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张子让 《新闻实践》2005,(11):59-60
在当代社会,随着大众传媒地位的增长,如何使青少年理性地对待新闻及其媒体,成为公民教育一项必不可少的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法国每年春天都开展声势浩大的“学校新闻周”活动,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新闻传媒知识,其理念和方法对我们不无启示意义。 一、组织、宗旨、任务与原则 “学校新闻周”是法国国家青少年、教育与科研部的首创,由教育与传媒联合中心领导。教育与传媒联合中心是国家青少年、教育与科研部的一个机构,创建于1983年。它的使命是对公民进行新闻传媒知识教育,与媒体专业人员合作,推动新闻手段在教学中的多元化运用。它的主要工作是:培训教师,使他们了解媒介系统,分析和理解它们的信息,在教学中使用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把“社会舆论工具”作为“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力”。表明社会公民运用新闻工具表达舆论是一种权力,是对国家的一种重要制约因素。政治权力机构对公民的舆论所持的不同态度,是社会机制功能强弱和机能活力大小的尺度。新闻舆论要受国家根本大法、党政大政方针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制约,需要正确宣传和贯彻。而社会政治权力机构对新闻舆论活动也起着重要影响:开明大度积极支持者,能加  相似文献   

3.
“互动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发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以上定义里的所谓“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一、OhmyNews简介 OhmyNews是一个新型的新闻网站,由韩国人吴连镐于2000年2月创办。它是世界上第一家以原创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每个公民都是记,’的新闻理想的指引下,短短6年间,OhmyNews就发展出了一支约3万人的、由社会不同阶层组成的庞大的“公民记”队伍,故又称“公民新闻网”。OhmyNews以20世纪末的“公民新闻”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韩国发达的信息网络为技术土壤,发喂出了有鲜明特色的新型网络新闻媒体。它的出现,对新闻业界和新闻理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20HD5年开始,公民新闻的概念逐渐进入中国,继公共新闻之后,公民新闻再一次引发了国内学界和业界的关注。④随着公民新闻网站Ohmynews提出的“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观念的散播,在web2.0时代的中国语境下,业内外都在寻找公民新闻从理论到实践的切入口。2006年12月1日,《成都商报》在社会新闻版面上打出了“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网友都来发布新闻”的口号,  相似文献   

6.
公民新闻的兴起和启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纽约到伦敦,从汉城到东京,“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1]正在海外传媒界勃然兴起,有关“公民新闻”的讨论已是沸沸扬扬。根据《维基百科》[2]的有关条目的解释,“公民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以上定义里的所谓“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公民新闻”涵盖了包括“博客(blogs)”“维客(wikis)”[4“]播客(podcasting)”[5]以及公民网[6]等多种网络新媒体形式。“公民新闻运动”的简略回顾在美国,“…  相似文献   

7.
“主旋律”与多样化是我们在新闻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主旋律”?什么是多样化?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又如何去做到“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呢?这是我们新闻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新闻舆论要有自己的核心或基调  相似文献   

8.
从"议程设置"理论看公民新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骏骧 《新闻窗》2008,(3):91-93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至今尚未有一个权威定义。嗵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而以上定义里的“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9.
对报纸而言,版面上的“连载”现象由来已久。但,一旦把它和“新闻连载”这个敏感的字眼结合起来,似乎就多了许多说不清的东西。其命运大抵就像“新闻策划”、“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一样引来新闻界的争议。 究竟什么是“新闻连裁’?人们在进行争论时,有的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现象,有的把它混同于深度报道,有的明确给出了定义,认为它是一种“新闻边缘体裁”。而这里,我们的思考是把它作为:对特定新闻的刊载所运用的一种报纸编辑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任艳 《新闻界》2012,(14):72-74
在对日本媒体及新闻传播业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媒体的报道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媒体虽然大都以“客观公正”的姿态自居,但在形式自由主义之下逐渐趋于“保守化”.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媒体?它是公共媒体还是日本政治权力的宠物?  相似文献   

