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的电影《小时代》,也是郭敬明担纲导演的处女作。从《爱与痛的边缘》到《小时代3.0刺金时代》,郭敬明跨过了青春的十年。"从《小时代》开始,我的心态、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书写小说的角度,都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三十而立的郭敬明说,"15岁和20岁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小时代》从某个层面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小时代》相关系列小说的总销量已突破400万册,拥有众多铁杆粉丝。郭敬明曾说,"当你写一部小说写了五年,你闭着眼睛都知道里面的人下一句话要说什么"。没有人会比郭敬明更  相似文献   

2.
据《信息时报》7月15日报道,由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编剧、导演的电影《小时代》以上映首日45%的排片占比,上映16天进账4.53亿,不仅开创了“粉丝电影”新类型,更是因此引起了诸多社会话题。7月15日凌晨两点,郭敬明在微博发布了《小时代2:青木时代》的女性角色海报,再次为8月9日公映的《青木时代》进行宣传。同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不能无条件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并将该文链接发表于官方微博上。该评论一出,将原本就处于舆论中心的《小时代》推上了风口浪尖。8月8日,据天津城市快报报道,《小时代2》以全国占比36.5%的排片强势开画。据影片发行方介绍,上映首日,该片全国放映场次达到30339场,获得5454万元的票房。
  针对《小时代》与《小时代2》的热映,以“90后”为主体、数量庞大的郭敬明粉丝与众多业内人士,构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从电影本身到引发的热烈争辩,让《小时代》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特殊案例。  相似文献   

3.
小时代     
<正>《小时代》是"小四"郭敬明打造的一部青春小说,也是他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小时代》讲述的是青春的故事,而我们的小时代,却是阅读那些关于青春的故事时,最细腻的心境。我们在一起,上学、放学、生活。我们相隔一步之遥,我们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心境。我们听同一曲音乐,看同一本书。却感受着不一样的快乐与悲伤。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另外一个相同的我。我们共同走过的青春,个性、纯真、闪耀。相似却不同。  相似文献   

4.
电影《小时代》上映票房获得极大的成功,文本中对于象征财富奢侈品的炫耀、获取金钱象征成功地位、爱情物质化的纠结等进行的青春对话,展示了郭敬明创作的原著、出版、电影等多重营销策略应用,并给观众和影评人不同的感受,立足学术立场探讨,认为人文关怀是当下文艺诉求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小时代》在市场上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郭敬明把文学创作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产流程,而这个生产流程是以消费为导向的。郭敬明在小说文本中致力于用语言堆砌出一个消费世界,在文本外则通过经营自己以及《小时代》人物的偶像身份,将它们定位于“90后”消费群体,打造成文化消费符号,并把这个符号延伸到其它可能的文化产品上。  相似文献   

6.
《音乐世界》2013,(12):8-8
最强阵容 电影《小时代》自从选角以来就备受网友的关注,除了赞叹道具场景高端奢华使得电影品质上乘以外,每个演员也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议论,用“史上最养眼”来形容《小时代》的演员阵容再合适不过。导演郭敬明就表示:“基于对原著小说的了解以及演员们的全情投入,使得剧组从开拍以来,工作进行的都很顺利,这是所有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7.
成名之后,韩寒与郭敬明这两位同样生活在上海,却并不熟识的80后常常被人们拿来作比较。与郭敬明导演的被90后奉为“青春圣经”的《小时代》相比,韩寒首次执导的青春公路片《后会无期》显得文艺且小众,在票房掘金能力上显然难以与《小时代》媲美。虽然如此,但这也正是韩寒最擅长许最想拍摄的那种电影。看好莱坞电影长大的韩寒懂得守住批判与叙事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裴锦花 《学周刊C版》2014,(11):236-237
《小时代》系列丛书在一个经济低迷的年代里,擦出文化市场的财富火花,这印证了编者郭敬明的话语:“不管大时代小时代,有人瞩目就是好时代”.本文试从文本内容、形态及策划营销等方面论述《小时代》系列丛书畅销的亲民性.  相似文献   

9.
《音乐世界》2012,(17):22-23
《小时代》偶像时代 8月6日,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由响想电影联手“偶像剧之父”瞿友宁共同打造的青春纯爱偶像剧《小时代》在沪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何润东、陈意涵、乔任梁、陈匡怡、江铠同、李易峰等众多当纠禺像悉数出席,共同为新剧造势。据悉,由于小说题材备受瞩目,加上知名导演与当红偶像的强强联手,电视剧《小时代》未播先火,版...  相似文献   

