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法西斯开始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同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明朗化了.”中国和苏联、美国、英国等二十六国结成反法西斯阵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严重地阻碍和推迟了日本的南进和北进计划,使日本无法直接同德、意携手参与欧洲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东江纵队,是战斗在华南敌后的一支抗日游击队,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盟国合作会议甲、一九四三年十月,在莫斯科举行了苏英美三外长会议 ,发表了莫斯科宣言,声明作战到底,徹底消灭法西斯的决心,并发表了普遍安全宣言。乙、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底,举行了中英美开罗会议,宣布对日作战到底的决心。丙、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举行了苏英美德黑蓝会议,批准了莫斯科宣言,并规定了从东南三面围攻德国作战的规模与时机,号召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积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在远东独力抗击日本.中国国力贫弱,显然无法独力在短期内打败日本.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急切盼望国际力量加入,合力抗击日本.因此,在坚持抗日的同时,积极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并及时提出因应之策.由于国民党高层所做的种种努力,使得中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迅速融入到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之中,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与正在抗战的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的盟国。为了便于协调盟军对日作战,双方商定设立中美联合参谋本部于重庆。1944年10月31日,美国魏德迈中将接替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参谋长。当时中国远征军所用轻武器如步枪、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等相当大一部分系由中国兵工厂生产供应,因而魏德迈与中国兵工署长俞大维频繁往来,逐步建立起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穷兵黩武的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国民政府的外交不得不转入了战时外交。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美国的关系明显地分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两个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美关系并不看好,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改变了此境况,此后的中美关系则是国民党与美国的“密月期”。太平洋战争前双方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自抗战爆发至1939年9月为第一阶段。国民政府的对美外交尚未与对英外交分开,也没有成为其外交工作的重点,对美外交活动的目标在于促进美英合作,“南联英美”,经济制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 本月8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已经对英美两国宣战,轰炸夏威夷、菲律宾、香港和新加坡,陆军在马来亚北部登陆,在日本宣战后,美国及英国亦已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了,……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应该继续过去5年的光荣战争,坚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方面,动员自己一切力量,为最后打倒日本法西斯而斗争,为了这个唯一的目的,必须实施如下各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丘吉尔对香港问题的顽固立场●郭湖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英、美结成同盟共同对日作战。作为一个反法西斯的大国,根据《大西洋宪章》的原则精神,中国理所当然地谋求通过中英双方平等协商合理解决香港的归属问题。因此,在战时,国民政府就向英国提出收回九龙租借地...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在远东独力抗击日本。以中国国力之贫弱,显然无法在短期内将其击败。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急切盼望国际力量加入,合力抗击日本。因此,在坚持抗日的同时,国民党高层积极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对于日本的侵略本质、战争发展的趋势、美日关系的变化、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应如何自处都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并及时提出因应之策。在此过程中,中共也积极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判断与行动,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中国在战争爆发前所做的这种努力,使得中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迅速融到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之中,促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取胜。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反法西斯盟国制定和实施的“先德后日”战略对战争的胜利进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学术界对此一般都作了肯定评述。但中国抗战与该战略的联系还需作深入考察 ,这有助于了解和认识中国抗战在战争中的战略贡献 ,中国战场与其它反法西斯战场的战略依存关系。中国的战略位置与战略牺牲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美国、英国军政首脑根据对法西斯轴心国家战争能力和野心的分析 ,确立了“德国第一”的战略原则。这一原则确定了中国战场在美英盟国全球战争战略中的基本位置 ,即战略牵制 ,也规定了中国须为该战略付出牺牲与代价。1 94 1年…  相似文献   

