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教育知识生产专业化、批量化的时代,过度教师教育的产生实属必然.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端性、多源性、复杂性、多路径决定了:教育知识既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内容、唯一资源与唯一路径,也不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营养品.我国联体教师教育体制的现实表明:时代依然需要教育知识,但其存在的合法空间应当适度收缩.选择教育知识,以核心教育知识为基轴来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是防控过度教师教育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知识生产专业化、批量化的时代,过度教师教育的产生实属必然。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端性、多源性、复杂性、多路径决定了:教育知识既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内容、唯一资源与唯一路径,也不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营养品。我国联体教师教育体制的现实表明:时代依然需要教育知识,但其存在的合法空间应当适度收缩。选择教育知识,以核心教育知识为基轴来优化教师教育课程,是防控过度教师教育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3.
知识作为主体认识客观对象的结果表现出来的形式极为丰富、复杂,就人类已有知识的表现形式来看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不同的个体其生活空间、生活方式不同,需要的知识的结构形式也不同,这就是教育之所以要选择知识内容及其结构形式的原因。同时,既定知识内容或知识结构形式,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加工、处理,转化为教育形式的知识,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接受的内容,因此,教师还需要对既定知识进行教育形式的转换或生成。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育知识是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决定因素,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丰富、更新和优化教师的教育知识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而知识管理则是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一条重要途径.知识管理以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知识共享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和标志,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组织的知识更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教师个人的教育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必然得到不断更新.促进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知识管理策略有:运用"师徒观摩"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运用"反思教学"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运用"研究课"促进显性知识的隐性化.  相似文献   

5.
周彬 《教育研究》2021,42(7):37-47
只有专属于教师教育领域的知识,才能够成就教师教育学科,并通过已经学科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出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教师教育在融入高等教育之前,特别是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依托经验积累的技能传统;然而在教师教育高等教育化的过程中,则需要依托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生成具有自生命力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且根据实践需要和师范生可理解程度,将其转化为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才能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学科身份,形成相对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把教师当专业人员培养时,需要赋予他们生成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双重使命,通过专业知识的生成来提高应用效率,通过应用来检验专业知识的适用性,从而推动教师始终坚持在专业知识生成与应用的学科前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智慧又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为实践层面对教师的教育智慧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切入点,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则是一个有价值的话题.通过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以及教师实践性知识时提升教育智慧的价值分析,并就此提出了提升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缄默知识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茵 《教育探索》2003,(9):90-92
教师的缄默知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积极的缄默知识有利于教育教学,而消极的缄默知识在教育价值观、学科教材知识和教学活动中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要建构教师正确的缄默知识,需要从教师缄默知识的生成上着手,即帮助师范生建构良好的缄默知识,重视在职教师缄默知识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教师对教育知识的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师接受知识的意愿与动机、接受知识的能力、接受知识的可能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影响教师对教育知识转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教师对教育知识转化的途径,即: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倡导知识共享和群体参与、使学校成为平等对话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知识实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者在实在化过程中应具备“心”与“力”两方面的素质.“心”的素质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信心.“力”的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处理和转化教育知识的能力、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及一些特殊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对传统教育实习之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缺失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使教育实习真正成为实习生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就必须变革陈旧的教育实习观念,拓展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形式,强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健全教育实习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具有良好统计教学知识的教师对统计素养教育和课标实施至关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统计教育研究强调需要一项针对教师寻求统计课堂变革的研究基础,统计教育研究人员在PCK和MKT框架的基础上,从提高统计课程质量所需知识这一角度建立教师统计知识的SKT结构.通过阐述SKT研究的缘起和结构模型发展,以期对我国统计教育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社会对"人的关注"正在引起教师职业根本性的变革。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师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教师的隐性知识作为深埋于知识系统中的、实际的"引导者",更需要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开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与这种需要有着天然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13.
喻穹  刘博 《函授教育》2003,7(5):93-96
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将获得的公共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外化为个体行为能力、指导实际的过程。一个实现了知识转化的教师,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形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固定的、整体的教育信念,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公共教育知识本身的可转化性及将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的教育承担者都会影响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掀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知识观,这对教师的传统知识观提出了严峻的挑夏。本主在分析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教师传统知识观的弊端和新课程改革的知识观的基础上,从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教育异化问题和后现代主义对知识的看法三个角度,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知识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不断进步,教师实践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显现,成为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本取向;实践知识具有学科知识深化,交际知识丰富、生活知识增扩和良好习惯养成等功能;需要构建包括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以及社区服务在内的实践课程体系,建构与完善职前教师实践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研究》2016,(3):67-72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方法上做新的尝试与探索,也需要教师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和课程知识。作为未来的教师,他们的教师知识状况如何?能否适应未来的教育工作?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通过测验调查了8所高等师范院校427名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师知识状况。主要调查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数学课程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职前数学教师的教师知识状况并不是非常理想,在四种教师知识上的得分率都比较低。职前数学教师除了教育理论知识的水平与在职数学教师没有显著差异,另外三种教师知识的水平都显著地低于在职数学教师。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职前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类型主要有均衡型、薄弱型和分科型。  相似文献   

17.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一个新的教师知识研究领域.关于TPACK理论的研究在国外教育技术界已经比较流行,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而在国内的研究则刚刚起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从教学实践的情况看,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发展教师的TPACK势在必行.关于TPACK,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如何准确方便地测量教师的TPACK,教师的TPACK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何关系,如何基于TPACK框架设计出有效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目前尚有不少问题,表现为:教师职前的实践知识普遍缺乏;实践性课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完善;教师职前教育忽视职业效能感的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缺乏系统化。因此,需要完善以"教学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机制;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完善体验式教学;职前教育要重视教师职业效能感的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教师知识是一个实践性的命题,却与教师培养人的价值命题相联系.教师知识的生成,本质上是教师专业化与具体实践的结果.在当代,教师知识生成的问题是在知识转型、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的背景下论及的,其基本的生成途径包括:一是专门的系统性教育;二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知识分享;三是教师个体的教育实践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卓越工程师教育需要具有研究与实践能力的异质性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加强高校专兼职教师队伍的知识共享是提高教师知识能力的重要举措。以教师间知识共享最大化为目标,首先分析两类教师之间知识共享的动力,提出知识可视化、培养桥接科学家等可行途径,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