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徽州家谱的编纂理论与方法,探索了《西关章氏族谱》对于老谱中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的辑录,研究了该谱的编修特点以及该谱《家传》中对于绩溪商人事迹的记载,折射出徽商“贾而好儒”、“贾而好游”的儒雅情趣.认为《西关章氏族谱》以古徽州绩溪县城的“西关”为视点,勾勒出晚清民国时期徽州乡土社会的原貌与变迁.  相似文献   

2.
思变是徽商发迹的源泉,是徽商兴盛的奥妙所在。“贾而好儒”是徽商思变的思想源泉,对徽商的经营产生过积极影响,同时亦削弱、淡化了徽商的思变精神,致使徽商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3.
徽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传承和发扬光大?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利用地缘优势,探索了如何将徽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重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学科体系,以徽商之“贾而好儒”精神打造现代文化新徽商;建设“移动课堂”,以践行徽商精神。  相似文献   

4.
绩溪话中出现“子”后缀的名词有三种类型:名词性语素+子、形容词性语素+子、动词性语素+子。因为绩溪话中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名词后缀“子”在绩溪话中的常用功能是表示人,其次表示时间和方位.在普通话里常用的表示事物名称的功能,在绩溪话中却极少用到。名词后缀“子”在绩溪话中的读音也不像普通话那样都读成轻声。  相似文献   

5.
徽商精神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尊儒重德”、“诚信重义”、“崇文重教”、“吃苦耐劳”等方面,徽商精神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徽商之"诚信"及其现代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商在经营活动中坚守诚信商德有许多精采的实践和发挥;这种“诚信”观源之于由朱熹集其大成的中华儒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今天仍需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发源自中国徽州地区的徽商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形成了诚实守信、重视科举、重视教育以及坚韧不拔的文化精神。而徽商文化市场精神的内核是贾而好儒,并且包括了胡适先生所说的“徽骆驼”品质,儒家提倡的仁义和信义也成为徽商的行事信条。徽商的文化市场精神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迭代、变化和更新,在明清时代纳入了新安画派和徽剧等内容。在新时代下,徽商的市场文化精神也对现代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仅把“徽商”一词作为一个商帮的称号是不全面的。从狭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徽州经商的人(们),或其经济实体,或商帮;从广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古徽州从商人群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相似文献   

9.
徽州民谣是徽州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写在徽州人心中、流传于民间的另类重要的“徽州文书”。徽州民谣在历史上曾对徽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徽商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特别的认识价值。通过对徽州民谣的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清时期徽商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探究徽商产生、发展、壮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论徽商文化与新徽商企业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古代徽商雄霸中国商界三百余年,书写了无比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清朝中叶起,徽商雄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尤其在盐业和茶业贸易上独执牛耳。历史上的徽商除了留下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的奇迹之外,其博大精深的徽商文化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商业典范。如今,徽商故里安徽正在高速发展,秉承徽商精神的新徽商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缅怀古代徽商,目的是以史为鉴、畅想未来,期待新徽商迅速崛起和壮大。  相似文献   

11.
论徽州商人的义利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徽商崇尚儒家义利观主要是由徽商文化心理特质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徽商崇尚儒家义利观,主要表现在:徽人经商的目的不在于求利而在于谋生,谋生之意出自仁心;徽人经商坚守“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道德准则;徽商因义而用财,不惜耗费大量商业利润用于“义举”。儒家义利观促进徽商沿着封建商帮的轨迹发展,但对徽商向近代商人的演变则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源远流长的儒学文化背景,贾而好儒的徽商以高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徽商业绩的历史辉煌。徽商对“文化”和“经济”的出色把握和理性实践,给人们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3.
徽商之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在中国明清经济发展史上叱咤风云,雄踞商界数百年的一代徽商,以惊人业绩鲜明特色、突出形象引人关注。怎样看徽商?徽商精神是什么?成为徽州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从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徽商”,可能有助于人们历史地、整体地、全面地把握“徽商”。徽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徽商是一个特定人物群体:徽商是一部时代创新史诗;徽商是一份珍贵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4.
徽商,前后延续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阐述了程朱理学对徽商的价值取向产生巨大影响,指出徽商“以信接物,以诚待人”;“以义为利,义中取利”;“勤俭治生,孝悌至上”,“以儒道经营”的理念,正是坚持了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既赢得了封建统治阶层的认可,又获得了民间对于徽商信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徽商的兴盛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徽商精神是徽州商人在数百年的经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把徽商比作“徽骆驼”,是对徽州商帮的形象概括,集中反映了徽商的整体品格。季宇立足于徽州本土创作的三部徽商小说《新安家族》《徽商》《当铺》,在书写商界传奇中将真实历史融入虚构场景之中,勘测和开掘复杂的人性,塑造了一批饱满且迥异的徽商形象,展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徽州文化,作为徽州地区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无疑包含了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徽州商帮的经营理念和商业道德,即徽商精神.徽商精神,作为地缘文化无疑带有明显的特殊性;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儒商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又具有其普遍性.当前,在我国进入WTO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过程中,继承徽商精神中的精华,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怎样讲出政治理论课的"魂"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魂” ,在辞海中有四种解释 :一是古代人想象人的精神能离开形体而存在 ,这种精神叫做“魂” ;二是指人的全部心灵作用 ;三是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神 ;四是特指崇高的精神 ,如民族魂、国魂、军魂等。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魂”的存在和意义 ,具体事物一旦失去了“魂” ,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政治理论课也有自己的“魂” ,只有找准这个“魂” ,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讲出“魂”来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一、关于政治理论课的“魂”剖析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深深感到政治理论课的“魂”就是讲政治。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 ,…  相似文献   

18.
明清徽商与儒学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明清时期,徽州府所属的歙、休宁、祁门、婺源、绩溪、黟六县是个商贾之乡,其商人统称为徽商或徽州商帮(因唐时在此设置新安郡,故又称新安商人)。徽商人数之众多,活动范围之广阔、拥有资本之雄厚都居当时全国十余个大商帮之冠。这样一个执当时商界之牛耳的著名商帮,却对儒学教育情有独钟。明嘉靖、万历时期文坛上的“后五子”之一,曾官  相似文献   

19.
“二重身”这一文学母题在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帕特里克&#8226;怀特作品中的运用和发展尚未引起评论界的注意。怀特式的“二重身”给情感和直觉松绑,让读者看到了社会常规、理性抉择之外的天地。怀特通过“二重身”展现了小说人物对自我身份的审视和追索,他们在他者中找到了自我,自我就是他者。怀特小说中的“二重身”是现代语境下个体身份危机的一个隐喻。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两浙盐场是仅次于两淮的全国重要产盐区,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该区域的盐业经营徽商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两浙商籍设立和发展过程看,业盐于两浙的徽商起到了开创和推动作用:一是积极倡言,力请盐运使与朝廷沟通,创设两浙商籍;二是慷慨捐资,兴修书院,培养商籍弟子。明清两浙商籍制度在徽商子弟教育、江浙文教科举兴盛、商人地位提高、商业文化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