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明清徽州节烈现象异常突出,这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节烈旌表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明清时期非常重视对贞节妇女的旌表。明清节烈表彰有严格的程序,按涉及的行政级别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表彰,级别愈高,其程序和过程就愈复杂。我们从徽州方志、谱牒等历史文献中可以发现中央政府旌表制度在地方的执行过程;中央朝廷对旌表条例的调整往往会得到地方的积极响应;同时,地方政府的表彰成为中央朝廷旌表的有力补充。妇女节烈旌表制度在徽州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明清徽州突出的节烈现象。  相似文献   

2.
明清两朝政府对贞节妇女的旌表非常重视,但最终能获取朝廷旌表的节烈妇女毕竟只占符合旌表条件妇女当中的极少数。烈女事迹记载在朝廷只存于部分皇帝批准旌表呈请的记录,正史记载的节烈妇女也非常有限,无法使更多的节烈妇女事迹得以流传后世。于是一些文人士大夫为弥补旌袁的诸种不足,开辟另外的空间来表扬贞节妇女,包括地方志的采录、家谱的录入和文集记载。知识精英的文字记载与国家旌表在社会效果上殊途同归,成为有效的教化手段,弥补了国家旌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明清节烈妇女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节烈妇女问题研究涉及贞节观念、节烈旌表制度、贞节教育及节烈妇女行为等,区域节烈妇女尤被关注,研究理念、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都有突破,但存在材料和观点脱节、史料挖掘和对节烈妇女生活实际关注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突出。节烈妇女是指因满足一定条件而受到朝廷或地方官府旌表的女性,有节妇、贞女、烈妇、列女之分,节妇守节、贞女守贞行为方式亦不同。许多贞节妇女在孤寡无依的情境下,承担起家庭义务,为家庭、为徽州商业的壮大,乃至为徽州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明清贞节观念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明清时期徽州节烈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尤为突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明清节烈风气特别是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清徽州节烈妇女的主观因素。其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对贞节伦理的守护、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对困窘生活的逃避以及留名传世的愿望等几个方面。明清徽州这种突出的节烈现象是贞节观念的强化,国家与徽州地方宗族所制定的各种相关制度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女性自身的因素,共同产生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明朝政府对妇女实施的封建教育与旌表制度 ,强化了明代妇女把节烈作为生活价值的“上乘”选择 ,使得明代贞节妇女比以往过着更悲惨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明朝政府对妇女实施的封建教育与旌表制度,强化了明代妇女把节烈作为生活价值的“上乘”选择,使得明代贞节妇女比以往过着更悲惨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关于宋元时期的贞节观念,历史学研究者存在较大争议。宋元统治者从现实统治需要出发强化贞节观念;社会精英大力宣传贞节观念,男女之别愈趋严格;宋元社会对贞节观念的接受和贯彻逐步广泛深入。宋元时期完成了贞节观念由理论走向集中实践的过渡.致使妇女节烈现象在明清得以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9.
王传满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58-61,84
在人类历史上,贞节观念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自周以来,节妇烈女的绝对数呈增长趋势,宋代是个明显的界限,节烈妇女人数陡然增加,至明清而达到极致。明清社会,程朱理学居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女性贞节观教育不断加强,女性节烈楷模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明清徽州,贞节观念正是通过以上诸种途径不断被加以强化,并得以普遍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的节烈观念最重,仅歙县一个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唐代有2人,宋代有5人,元代有21人。明代有710人,清代有7098人。清代休宁人徐卓曾说,徽州一府六县的贞女烈妇就占其它省的一半。徽州地区的方志集中也经常提到女子钦慕贞节的风气。直到现在仍然矗立在徼州各地的贞节牌坊。就是这种历史现象的最好证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明清微州妇女节烈现象是异常突出的。节烈妇女可以务出四个最基本的类别:节妇、贞女、烈妇、烈女。明清徽州妇女节烈行为在许多情况下相互转化,贞女、烈女与节妇、烈妇节烈行为的相互转化情况有所不同。这些妇女节烈行为的相互转化,实际上就是殉烈之义与家庭责任之间’权衡之后的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尽管国家开辟了多种渠道来表彰节烈妇女,明清徼州也有大量知识精英记载节烈妇女的事迹,然而仍有有大量的节烈妇女可能被湮灭不彰.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口头称颂以其低廉的成本需求及快捷的传递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事迹不彰给节烈妇女与主流社会带来的双重缺憾.由于大众的口头称颂,推动了明清徽州节烈事迹的广泛传播,进入大众、社会与国家的记忆.在某种程度上说,分别以国家政府、知识精英与民间大众各自而又互相配合的表彰形成的合力,对徽州节烈风气的推动起到很大的作用,扼杀了许多妇女的青春与生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官立学校亦即"官学"是官府开办的学校,分为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两级。中国古代历朝政府对设立的中央和地方学校学生毕业出路都很关注,并尽量采取措施解决办学中不可回避的毕业出路问题。从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宋元到明清各朝代的中央或地方学校学生,建立的毕业生考试测评制度主要是经过考试谋求出路,或为官或为民,在录用中皆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考试不符合要求者,则只能自谋职业。历朝所建立毕业生考试测评制度,依据测评成绩高低决定学生出路及任用,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较之前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在加强官方朝贡体制的同时实行与加强了闭关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经历了明朝初期的强化、明朝中期的松弛、明朝晚期的反复三个阶段,清朝初期是海禁政策的延续,随后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中央政府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开海政策,但最终在康熙年闻闭关政策正式形成。明清闲关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刺原因。闭关政策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为保证漕粮船只按时抵达目的地,朝廷分别委派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对漕船进行催趱。明初,中央官员的委派并无定制,自万历六年开始以御史为专职催趱漕船的中央官员;清承明制,直至清末。催趱漕船的地方官员,明清两代略有不同。明清两代以漕运为国家命脉,视漕粮为"天庾正供",朝廷设官派员,专司催趱之责,及由此而起。然而在催趱漕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在地方政局混乱的背景下,吴六奇提倡文教,重建潮州地方儒学设施,潮州地方文教赖以继承和繁荣;剿匪安民,潮州百姓赖以保全性命;重建城墙,重置巡检司,重修驿站,构筑地方防御网,潮州地方防御赖以巩固,郑成功集团侵潮掠粮行为得以遏制。吴六奇为明末清初潮州地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漕运对徐州的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漕运的畅通促进了明清小说和地方戏曲的传播,明清时期徐州兴盛的科举教育、繁荣的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也都与便利的漕运密切相关。明清时期漕运对徐州地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徐州运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