11.
周彤 《视听界》2004,(2):20-21
画面: 主持人骆新在看报(近景),背景为外滩东方明珠塔镜头拉开至全景摇臂将镜头移高,主持人出画至外滩全景配音: 我们每天都在问自己三个问题: 什么是今天最重要的新闻? 今天的新闻我们怎样解读? 我们的解读能给你什么价值? 字幕:(全景定格后又叠字幕) 用智慧解读新闻-东方导读- 一、从报缝里读出新闻——“读报人”的新闻理念我们把电视读报这样的节目样式理解为三个字“拆”——也就是新闻分析,它往往需要跳出线性思维去做深度挖掘和反思, “梳”——也就是背景整合,它往往需要对新闻的关联性做出最有价值的判断, “吟”——也就是语言把控,它需要像古人做诗那样把握  相似文献   

12.
王宇红 《新闻知识》2002,(10):44-46
什么是散式的新闻?散式的新闻是吸收了散与新闻的优势及长处而形成的—种新新闻体。说它是新闻体裁,是因为它对客观事物都必须如实反映,来不得丝毫“合理想象”和“主观发挥”,并强调时新、时效和时宜。说它是散式的新闻体,是因为它借鉴散笔法写新闻,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富有彩。请看下面这则新闻。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些年来,“内容管理”受到业内同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IT厂商也趁势把它炒得纷纷扬扬,各种相关的和不相关的专业名词满天飞。本次讲座将结合新闻媒体的实际,着重讲一讲:究竞什么是“内容管理”? “内容管理系统”到底能干些什么?它与我们已建和正在建的信息系统又有什么关系?在新闻领域应用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第五传媒”?它具有何种特征?其传播方式是怎样的?它技术上是否可行? 一、“第五传媒”及其特征 “第五传媒”是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无线寻呼技术等融合嫁接,自成体系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借助于一种新创制的新闻信息终端——笔者管它叫“新闻视听机”,因其有点非驴非马,故笔者又称它作“四不象”——读者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任何一家新闻机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公民参与意识的日渐增强,公民新闻、公民记者成为新闻领域一种全新的尝试,由此催生的公民新闻学有着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操作手段,它在新闻传播的主体与受众、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模式和新闻管理模式等方面给传统新闻传播理念带来了挑战,并日益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新闻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16.
马小林 《新闻窗》2010,(2):77-78
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2年)》,其中写道:“加强对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合法权利的制度保障.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评论作为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一种权利并写进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不仅为媒体人包括众多公民依法对世间事物发表评论提供了权利上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   

17.
黄铮 《新闻大学》2007,(1):89-90
新闻体裁的功能分工是否需要那么严格?对于目前报纸上已经出现的“四不象”体裁,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新华每日电讯》的改革提出了新闻业务领域的新课题。融新闻与评论为一体的新的新闻形态,既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就应当从新闻实践的现实出发,给予必要的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汪凯 《新闻实践》2012,(8):43-45
对新闻生产的社会学研究表明,新闻是一种“诠释现实”的权力实践。在传统的新闻生产过程中。组织化的新闻机构无疑是新闻最直接的选择者,然而新闻机构对效率的重视令社会上最有权力与资源的机构和人物.如政府、大商业公司及其领导者等,成为新闻最主要的定义者。相反,社会上最边缘化的社群.以及没有太多资源的公民组织和个人。往往没有在传媒里发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做新闻对于每个新闻人来说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长期置身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之中,对各类题材的报道模式早已如数家珍,但说它陌生是因为未知事件潜藏着无限的矛盾冲突。当层层包裹的事实在我们的追寻中呈现在受众面前时,新闻人便获得了无尚的骄傲和满足。那么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笔者认为需要找准新闻之“感”、“新”、“品”。  相似文献   

20.
新闻研究工作重要吗?它需要不需要加强?怎样才能搞好新闻研究?这个问题,目前我们仍有讨论的必要。新闻研究需要加强现在,断然说新闻研究工作可有可无的人大概很难找到了,然而,觉得它没有多么重要的却还大有人在。对新闻研究工作重视不足,对于新闻研究工作的开展,对于新闻工作的改革和进步,都是不利的。新闻工作要做好,优质“软件”不可少。如果说开发电子计算机功能不能只抓“硬件”不抓“软件”,那么,要搞好新闻宣传工作,也非重视“软件”不可。假如新闻从业人员和各种设备、材料可以算做新闻宣传的“硬件”的话,那么,办报的指导思想、理论、规定、方案、办法、经验、要求等等,则显然属于“软件”。一份报纸,功能强不强,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