10.
《小时代》电影的成功并非无法复制,也是有迹可循.它宣告国内从出版市场到电影市场,已经成为由中学生到年轻白领为主导的“小”时代.在“小”时代里,粉丝电影需要对年轻观众的精准定位,才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小”时代的小妞电影也不再是围绕成熟女性的题材展开,《小时代》也成功填补了国内小妞电影的类型范式空白.  相似文献   

11.
郭敬明的《小时代》上映三天时间,票房就突破了两亿,而作为这名80后小说的导演处女作,这部电影也毫无悬念地掀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议,一时间将青春小说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有媒体刊发文章《小时代和大时代》称,不能"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让"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失控"。在影评人看来,《小时代》的内容中充斥着追求物质、拜金等浮躁的价值观,是一部彻底的"烂片";而作为追捧《小时代》的以青少年为主的小粉丝,则力挺郭敬明,与持批判态度的以中年人为主的影评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方面是年轻人认为《小时代》的高票房引起了主流电影人的嫉妒言论,另一方面是中年人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引导青少年远离错误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以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两方面对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的电影《小时代》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这两种模态如何共同作为社会符号在多模态语篇中发挥意义构建作用。该影片综合运用多种模态资源,传达了对"物质至上"消费文化价值观的推崇,对占观影群众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似乎成了青春题材电影的大热年。赵薇的毕业作品《致青春》票房破七亿,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卷走了五亿票房,郭敬明的《小时代》10天轰下了四亿人民币。青春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它成了一个包装精致的诱饵,每一味调味剂都奔着你心底保留的角落而去。因为永不过时的话题性和强烈的号召力,每一部青春电影都带起了一股关于青春的回忆和关于青春的热议。郭敬明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三观论:关于成功——"要成功,要白手起家,一路飞黄腾达,最后站在财富和地位的  相似文献   

14.
《小时代》系列丛书在一个经济低迷的年代里,擦出文化市场的财富火花,这印证了编者郭敬明的话语:"不管大时代小时代,有人瞩目就是好时代"。本文试从文本内容、形态及策划营销等方面论述《小时代》系列丛书畅销的亲民性。  相似文献   

15.
辩·话题 BIAN HUATI 2014年的暑期档电影亮点频出,最惹眼的是郭敬明和韩寒从文坛一路“相爱相杀”到电影院.7月17日,由郭敬明编剧并执导的电影《小时代3》上映,票房累计5.08亿元;一周后,由韩寒担任编剧、导演的作品《后会无期》在全国公映,票房累计超6亿.某机构调查显示,郭敬明的粉丝多在30岁以下,19岁以下的占35.41%,20~29岁的占近六成;韩寒的粉丝多分布在20 ~ 40岁之间,其中20 ~ 29岁的接近90%.可以说,郭敬明、韩寒的图书、电影等作品已经成为很多人青春的写照,也引发了“郭敬明与韩寒谁更有资格为青春代言”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郭敬明青春题材的小说,描写了青少年成长的轨迹,内在的有一种悲情意识,这种悲情意识从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作品氛围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小说揭示了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与青春的迷惘,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物命运的悲剧。这种悲情意识,使郭敬明的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和情感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郭敬明青春题材的小说,描写了青少年成长的轨迹,内在的有一种悲情意识,这种悲情意识从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作品氛围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小说揭示了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与青春的迷惘,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物命运的悲剧。这种悲情意识,使郭敬明的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和情感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此次吴亦凡献唱《小时代3》片尾曲《时间煮雨》,宣传时郭敬明就发微博称:"这首小时代系列里我最爱的歌曲,我把它送给你。"这也是吴亦凡与韩国经纪公司SM解约风波后的首个音乐作品。吴亦凡也转发了郭敬明的微博,并感谢解约风波后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之友》2013,(11):4-9
票房高达4.53亿的《小时代》不仅开创了“粉丝电影”新类型,更是因此引起了诸多社会话题。一边是《小时代》粉丝们的疯狂热捧,另一边是以周黎明为首的影评人对该片的指责批评,双方言辞激烈,探讨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  相似文献   

20.
【编辑推荐】郭敬明最新畅销力作《小时代2.0虚铜时代》再次席卷全国。更加诡秘的情节、更加丰满的人性、更加酸涩的情感,让《小时代2.0虚铜时代》具备暴风骤雨般的力量。当甜蜜的冰激凌变成幽绿的毒液,当柔软的花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