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漫长的暑期怎么过?眼下许多家长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是参加夏令营、兴趣班等,还是让孩子们"放羊"?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过得有意义.笔者以此为专题,调查了所在地多所学校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研究孩子的兴趣爱好,总结家长们成功的经验,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2.
吃苦是一部“家史”。一直以来,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把“能吃苦”看做是孩子必备的优秀品格,吃苦也被看做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门“必修课”。然而,当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吃苦的体验却与他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3.
“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孩子是果。只有根深、干粗、枝繁、叶茂,果才硕”,幼儿园与家长通力合作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体验,才有体会。”为了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游戏生活情况,增进幼儿园、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目的,结合学园课题《巧用家长资源,探索幼儿生活体验课程的建构研究》,笔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长进课堂”活动,让不同职业、不同阅历的家长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特长,集中家长优秀资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近孩子,让幼儿探索不同的生活体验,丰富生活经验,为孩子营造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两个月的假期怎么过?眼下许多家长都很关注这个问题。是参加夏令营、兴趣班、补习班、特长班,还是带孩子出去旅游,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或者是让孩子看报、购物、上网、去图书馆?那么这个假期,孩子们自己有什么计划呢?运动场馆热起来老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时下学  相似文献   

5.
时下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要孩子“吃苦”的热潮。于是,“吃苦夏令营”“吃苦冬令营”也时髦起来。然而为什么要吃苦,这苦该怎么吃,人们是否仔细想过呢?  相似文献   

6.
竹青学校连续办了三年夏令营,第一年的夏令营,孩子们吃不得苦和家长怕孩子吃苦的情形,令我们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担忧。特别是晚上孩子睡觉难的问题使我们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7.
暑期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暑假时愿意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夏令营,以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和增加孩子的社会阅历。夏令营是集中锻炼孩子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好场所,而这些能力正是写好作文最需要的素质。如果能借助夏令营的绝佳机会.家长引导和帮助孩子练练作文基本功,岂不更好!  相似文献   

8.
暑假,许多学校举办"吃苦夏令营"活动,让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去吃点苦,目的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不少家长热烈响应,"押送"孩子入"营",但很多孩子回到家中,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待遇,家长的理由是苦已吃过,该享受一下了.这些家长将人的培养,当成了生产产品,以为这边投入原料,那边就会立竿见影地生产出产品.然而,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想通过参加"吃苦夏令营"速成"美德",那就太过天真了.  相似文献   

9.
放暑假了,家长最关心的话题无疑是孩子的暑期安排.如何让孩子们在课业之余,过一个充实、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以下几点建议家长们可以参考. 尊重孩子共同协商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武断地将孩子的暑假"据为己有",安排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特长班,孩子们不得不从"单调"的校园走进另一个家长精心打造的"鸟笼".  相似文献   

10.
毛映霞 《师道》2013,(7):65-66
期末考试一结束,两个月的漫长暑假就来了。可怎样过暑假一直是困扰孩子尤其家长的难题,很多家庭甚至因此矛盾重重。笔者在班级做了一番针对性调查,从“记忆中最美好的一个暑假”“眼前我们过着怎样的暑假”“我为自己的暑假做了怎样的规划”等三个方面,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孩子们的心声对家长和学校会带来启发.笔者也希望我们能更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孩子们的暑假生活。  相似文献   

11.
据200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内不少城市同时刮起了一股在青少年中打造“未来精英”之风;与此同时,宁夏的一个“吃苦夏令营”却因报名人数太少而不得不取消。对此,很多人认为这种“精英”之风不可助长,理由是孩子的吃苦精神最重要,应该让他们多去参加“吃苦”夏令营。可是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21日日前,《中国青年报》发布的调查显示,81.8%的受访者赞同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65.7%的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责任感,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无中生有或者说不是问题的教育问题。当下,"吃苦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体验农村生活、暑期打工、家庭劳动等。正是因为许多人把这些寻常事当成教育问题,才导致所谓的"吃苦训练营""行走学校"等教育现象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班主任说我的女儿学习好,性格活泼,独立生活能力强,要求我在家长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推辞不过,我就向大家介绍了下面几点家教体会。一、让孩子经受点挫折“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大多数父母的认识。如果说让孩子吃点苦,有些家长就不一定理解了,有的家长虽然理解但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对孩子而言,家庭的温暖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他们还需要挫折教育。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受到挫折教育,能提高耐挫折能力,他们就能适应社会生活。挫折教育的思想,我早已知道,但是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对孩子的教育行为还是去年的事。去年…  相似文献   

14.
过“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节日里尽情地游戏、表演,充分体验节日的快乐,我园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其中包括不容忽视的家长工作。一、进入5月份之后,我们便向家长做问卷调查。目的之一是了解家长的需要,即家长希望在“六一”活动中看到些什么,如孩子的表演、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等。目的之二是广泛征求家长对幼儿园组织“六一”活动的建议,如组织形式、顺序安排等。问卷的内容有:1.您希望幼儿园组织什么样的“六一”活动;2.您对“六一”活动的形式、内容有哪些设想和建议;3.…  相似文献   

15.
孩子有孩子的愿望:想吃,想玩,想自由自在,还有……家长有家长的担忧:没时间陪孩子怎么办?会不会玩过了头?……暑期到底怎么安排呢?让我们看看周围同龄孩子的暑假生活计划吧,也许家长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6.
寒昱 《教育艺术》2002,(10):11-11
现在 ,不少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有的孩子从呱呱坠地 ,吃喝拉撒睡几乎全被父母、祖父母等人“承包”了 ,致使孩子上学后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 ;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有求必应 ,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 ;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谋个舒适职业 ,费尽心机 ,倾其所有 ,托人情 ,找门子。怕孩子吃苦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 ,有人觉得不需要提倡吃苦精神了 ;二、现在家庭多为独子 ,许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 ,对孩子溺爱 ;三、不少家长不懂得吃苦精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必要性。中国自古就有“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  相似文献   

17.
一石千浪,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舆论界近一年的讨论。对于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托起二十一世纪的“太阳”,尽管莫衷一是,但是让孩子接受生活磨练,以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已初成共识。所以,去年暑期的夏令营竟相在“磨练”孩子方面做文章,对此新闻媒体作了较多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蔡娜 《四川教育》2009,(1):17-17
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良好,大都被家长奉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根本没体会过劳动的艰辛。针对这种现状,我长期坚持对孩子们进行“三体验”教育,效果还不错。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不少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有的孩子从呱呱坠地,吃喝拉撒睡几乎全被父母、祖父母等人“承包”了,致使孩子上学后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怕孩子吃苦的原因大致有三: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有的人觉得不需要提倡吃苦精神了;二、现在家庭多为独子,许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溺爱;三、不少家长不懂得吃苦精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必要性。中国自古就有“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至理名言。一位哲学家说得更加深刻、更加辩证,“一个一生中没有不幸…  相似文献   

20.
11月11日,由本刊与上海电台合办的“中学生论坛”走进甘泉外国语中学,展开了第五期中学校园热门话题“吃苦”的讨论。体力劳动、节衣缩食、野外生存训练……不少家长千方百计找“苦”给孩子吃,让他们体验当年艰苦的生活。然而,在被贴上了“享乐主义”标签的学生眼中,“吃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