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一鸣 《成才之路》2011,(19):I0015-I0015
近年来,每逢求职,都会有一些硕士、博士曝出遭遇类似学历“查三代”的怪现象(查其本科学校是否重点大学,甚至要看学生所读高中是不是市重点、省重点)。有网友还总结出一句顺口溜:3个“985”,求职不受苦!  相似文献   

2.
如今,找工作,光有名校博士、名校硕士的"头衔"还不够,还得看大学本科即"第一学历"是否出自名校,这种"学历查三代"的做法,表面看似有道理,实质却很荒谬……一学历之有第一,也如门第之有第一。以门第论人虽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但毕竟破除久远。以学历衡人则风气所趋,正在行时。二以门第论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真个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其结果如何,有史为鉴,无须多说。以学历衡人,同样不能才称其职,才尽其用。须知会考试的未必会做事,学历高的未必学问通,何况学有专攻,硕士、博士多专于一科,甚至一科中的一门、一门中的一个领域,在非专业的领域,单看学历并不能决其高下。  相似文献   

3.
毕业季,许多博士生求职四处碰壁,遭遇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本科就读院校并非"211"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很多用人单位,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明确表示,求职者本科毕业院校必须为"21 1"院校.这种招聘被称为"学历查三代",这种现象须引起我们反思. "学历查三代"的根源在于学历崇拜,尤其是名校崇拜,其用意是看重学历的"含金量".这种做法有违就业公平,将导致"名校情结"愈演愈烈,使得应试教育倾向不断加强,让教育评价和选拔模式更加单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078人参与),57.5%的人感觉目前招聘中存在学历查三代现象。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博士,要查你硕士、本科是哪所学校毕业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078人参与),57.5%的人感觉目前招聘中存在学历"查三代"现象。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博士,要查你硕士、本科是哪所学校毕业的。  相似文献   

6.
观点     
《快乐阅读》2013,(14):80
高学历泡沫经不起"查三代"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如此批量生产、浮躁培养已离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核心目的相去甚远。长此以往,贬值的不只是高学历,更是高层次高等教育的公信力。"学历查三代"也是市场对盲目追逐高学历的倾向发出的警示信号。不少学子对考研、考博趋之若鹜,却并未将学历的提升与自身成长完善相结合。某些地方院校考研率极高,很多学生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考研,时间都花在了泡自习室上,被戏称为  相似文献   

7.
学历“查三代”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英雄不能编造出处。对于人才的鉴定,除了不应对其学历歧视,还应防范其冒用虚假学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学历查三代在古代,至少在明朝就不是什么稀奇事。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许多高校在博士招聘过程中出现的学历“查三代”现象,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本科就读院校层次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有无影v向。结果表明:本科就读于不同层次院校的博士生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本科就读院校层次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曾在报上读到<博士求职感言:“第一学历”成了无法抹去的污点>一文,该文反映了一些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的苛求. 这位博士读的第一个高等学校是师专,接着读教育学院的本科,然后在军校读硕士,最后在一所名牌大学读博士.  相似文献   

10.
“男生、女生、女博士”是对“校园 三种性别”的调侃,指女博士埋头读书, 忽略了性别特色。近日,一位女博士在 《中国青年报》上对此表达自己的声音, 她高呼:我是女博士,但我不是灭绝师 太!笔者在复旦“日月光华BBS”上, 曾看到一位女研究生这样的帖子:“感 觉自己虽不是天生丽质的美女,可是性 格还好,也算是可爱了吧,现在读了研 究生,还是硕博连读的那种,刚读研一 就被别人当成了第三性一类了,可 恶!”  相似文献   

11.
安格拉&#183;默克尔.一位来自德国东部的女博士.在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短短的15年后,她就一举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  相似文献   

12.
索尼公司的一万多名雇员一进公司,学历(人事档案)就被封存起来,公司让他们去公平竞争。在工作中,大家不论学历高低,只比能力大小。结果发现,科技人员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并不是“科班出身”。然而正是这个非“科班出身”者占相当部分的科研团队使得“世界第一”的新产品不断问世且畅销世界。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一度被喻为“经营神童”。他在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时曾写一本《让学历见鬼去吧》的书。他的创新之举令人佩服。“小日本”之  相似文献   

