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身心健康状况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自测健康量表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在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健康状况等各个方面的自测水平都低于老一代农民工,因此,政府和社会应更加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健康发展,并应成为主要的担当力量。.  相似文献   

2.
浅议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已成为我国当今农民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劳动人民的主体,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富士康“连环跳楼”事件表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当前生活的现状,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低幸福感的原因如不良心态、公共制度、知识结构,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途径,这对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生活质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当前国家产业工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关键点之一取决于该群体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状况。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有效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实际,通过对新老两代农民工比较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种种表现,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剖析了社会变革所引发的消极是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问题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滁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交流访谈等方式对滁州市532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探讨滁州市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数、阴性数目数、9项因子均数和标准差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城市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妄想和敌意.可见,滁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队伍逐渐成为经济建设大潮中的生力军。由于受到我国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中存在不少有待研究和解决的地方,本文重点探讨了涉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城市社会排斥、市场竞争激烈、素质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途径不畅、就业保障受歧视、维权难等。当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主要有:消除就业二元化制度壁垒、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水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文章从教育理念和内容、政府资金投入、教育培训机制及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不仅要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内在动机和主体意识,而且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供教育培训条件和保障,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力量,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转型期尤为重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内容、方法、环境和载体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弱化。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形式、与社会各组织的力量整合、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及大众传媒的正确引导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农民工转移进城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就业及城市的融入问题。而职业培训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的关键,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存在培训投入不足、培训缺乏统筹协调、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等问题,为此,要加强政府主导,发挥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工具性量表,对163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心理资本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处于中高水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学历对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自我效能、韧性和希望三个维度的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工资对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乐观等维度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对支持利用度"对其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已成为了当前政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但整体上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层面、城市文化认同、个人素质、精神资源、户籍制度衍生的其他制度等多方面都面临困境,解决他们的城市融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在社会保障制度、职业教育、城市文化融入、发展农民工组织等方面进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群体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代际分化.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取代了老一辈农民工,成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主力.而小组工作在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家庭等层面起着多方面辅助的作用,对社会政策的制定与社会风气的形成也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相对剥夺感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因此要重视并致力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心理问题。解决的途径有三条,即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城市居民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交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不仅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政府政策执行力缺乏、培训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对培训的积极性认识不充分、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时间无法保障等问题,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有序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支柱,他们期待着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真正市民化。但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和各种观念的制约,以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体制藩篱的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依然步履维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存在的户籍制度缺陷、自身素质低、外部环境差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子女义务教育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主流,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对于城市社会结构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他们对城市体现出较多的认同感和更强的归属感,渴望融入城市。但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他们在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制度、经济、文化和个人等诸多因素上的挑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多管齐下,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及特点加以阐述,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成因,并提出了问题解决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