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亏是福     
赵秀明 《母婴世界》2012,(12):16-17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 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2.
陈君莹 《河北教育》2005,(24):40-40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存在于我们对学生爱的表达和传递之中,让爱跟“心”一起走,就是要让爱产生力量,让爱震撼心灵。教师应通过自己爱的行为,将爱浸入学生的心田,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效果。  相似文献   

3.
天使在人间     
豆豆妈 《母婴世界》2012,(10):14-15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钟灵毓秀     
阿菁 《母婴世界》2012,(8):16-17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 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 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尊重的艺术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教育家爱默逊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粒种子,只要把它撒进教育的土壤,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更多的信任和爱。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尊重学生,才能让“尊重”扎根于教育的土壤呢?  相似文献   

9.
有首歌就这样唱道:“心会跟爱一起走。”而我要说的却是“爱会跟心一起走”。所谓“心”即“心态”,“爱”即“教育方法”。作为教师,只有心态变了,教育方法才会改变。下面是我对于班中出现的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凝聚师爱     
当春风拂过大地,爱在春的手指中窜逃,来到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于是有了“母爱”、“友爱”、“情爱”,当然还有了春风化雨般的“师爱”。有人说:它如大山一般深邃,又如清泉一般甘甜。你一定很想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告诉我们:那是一种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爱!!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教育爱”,我们立刻会联想到教师对幼儿“像妈妈一样的关怀”,和蔼可亲地对待幼儿。其实,教育意义上的爱不等同于一般的情感呵护,教育爱在本质上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幼儿以母爱为起点的“投入式理解”。  相似文献   

13.
伍红春 《课外阅读》2011,(8):102-102
教师爱生,老生常谈。教师爱生,理所当然,不少的文章和书籍,乃至不少人物的先进事迹都是“爱生”的最好阐述,把“爱生”的主题推向了极致。当然,也出现了“爱”与“严”的讨论,“宽严相济”,“严是爱,松是害”等“如何爱”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证明。但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的老师施以“博爱”或“软硬兼施”或“严就是爱”过,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或折中,往往效果不佳。究竟如何“爱生”看来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14.
张小刚个子不高,胖乎乎的,圆脸上长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我与他不但是同桌,还是好朋友。课余时间,我们常在一起聊天、读课外书……因此,我知道他在家里爱操“闲”心,是个亲戚朋友都服了气的“小气鬼”。  相似文献   

15.
陈瑛 《今日教育》2007,(11):1-1
“宽容是阳光、宽容是甘露、宽容是钥匙、宽容是理解。”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呀!可是,每天面对那么多的孩子,有那么多的“任性”,那么多的“不听话”……我们忘记了宽容,“真烦”使我们少了爱的举动。其实,只要我们多一份“宽容”,多一些爱的举动.就会给孩子们带来莫大的快乐和无穷的力量。我曾经尝试过也体味过宽容地对待孩子给我带来的春风拂面般的暖意。  相似文献   

16.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里的“爱”是广义的爱,是大爱,是博爱。一个人只有心中充满了爱,他才能体会到爱、才能学会文明、学会自尊、学会自信、学会理解、学会宽容;他才能爱祖国、爱社会、爱他人、爱环境、爱工作、爱学习、爱自己。爱是一切高尚品德的温床,有了爱,才会培育出文明的修养、宽大的胸怀、过人的才智、强健的体魄……。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爱注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的种子,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7.
梁衡 《教师博览》2005,(5):33-35
“爱国”,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个道理。然而,人们为什么要爱国?爱国应该爱什么、怎么爱?梁衡先生的这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我校近年来,以“爱心教育”为品牌,打造学校特色。“爱心教育”就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而实施“爱心教育”的教师就是爱的播种者。  相似文献   

19.
王海鸰 《课外阅读》2009,(14):20-21
“鸥,喜欢妈妈吗?”“不喜欢,”一顿,响亮地,“——爱!”这是儿子大鸥小时我们常做的游戏,彼此乐此不疲。我们,严格说是我,把“爱”当作了“喜欢”的更高呈现:喜欢不一定爱,但爱必定首先得喜欢。  相似文献   

20.
微博     
繁体字“亲”的右边有“见”,“爱”的中间有“心”。后经简化,“亲爱”二字变成现在的“亲”不见,“爱”无心。然后就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和唐山大地震。这不是文化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