13.
湘竹 《教师博览》2004,(10):35-35
索尼公司的一万多名雇员一进公司,学历(人事档案)就被封存起来,公司让他们去公平竞争。在工作中,大家不论学历高低,只比能力大小。结果发现,科技人员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并不是“科班出身”,从而使得“世界第一”的新产品不断问世且畅销世界。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一度被喻为“经营神童”,他在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时,曾写过一本《让学历见鬼去吧》的书,他的创新之举令人佩服。“小日本”之所以厉害,在于它的前瞻性、适应性(用可造之才,“零”成本运行)。中国人不失厉害,是因为知道“实践出真知”;而中国始终厉害不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本…  相似文献   

14.
胡华 《江西教育》2023,(5):51-52
<正>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打破了职业教育专科学历的“天花板”,批准设置32所职业本科高校。前身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2022年夏天,通过参加2020年江苏高校“专转本”考试入学的该校第一届903名本科生毕业,是我国职业教育首批本科层次毕业生。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两驾马车,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头条美丽与智慧同行,北大女博士出任形象代言人日前,北京大学女博士生遇辉以自己的健康、智慧、美丽所铸成的独特风采,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万余名女生中脱颖而出, 成为西班牙康乐氏金牌初榨橄榄油产品中国市场品牌形象代言人。长期以来,人们对“女博士”心存偏见,觉得她们不苟言笑, 刻板木讷,孤傲,古怪,外加工作狂,戏称其为世界上除男人与女人外的第三类人。事实上,大多数的女博士除了钻研学术外,也同样热爱并享受生活,具有对公众的爱心及对社会的深刻责任感。北京大学女博士生遇辉就是希望成为品牌代言人后,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向社会展示现代女博士真正的风采,让大家重新审视新一代的女博士生。据悉,遇辉博士学业成绩优异,并多次获得各类奖项,曾为其所在院系研究生会的主席。此次的成功入选也使她成为国内第一位出任品牌形象代言人的在校博士生。  相似文献   

16.
已有关于女博士压力的研究,主要遵循性别的视角,将女性身份视作女博士的主要压力源。但访谈发现,无论是学业、工作、家庭和就业,女博士面临与男性基本相同的压力,并不因其女性身份就表现出特殊,且不少女博士并不将自身性别作为压力的主要根源。因此,“女博士的性别压力”是一个被建构的概念,是一种带有偏见的看法,一种“被放大”的性别危机。未来的学术研究需摘掉这一有色眼镜,更加客观地看待女博士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2006,(2):F0002-F0002
北京市石景山区海特花园小学建于1998年,是一所实施小班化合作教学模式的公办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38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8人,区级骨干教师6人,具有大学专科学历教师17人,大学本科学历教师8人,完成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5人,形成了一支具有“专、本、研”结构的师德高尚、  相似文献   

18.
我校是博野县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也属省重点高中,但由于我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财政拮据,我校改善办学条件步伐缓慢,学校硬件建设相对不足,教学设施、设备严重紧缺。由于县小,经济不发达,合格学历教师来者甚少,截至目前,166名在编教职工,第一学历为师范本科者仅有6人,90%以上的教师第一学历为师专。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而母亲的作用尤为重要。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将母亲学历划分为“初中以下”“高中”“大学本科”(下文中简称“大学”)“研究生”四个学历层次,旨在探究“母亲学历”这一因素与学生对“网络”一词与不同德目联想率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母亲学历不同的学生由“网络”联想到“爱国”“责任”“自律”“诚信”“尊重”“公正”和“合作”7个德目时表现出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工学女博士——倪以信倪以信是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研究生,指导教师为高景德教授和张宝霖教授,1983年12月20日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12月27日获工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个自己培养的工学女博士。在导师指导下,倪以信完成了题为“电力系统故障暂态全过程数字仿真”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博士生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