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于汉语词类问题的复杂性,辞书标注词性困难重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词性标注。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词性标注难免还存在一些失当之处,主要有:一、词性标注不够准确;二、词性标注前后矛盾;三、兼类词词性标注不全面;四、同类词词性标注不一致。笔者抽取一些具体的词,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对所收的词进行了词性标注,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但我们在仔细阅读该词典后,却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同类词词性标注不一致;词性标注不当;词性缺标;释义与词性不一致等。  相似文献   

3.
频率统计是研究词性标注的方法之一,而且也是新近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四部辞典中有三部一致标注为形容词的17个分歧词进行了考察研究,对出现在例句语料中的分歧词做了语法标注,并运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分析统计分歧词的词性,测算出比率值,以达到化解词性标注分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十部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词性标注现状展开分析考察,分析了现行教材进行词性标注的特点和做法,指出教材在词性标注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词性标注存在错误、词性标注的依据不明确等问题,讨论了特殊类别词汇的词性标注问题,如离合词、兼类词、属性词等如何标注词性以及词语和语言构式是否需要标注词性.最后提出了建立词性标注体系、优选标注语言符号等词性标注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楚辞》今注本中字词注音存在诸多分歧。今注本《离骚》中的字词注音也有差异,其差异表现有声调的不同、声母的不同和韵母的不同等。产生注音歧异的原因至少有注音依据不同、多音字、异体字和反切今读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汉语中疑难字句的学问,训诂有助于正确理解古典文献。《论语》、《尚书》、《左传》、《礼记》、《文心雕龙》等古籍中的一些字句长期存在误释情况,而“笨鸟先飞”、“九死一生”等源于古籍的成语也未得到正确解释,有必要进行训诂学实证研究,以使14个疑难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王专 《语文知识》2012,(3):109-111
本文主要从部分属性词词目失收、属性词词性标注存在失误、个别词的义项遗漏了属性词标注、属性词兼类的标注问题四个方面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属性词标注失误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据此进一步思考辞书编纂时应遵循的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汉语语文词典“词性标注”问题入手,以《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标注结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选取个别特殊成分讨论。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词性标注的单位;一是“们”和“者”如何定性。标注词性首先要辨别词与非词。意义整体性和成分黏着性是词的两大显著特征。在现行的汉语语法体系框架内,“们”宜区分为词缀“们”和助词“们,”从而更全面地描写“们”的特点。“者”宜区分为词缀“者”和助词“者”。其中,“者”的助词用法仅在仿古语体中出现。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从第五版开始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词性标注,这是一个巨大进步。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为基础,运用例证法,分析了词典在标注词性时对词和非词的界定以及给词释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出了词典存在把现代汉语的语素或词组当做词以及用词给单纯词释义等方面的失误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确定,我们以语义为基础,依据功能、语义指向以及能否进入结构槽等综合来确定一个词是不是范围副词。基于以上原则,我们把《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标注词性为副词的词全部摘录出来,并按照我们确立的原则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11.
<广韵>是汉语中古音系的代表,也是给历史汉字标注现代读音的语音依据,<汉语大字典>就是以<广韵>为基础标注今音的.然而我们通过<广韵>核检<汉语大字典>注音时,也发现它在注音方面的种种失误,有的涉及到注音的标准与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晋经师李轨的音注中,有一些并不是单纯的注音,而是具有训诂学上的一些特点。现整理出四十条,概括为五种:承古音,破假借,释意义,以今字易古字,以借字易本字。  相似文献   

13.
异读是古汉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本文从语言的演变、发展角度,论述了古汉语中某些字词异读的成因,其中通用假借、破读、古今字分工不同及古代专用名词是产生异读的主要原因,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反串”作为一种新型辞格被提出具有其合理性。“反串”与“倒序”、“序换”、“易序”最大的区别在于“反串“只限于由两个字组成的词产生的变化,并且字的写法或字的读音都发生变化。而“倒序”、“序换”、“易序”讲究的是“字序“的变化,并未对“音序“作出明确界定,变化可以产生在词或词组之内,它们实则为一种辞格。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给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制作语文阅读资源时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注音。目前使用的注音工具主要是WORD办公软件的注音工具,该工具一次只能对有限的文本(50个字符)进行全文注音,且无法由使用者自定义需要注音的字,给注音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研制了基于Web的自定义注音工具,该工具可以由课件制作人员设定生字范围或填写自己认为需要注音的汉字来对任意长度的文本注音,并可设定拼音的呈现格式(拼音在汉字上方及拼音在汉字右侧),在注音灵活性、排版等方面优于国内其他注音工具。  相似文献   

16.
《广韵》异读字是确定上古异读字的重要依据,在上古音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论证了依据《广韵》异读字确定上古异读字收字的原则、制约上古异读字收字方案的因素和确定上古异读的方法。认为那些体现上古音的音韵内容、音类特征和语音规律的《广韵》异读,应该推源到上古,并确定其上古音韵地位;《广韵》中还有一批中古时期乃至宋代新产生的异读,不反映上古音的音韵内容和音类特征,不能作为上推上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述“叶音”是古人为求得古诗文诵读时韵脚协谐而人为地任意改变字音的一种方法,过去古音学家对此早就作过深刻地批判。指出当前仍有一些汉语读本在使用“叶音”法作音注,是在承袭古人的错误,如果按照“叶音”诵读古诗文,容易造成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混乱,建议废止这种违反语音发展规律的音注方法。  相似文献   

18.
假借本无其字,通假是古人写的别字,词典的注音与释义需要对这二者有所区分。假借造字形成古今字,古字注音当以古代韵书作依据。今字音有变化的应注出区别;通假字今音与本字音不同,宜遵“读以本字”之训注本字音。假借造成古今字以不用“通”字为是。词典在通假义列立上错收与漏收较多,没有严格按通假义的概念去把握,没有注意通假时限,没有注重词义、声韵分析,对训诂术语缺少认识,盲目信从旧注,有的回避书证,避繁就简,大量歧异都缘于对通假义的认知。后起字之间的借用,词典可取用“通”字。  相似文献   

19.
在《广韵》中反切声相同或相通、韵同、调不同的异读字共1694字,本文对这些字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平上去入四声之间的相转证明了古有四声别义;第二,我们推测,《广韵》异读中平去相转但又不辨义的字可能与方言有关;第三,浊上变去,这一语音演变的规律,揭示了《广韵》中包含有时音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方言和语音史研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根据语音史研究可以对方言作进一步的说明,另一方面根据方言可以更好地研究语音史。方言在词义上往往有不少独特性,考释方言中的古语词,常常要把古今语音的对应规律、词义、古文献等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地考释出古语词,并对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据。文章以隆回方言为例,考察其若干方言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