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目前已进入紧张的灾后重建阶段。回顾前段抗震救灾的历程,依然悲情难抑,感怀激越……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后旅游重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如何客观科学地认识和评估地震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如何进行地震灾后的旅游重建,如何考虑当今和未来四川地震灾区旅游业的科学发展,这些都是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如何客观科学地认识和评估地震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如何进行地震灾后的旅游重建,如何考虑当今和未来四川地震灾区旅游业的科学发展,这些都是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5·12”地震发生后,成都理工大学全方位深度参加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及灾后重建等工作。经过组成若干抢险救灾小组奔赴灾区一线进行抢险救灾指导和地质灾害调查,形成“5·12”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灾后重建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影响,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对灾后四川旅游业受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评价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到2010年6月24日,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前身是广州市民政局支持建立的广州社工站)已经在四川省汶川灾区坚守近两年时间。作为社工站的负责人之一,我既是5·12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参与者,也是这一过程的见证人。在映秀社工站建站两周年之际,我想从5·12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的亲身经历,反思“中国式救灾模式”。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20日至21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项业务基金重大项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课题开题会在成都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曾天山博士、中央教科所科研管理处陈如平处长、课程教学研究中心郝志军主任、课题首席主持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课题组副组长四川省教科所所长吉文昌,以及四川省教育厅相关处负责人、四川省教科所相关研究人员和四川省“5·12”地震重灾区教育局负责人等。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全国震惊,世界震撼!我们期盼已久的苏碧群先生摄制的《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四川灾情纪实》摄影集即将面世。“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碧群先生先后几十次冒着余震、塌方、泥石流的危险,艰难的跋涉在方圆十几万平方公里地震带上,行走在被地震撕裂的大地、山河、城乡之间。他面对一幅幅撕裂、破碎、悲怆、震撼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5·12”特大地震使汶川遭受惨重损失。在经历巨大灾难后,汶川也迎来了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三大历史性机遇。如何抓住新机遇、突出新理念、部署新战略、运用新举措、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模式,重建一个灾后新汶川,是当前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6月12日时值汶川大地震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华中科技大学与新华社湖北分社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安全预警研究中心承办的“巨灾中的沉思应急决策与灾后重建对策”研讨会.在校公共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围绕汶川大地震的应急决策与灾后重建对策展开,分别从应急决策执行力的考量、灾后重建的多维思考与对策、灾中应急资源调度的优化、现代技术在应急救灾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党和政府反应迅速,领导人民有力、有序、有效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震后又妥善安置灾民,抓紧灾后重建,将灾情化解到最小,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学校垮塌与人员伤亡灾难。灾难过去了,孩子们还要面临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就是灾区学校的重建工作。笔者认为应从校舍重建、教学重建和心理重建三方面着手进行灾后学校的重建工作,以期对当下及今后的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3.
汶川县三江乡是囊括在“大熊猫卧龙自然生态保护区”内,已经被初步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但“5·12大地震”对三江景区造成了很大破坏。在灾后重建中。三江旅游景点不仅恢复,而且拟将提升,打造为“4A景区”。本文据实地考察和历史文献研究,对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提出了展现三江乡历史文化的魂和三江山水的神采的四点建议。打造出独具特色,离成都平原最近的藏族文化风情的秀丽山冰古乡镇.从而推进汶川县旅游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河呜咽、天地动容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如今抗震救灾工作已从紧张的救灾安置进入到稳步的灾后重建阶段,人们在思考健全灾害预警机制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和着眼应对当下灾后重建的各方面工作。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灾区的未来,培育好孩子是灾后重建的不竭动力,是灾区发展的希望所在,引发笔者关于灾后小学教育重建更多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学论坛》2009,(8):48-51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是由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主持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专项业务资金重大课题。在一年多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数次深入灾区一线调查研究,收集素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灾区教育的重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为了使这一研究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本刊特摘选该课题的部分成果,供灾区教育教学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参考,以期推动灾区教育的全面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谨以此文纪念“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并感谢那些奉献爱心的人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过后,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在四川重灾,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倒塌,设备损毁,数据永远丢失。然而,银行部门在灾后的数据恢复工作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政府保证存款一分不少。灾难毫无疑问唤醒了校园网对灾备的关注。”CERNET西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汪文勇教授说。  相似文献   

18.
抗震救灾有成都理工大学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理工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处理好校园内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发挥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组织专家学者数百人次分别参加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的抗震救灾工作组,分批分组奔赴各地,全方位深度参与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受灾人员安置及灾后重建等工作,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们万众一心、化危为机,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奇迹。科技教育对四川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科技在推进“两个加快”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2011年,全省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取得了一批高技术、高水平、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强的研发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应当充分发挥精神与文化的力量,引领与促进“5·12”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是应当相信科学,树立信心,尽快地从地震灾害的阴影之中走出来;其次是要继承并发扬巴蜀祖先面对重大灾难时所焕发出来的极为强大的再生力,重建我们的美好家园;再次是要正确认识四川人的性格特点,除了大众公认的轻捷、聪慧、闲适、幽默的性格之外,四川人还有勇武倔强的一面,这是今天我们重建家园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最后,我们要将灾后两个多月来所表现出的“雄起”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在擦干眼泪后微笑着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