10.
一一九四一年下半年,日本法西斯为了夺取英、美帝国主义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配合德、意法西斯在欧洲作战,积极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从十一月开始,日军在港九外围和惠、东、宝地区集结了三万多兵力,准备进攻香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凌晨,日军二十三军三十八师团和海空军及后援部队共一万五千人,向香港进攻。日军步兵、骑兵在飞机的掩护和炮火的支援下,分两路越过边界。英军轻易地放弃了在九龙的“酒徒”防线。十一日,九龙失陷。二十五日,香港总督向日军投降。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世界的和平与民主面临着法西期战争的空前威胁,而中美美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住了法西斯战火的肆意燃烧,起到了扭转太平洋战场反法西斯力量的不利地位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鉴于国际联盟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的有限作为,中国民众就改造和加强国联,以充分发挥其维和效用进行了热烈讨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主要反法西斯盟国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主张的明朗化,中国民众关于战后国际和平机构方案的讨论再掀高潮,除部分仍坚持改造和加强国联的主张外,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组织的呼声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中国民众国际组织观的演进发展为中国政府提出正式的国际组织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前,毛泽东的对美政策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较为明显地经历了激烈对抗,不断调整,初步成熟并在“民间外交”上取得很大突破三个阶段。这一演变对中国共产党在尔后最终确立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核心的对美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扶蒋联共政策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中美开始共同对日作战 ,出于动员中国人力对付日本和扩大在华势力的目的 ,美国执行一条援蒋抗日的路线。政治上 ,罗斯福承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1942年 1月 1日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 ,把中国同美、英、苏并列于签字国之首。经济上 ,美国于 1942年 2月向中国提供 5亿美元货款。军事上 ,1941年后 ,美国不惜代价又开辟了一条从印度到昆明的“驼峰”空中援华运输线 ,以保障中国战区的作战物资的供给。但是 ,罗斯福实施援蒋抗日政策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蒋介石认为 ,“现在美国人将接过同日本人作战…  相似文献   

15.
大国合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夏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在全球的进攻,反法西斯国家在1942年初实现了二十世纪空前的大联合.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内部,盟国之间虽然存在着许多意见分歧,但在打败法西斯轴心国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不仅是世界规模战争进程的结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进行政治较量的结果。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木半岛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就是第二次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进行的最重要的一次政治、外交斗争。对雅尔塔会议,国内外的评论不一,国外有的说:“会议为基于国际正义的和平打下了持久的基础”也有的说是:“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能够进行富有成果的合作”,还有的说:它的最后“就是要瓜分世界”。而国内的传统说法,则认为是一次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团结协作的会议。如从会议的主要目的、内容、影响来看,雅尔塔会议虽然对进一步协调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二战的全面胜利起过  相似文献   

17.
1942年春至1945年初,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国民党政府曾先后派出数十万英勇善战的将士,奔赴缅甸抗日。这是东方反法西斯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背景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苏联,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配合德国的军事行动,日本军国政府于同年12月7日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在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同时,对泰国、菲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两大主要势力,美国和日本在该地区为了各自利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场斗争主要是围绕美国对日经济政策展开,而此时期美国的对日经济政策及其演变对当时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这种经济政策及其演变,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太平洋战争前10年的美日关系,也有利于我们认识当时中国抗日的国际环境,并可为我们从一个主要侧面揭示美日两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二战后期苏联对日作战的原因,学生一般认为是由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要求决定的,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苏联确实于1942年初,同中、美、英等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参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苏联宣布对日宣战的理由,也是根据《联合国宪章》。苏联理应与对日作战的其他大国“共同行动,为世界各国的利益维持和平与安全”。但是,这种看法只是表面的肤浅的,我们还应看到其背后的政治利益和深层的历史根源。首先,苏联对日作战的根本原因,是由来已久的俄(苏)日矛盾所决定的。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20.
1937年12月12日,即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际,搭栽本国侨民撤离的美国军舰“帕奈号”被日军飞机击沉。虽然表面上看这一事件由于日本的迅速“道歉”和美国的克制而平息,但实质上这一事件不仅对美国摆脱孤立主义羁绊和日本“南进”战略的确立,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使日美关系愈发紧张和恶化.而且对太平洋战争的最终爆发,具有不可忽略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