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选刊的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主要内容是六科给事中、五城御史议论铜钱是否开铸、开铸之法以及私铸铜钱律例太殊等问题。现予刊载,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康熙十二年稽察官员御史奏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年)建立大清政权时,即设立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下属十五道监察御史及五城察院、宗室御史处、稽察内务府御史处。雍正元年(1723年),又将六科给事中隶属之。都察院重要职责之一是察核官常,振饬纲纪,弹劾不职官员。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清廷对官员的铨选十分重视,每三年考核一次,京官曰京察,外官曰大计。考核时要对官员作出评语,以决定升迁罢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題,对此,都察院御史及六科给事中指出了问題之所在,并提出了改良之方法。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档案史料,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清初战乱频仍,加之水旱灾害不断,致使人民失所,耕地抛荒。康熙初年,为缓解农村经济,安顿投诚官兵,制定了一系列垦荒措施。但在各地仍出现不少问题,为此各御史、给事中纷纷条陈改善措施,以达到足国裕民的目的。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康熙初年有关垦荒条陈8件,供研究清初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5.
15.山东巡抚耿(火享)为报山东各州县牙杂税银事揭帖 顺治十五年二月 钦差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提督军务·加二级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正二品服俸耿(火享),为兵饷之缺额日甚,牙税之欺隐宜严,请旨敕部清查,以足国用事。 顺治十五年二月十五日,据布政司呈称,顺治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蒙耿抚院案验,准户部咨,江西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户科抄出,该本部题复山东道监察御史李荣宗题前事  相似文献   

6.
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镶黄旗包衣汉军人,祖籍辽宁铁岭。乾隆六十年中进士后,历任内阁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江南道监察御史、署工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等官职。嘉庆十八年十一月,以“失察林清传教谋逆及曹纶父子预知逆情不行陈奏”之罪名,被从严惩处,沦为“废官”。高鹗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继补作者,他的生平遭遇若何,向为研究者所重视。现将馆藏军机处、内阁全宗中有关高鹗的部分档案史料选编公布,以供研究高鹗生平思想之参考。  相似文献   

7.
康熙年间关于盐务的御史奏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专题档案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主要反映康熙年间有关盐务问题方面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纠正的方法。现予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这四件关于漕运事务的档案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主要反映了当年漕运中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纠正的办法,现予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利用清廷同意其撤藩之请,借机举兵反清。康熙帝调集 重兵,于二十年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荡平。在撤藩及处理三藩降将降兵问题上,御 史多有奏疏,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 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赋税的征收为清政府重要财政来源,历来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赋税收入,清政府作出了不少规定,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由于官员或贪污,或以欠作完,种种弊端,使清政府收入受到影响。对此,御史或有指参,或提出改变办法奏章上达,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档案,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刊上期发表了顺治十一年科举题本,为使读者得以全面了解顺治朝开科取士的情况,现将馆藏顺治朝题本中,有关科举制度方面的题本选出,予以公布,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康熙初年,在赋税钱粮征收中,出现了如钱粮侵挪捏报,开征期限无定,粮现苦累无穷,以及赋外之赋、差外之差等问题,对此,御史们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同时,由于战乱和水旱灾害,造成有如直隶、江西、广西等地田土抛荒,庐舍毁坏,耕牛农具被抄夺,农民妻离子散,一线余生,东奔西窜,不是忍饥受饿就是沦为盗贼的悲惨境遇。钱粮赋税多年积通,虽经追比,仍无法完纳,在此情况下,御史纷纷条陈请求蠲免以缓解矛盾。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部分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史及灾荒史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康熙初年战事频仍,兵饷需求浩繁,户部议将江浙等省白粮正耗改折征银,以充兵饷。在实行白粮改折时,贪吏火耗之资,蠹书勒索之费,以致非本色三石不足以完折色一石,农民终岁勤劳,亦难足额,故有御史条陈白粮改折之害。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事逐渐减少,兵饷也渐充足;加之嘉湖地区白米入京,较他省粮食更为重要,为支放官俸及内府支取所必需;然京城采买维艰,故有御史要求改折为本之议。这些档案,选自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它反映了康熙年间有关征集粮饷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4.
康熙初年,军需、河工费用浩繁,为顾及国计,不得不另辟财源,于是仿历代纳粟之法,推而广之,开创有清一代捐纳之始。其定例简言之,即使民出资,然后给以官职,或虚衔,或实授,用以充朝廷急需。现将馆藏内阁黄册中都察院科道御史有关捐纳之奏章辑录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档案史料·顺治年间河东盐务题本康熙初年有关屯垦荒地御史奏章有关吴三桂的几件史料庄有恭准朱(石冉)捐银赎罪案乾隆年间新疆丝绸等贸易史料(上) 嘉庆十四年辽州粮仓吏胥舞弊案咸同之际赫德函札总案民国初年实行印花税的几件史料冯玉祥对西北开发的史料康熙年间平定吴三桂叛乱史料选乾隆年间新疆丝绸等贸易史料(下) 嘉庆十二年河东盐务改归商运档案史料选刊嘉庆十八年京畿地区编查保甲史料(上)  相似文献   

16.
正清代内阁满文黄册是作为题本附件而进呈御览的官文书档册,其在内阁档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称一史馆)对馆藏内阁满文黄册的秩序整理与编目工作已基本告竣,现略作归纳,以期增进学界了解。一内阁满文黄册的形成与贮藏清朝定满语为国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满蒙官员,特别是承办八旗事务及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满蒙官员,一般都用满文缮写公文,不准擅自使用汉文,否则重者治罪,轻则训饬"。(1)内阁作  相似文献   

17.
总理户部事务·和硕果亲王臣允礼等谨题,为东运一半灶丁请照民丁之例,全摊灶地,以广皇仁事。 长芦巡盐御史鄂礼题前事,雍正十二年八月初二日题,本月十六日奉旨:该部议奏。该臣等查得,长芦巡盐御史鄂礼疏称:山东运属永利等十场灶丁银两,于雍正三年间经前盐臣  相似文献   

18.
劝农垦荒,是清初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馆所藏清代档案中,有许多关于屯垦的史料,现选出顺治间部分题奏本章,按年编排发表。这些文件,不仅反映了劝农垦荒的情况,而且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及人民反抗斗争情况,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专题史料除注明出处者外,均选自顺治朝题本。  相似文献   

19.
满文密本档     
王澈  霍华 《历史档案》2004,(2):F002-F002
满文密本档最初是清内三院之内秘书院按月汇抄密题本而形成的档案,其特点是全文抄录密题本满文,不抄汉文。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廷改内三院为内阁。顺治十八年,康熙帝即位,再改为内三院。康熙九年(1670年),内三院又改为内阁。因此,  相似文献   

20.
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题本,主要内容是有关顺治八年题报黄河及其支流水害,并兴工筑堤御洪工程经费开支的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