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新闻报道领域,政法报道异军突起。它被当成许多媒体争夺读者眼球的制胜法宝,占据了大量的版面。然而,就在政法新闻大战烽烟四起的同时,政法报道所引发的新闻官司和违规现象也不断增多。要想杜绝和减少因政法报道带来的“麻烦”,在政法报道中,必须绕开如下10大“雷区”。  相似文献   

2.
反思过去的政务报道,可以清楚地看到,报道内容程式化,缺乏信息量和新闻性,官味重,“大道理”重复无数遍。群众和读者想知道的东西,湮没在一整套“八股”定式中。近年来,《湛江日报》在改革政务报道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2003年8月4日至7日,《湛江日报》派记者随湛江市委书记邓维龙、市长徐少华赴京拜访国家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跟踪我市重点项目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环顾四野,报业大战烽烟四起,新闻竞争如火如荼。一份报纸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就要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快餐式”的新闻消费习惯,就得文字与图片“比翼齐飞,图文并茂”,图片领着新闻走,为读者奉献出色、香、味俱全的“新闻套餐”,这样才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抢占  相似文献   

4.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5.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在一个监狱里,一名患有哮喘病的囚犯因难以忍受狱友吸烟的习惯而数次要求换囚室,但一直没得到应允。他在那里几乎无法呼吸.非常痛苦。一名妇女知道这件事后想帮助他,就打电话给一家报社的编辑,问他是否可以写点什么。那位编辑回答:“等那人死时再给我打电话。”  相似文献   

6.
张玮 《新闻窗》2011,(5):119-119
常常有人说,在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里,年年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年年发展的业务似乎也没有大的区别,搞新闻时间久了就会思维"枯竭",没什么新闻可挖了。就像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此言差矣。对于真正了解新闻、懂新闻、善于发现新闻的人来说.企业就如同一个小小的社会,每天都会有很多新鲜的事情发生,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客户,关键要找到最合适的报道角度,要有独特的新闻眼光。  相似文献   

7.
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报道必须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在新的形势下,前瞻性已成为经济报道不得不遵循的一个原则。100年前,一个黄头发的外国人坐在毛驴车上走过了汾河和渭河谷地,最后进入了四川,他就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年轻的社会学家E·A·罗斯。他在《变化中的中国人》一书中,关于中国环保、人口、禁烟甚至发展等的一些观点和议论,都极有预见性,即使100年后的今天看都不落后。究其原因,是因为他观察角度、思维方式的出发点,已明显地达到了20世纪初期科学发展的高度。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新闻辈出的年代,…  相似文献   

8.
不难想象罗列垃圾新闻的网站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要想做好新闻网站,对于新闻网络编辑来说,要在了解、研究网上读者的  相似文献   

9.
地市电视台的优势在于本土,观众在了解了国家大事之后,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也会特别地关注.因此,地市台要想在众多媒介的激烈竞争中吸引住自己的观众群,就要立足本土,把新闻栏目办出特色,让新闻栏目的面孔更灵活一些,与观众更贴近一些。笔认为,要想办活地市台新闻,就必须把握好三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们基层通讯员与其挖空心思想题目、找点子,不如融进实际工作中,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在我们摸清了其前因后果后,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在无意间就能抓住线索,写出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七一”,是建党80周年华诞,各级在类衍闻媒体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大冶日报》策划了一组取名为《红色年轮》伪系列报过,和一期彩印的“七一”纪念号(32版),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赞扬。应该说,这是一次比较成劫的策划。沤过这次策划,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创新是新闻策划之魂。 创新是新闻策划之魂,首先表现在所闻策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创所实现新闻升值。其目的就是要在尊重新闻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与时代同频共振、令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创新并不像有的人想鱼的那样不可捉…  相似文献   

12.
浅析国内国际新闻编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新闻从业者应打破地域概念,树立大新闻的观念,在办好本地新闻的同时,立足本地,面向世界,只要是听众想知道的,都应该在新闻节目中予以报道。也就是说,在编排广播新闻时,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心理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运用,已有新闻界同仁撰写了有关论及专进行阐述。受众心理与新闻写作有什么关系呢?笔在翻阅第1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时,发现谁要想写出受受众青睐的新闻佳作,就必须满足受众如下几点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安徽日报《社会周刊》创刊,当时我任头版责任编辑。头版在重要位置开辟了一个专栏,叫《大众茶座》,每期发一篇言论章。刚开始,言论稿件很缺,我们只好向外部约稿。约稿的作当中,就包括当时的安徽省委副书记汪洋。我们当时想,如果以他的笔写一篇言论章,在《社会周刊》发表,效果一定很好。我们通过汪洋秘  相似文献   

15.
老山姓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家,打开电视,想看的是今天社会上发生了什么新闻,有什么信息可供自己参考,再看看一些文化、娱乐、体育类的报道,这样他会感到很充实。为满足老百姓这种精神需求,晚间新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风格大都贴近群众、及时有效、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服务大众。晚间新闻创新必须抓住晚间新闻风格,就此谈几点想法。 1,拓展新闻题材。晚间新闻风格决定了它的题材包罗万象,人间真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动物趣闻、考古发现、总而言之,老百姓关注的题材,晚间新闻都可进行报道。 这里,我想提请大…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其灵魂是大胆的构想、独特的创意、周密的筹划。那么,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实施好新闻报道策划呢?笔者认为,似应把握好以下四点:一、选题要新一点。顾名思义,新闻报道策划,策划的是新闻报道,贵在出新。因此,新闻报道策划要想抓人眼,有看点,也应当学会在选题上“抓人”,注意在选取新鲜题材上动脑筋。一是善于在司空见惯中捕捉“亮点”。就部队工作来说,尽管许多工作都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司空见惯的工作并非没有亮点。去年是大抓基层之年。基层年年抓,思路、方法、手段等“年年岁岁花相似”,新…  相似文献   

17.
新闻作品的创优,是新闻宣传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建设工程,创优作品的多寡,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全国的新闻奖评选中,除抗洪、抗震等重大事件作品获奖外,往往拿大奖的一般都是国内几家大的新闻媒体和经济发达、改革步子迈得快、新闻资源多的省市。一般老少边穷省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发展步子慢,要想多出精品,获新闻大奖,有相当大的难度。每次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都要拿出少量三等奖,以照顾边远落后省区。就拿中国新闻奖为例,主管评选的领导在安排名额时就有特别关照:留出十个三等奖名额作为机动,专…  相似文献   

18.
一名记要想成为优秀记,需要掌握多种本领。不仅要从小人物、小事情中挖掘新闻,做到以小见大,反映出深刻的立题,而且要懂得从名人身上,特别是老典型身上挖掘新闻,这是一名优秀记不可缺少的本领之一。  相似文献   

19.
苏文 《青年记者》2004,(9):43-43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看的,没有读,就起不到宣传作用。要想赢得更多的读,办报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围绕可读性做章。只有讲究可读性,增强吸引力,才能使报纸的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车速轶  时旸 《新闻传播》2007,(10):51-51,55
电视新闻报道是一门叙述的艺术。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关键要看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叙述的技巧。故事话语的研究强调要营造叙述角度的陌生化,才能使所叙述的故事吸引人、打动人。那么,电视新闻报道如果想达到吸引人、打动人的目的,同样也要努力营造叙述的陌生化。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一下,面对全新的新闻事实,而我们的报道思路、报道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