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手段,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隐喻融入到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是词义扩展和语义创造的工具.理解隐喻有利于英语词汇输入.  相似文献   

2.
隐喻与关联     
刘琴 《中国科技信息》2005,3(8):223-223
隐喻现象向来是学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根据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来研究和探讨隐喻的理解与阐释,为隐喻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关联理论以动态的方式考察隐喻,提出隐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瑾 《科技风》2011,(1):21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的现象,不同语言之间在隐喻的使用上有很大差异,隐喻在不同的文化中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传递的等值。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本文以英汉的许多习语和名著中许多隐喻的运用为例,旨在探讨隐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玲 《科教文汇》2008,(15):106-107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研究历史源远流长,如今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将隐喻研究成果引入英语教学,将会产生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关系密切。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工具。  相似文献   

6.
戴亚红  郭颖 《科技通报》2020,36(7):116-118,122
医疗领域的战争隐喻屡见不鲜,现在仍被广泛使用。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隐喻可以反映人的思维方式。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蔓延考验着全世界各国人民,中外不约而同以"战争(war)"喻疫情,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这种隐喻存在两面性,容易导致二元对立的视角。本文将分析西方媒体报道中的战争隐喻架构,探讨背后的认知成因和历史文化渊源,讨论战争隐喻的局限性,并对该隐喻泛化的现象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7.
云虹 《内江科技》2010,31(12):87-87
隐喻在语言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英语中大约70%都来源于隐喻。隐喻和文化密不可分。跨文化英语学习,分析研究隐喻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通过对比英汉隐喻可以促进跨文化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隐喻方法的重要性使我们想到以隐喻的独特视角来观察已有的技术本质研究。采用隐喻方式来解读技术的本质普遍存在于技术哲学研究之中。技术本质的隐喻理解给我们提供了探讨技术本质的广阔的语境。“过程论”的技术本质研究表现为一种理性隐喻方法 ,沿着这种方法所指出的路径 ,我们有可能深化对于技术本质的理解。由对于生产过程的技术现象的宏观分析转入消费和商品审美过程的技术现象的微观分析 ,使我们给出了技术本质的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9.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和思维现象。对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者词汇习得方法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扩展学习者目的语文化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均有积极的影响。因此,积极借鉴隐喻理论将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收获。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英汉颜色隐喻的异同,并探讨其形成的文化因素以及在英汉互译中如何处理这些颜色词,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学习具是十分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曾杨婷 《大众科技》2014,(6):295-296,307
隐喻的出现,主要针对的是对语言内部结构组成进行学习探索。现如今,隐喻研究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自身,人们开始站在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本质。1980年外国语言学家提出一全新的观念,认为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从语用学角度来解读隐喻将能更好地促进交流,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用作用。文章将从隐喻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分析隐喻所具有的会话含义的一般特征,对隐喻的语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曹乔卉 《科教文汇》2008,(17):89-90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和思维现象。对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者词汇习得方法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扩展学习者目的语文化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均有积极的影响。因此,积极借鉴隐喻理论将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收获。  相似文献   

13.
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手段。因其有客观、严肃和准确等特征而被频繁使用于科技英语语篇中。科技语篇作为一种正式文体,揭示了人们的认知过程,是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形式并在在科技语篇中大量存在。名词化使科技语篇的表达更为准确和清晰,本文通过分析什么是科技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并探讨其认知语用模式,使读者对科技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有更高和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孙笑逸 《科教文汇》2011,(31):131-131,157
不论是在汉语或日语中,隐喻这一修辞手法都经常使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隐喻句的翻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叙述和解释日语中特殊助数词中所含有的隐喻现象基础上,提出在翻译方式上应注意直译、替换、意译所使用的场合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金琪 《科教文汇》2008,(8):113-113,130
隐喻的产生和使用是自然语言的常见现象,是人类认知上的一种思维活动。本文在对美国之音标准广播的体育新闻中的隐喻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分类论证其特征,并对体育英语中的隐喻做了启示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在科学表征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章以隐喻互动论为起点来考察隐喻表征的层级性,借助于隐喻中的语境关联,最后落足于隐喻的动态类型层级的表征方式的考察,以便为科学研究提供一种灵活开放的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隐喻的产生和使用是自然语言的常见现象,是人类认知上的一种思维活动。本文在对美国之音标准广播的体育新闻中的隐喻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分类论证其特征,并对体育英语中的隐喻做了启示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何婷 《科教文汇》2011,(25):139-139,14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隐喻翻译也是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以《劳拉原型》中隐喻的翻译为例,试图探索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胡晓榕 《内江科技》2012,(10):29+23
隐喻不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本文是在认知视角下对英汉动物隐喻进行的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我们能对英汉语言在动物隐喻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异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语言里充满了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方式,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这一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解释世界的视角。如何在译文里正确处理好隐喻的翻译,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