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办初中名校的发展论坛,并以"素质与分数的辩证"为主题,体现了论坛组织者敏锐的教育眼光和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初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最多,但教育行政和专业的关注度却不够,以致初中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细腰",所以需要对初中教育和初中学校的发展倾注更多的精力。"素质与分数的辩证"这个论题非常好,抓住了当前教育改革中  相似文献   

2.
当前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苏南地区正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亟需大学本科学历的初中师资,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需求,探讨了未来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以及高师院校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办法,从而提高本科层次初中教师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小学、初中、高中基础教育的三个阶段,首先重点从哪个阶段“转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呢?根本和关键在小学。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永恒的重点,它“转向”了,才能保证中小学教育逐渐从根本上“转向”。从办学历史、办学经验,从校长素质、教师素质,从办学设施、教学时间,从教育的普及率、升学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愈演愈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但是,在教育教学领域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在某些地方和学校,甚至愈演愈烈。有人讲我国基础教育有几个奇怪的现象:一是高考升学从娃娃抓起;二是素质教育在向“应试教育”转轨;三是学校异化成了训练考试熟练工的“工厂”。  相似文献   

5.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和基础工程,师范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问题。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师范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师范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由专业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初中教师素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昌潍师专高师教育研究室一、调查目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这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决策,也是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的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实施小学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的综合素质,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就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叶倩 《职教论坛》2002,(24):31-31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把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培养教育的学生。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实施科教兴国要优先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过去一段时期,我…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七条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这一论述既说明了基础教育在全民族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加强基础教育的迫切性。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实际告诉我们,加强基础教育的关键在于改变现行学校的“应试教育”,把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全民族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的基础教育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他们的心理素质。 下面我就结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的教学体会,来谈一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几点想法。 1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1.
李红兵 《现代语文》2008,(12):159-16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就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评价的特点刍议柳国辉,谌启标“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①它针对基础教育的实际,符合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是一种科学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杨顺兴 《考试周刊》2010,(43):11-11
要提高民族素质,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涉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根本大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国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教师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初中教学方向,顺应教育改革潮流,聚焦初中历史教学方向,从小视角探究初中教育的真正意义。让历史教学真正体现教学本质,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打破应试教育的"硬伤",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把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带人21世纪,是当今教育战线贯彻十五大精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所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基础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早就明确提出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基本方针。所谓“应试教育”是以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提高民族素质,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即具有知识面宽,创造性适应性强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为此我们在进行基础教育过程中应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用教育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给以积极的影响。 21世纪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时代,其竞争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而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谁抓住了人才素质的开发和培养这个关键,谁就掌握了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成功地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基础教育,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转道”。而目前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8.
差生转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今天,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和转化差生的问题就愈显得突出起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基础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要研究探讨的问题很多。但既然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中学生素质评价实施的宏观背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近些年来,基础教育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应试教育”的明显弊端有四:其一是局部性。“应试教育”着眼于选拔在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普及程度的提高,初中教育日渐成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我省“八五”期间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和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直接影响我省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八五”时期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思索。一、发展初中教育的意义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的基础教育已初具规模。现已有80个县(区、市)普及了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形成了对初中的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