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债转股"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转股"作为一种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措施,风险较小,但实施难度较大,效果不是很好.这既有实践中贯彻的问题,更有法律上的障碍.文章分析了"债转股"在法律上的障碍,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债转股”作为一种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一种措施,风险较小,但实施难度较大。我国实施“债转股”以来,效果不是很好,这既有实践中贯彻的问题,更有法律上的障碍。本文分析了“债转股”在法律上的诸多障碍,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诸如:建立债权转让市场、允许以债权出资、制定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法、降低上市标准等。  相似文献   

3.
“债转股”作为一种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一种措施,风险较小,但实施难度较大。我国实施“债转股”以来,效果不是很好,这既有实践中贯彻的问题,更有法律上的障碍。本文分析了“债转股”在法律上的诸多障碍,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诸如:建立债权转让市场、允许以债权出资、制定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法、降低上市标准等。  相似文献   

4.
债权转股权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与国有企业债务重整的有效方法。债转股在我国的顺利实施与推广,必须尽快发展投资银行类金融机构,拓展债转股的融资渠道,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完善法律体系,清除企业开展资本运营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5.
中国债转股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债转股法律制度,在制度设计和相关立法上存在一定缺陷.通过对债转股中债权出资、债转股法人治理结构设计、转股企业选择的定位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机制的讨论,对完善我国债转股法律制度作出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我国实施的政策性债转股已陷入了一种困境,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由政策性债转股向商业性债转股转化.政策性债转股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当初预期的目标未能很好实现,转股后出现股东虚位现象.由于两种债转股存在较大差异,欲实现政策性债转股向商业性债转股的转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政府在实施债转股过程中的职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资产管理公司向市场化转型,债转股的各个环节引入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7.
“债转股”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客观需求,是企业债务重组的一种手段。上市公司的“债转股”包括“普通债权转股权”和“大股东的债权转股权”两种方式,而避免退市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采取“债转股”的主要目的。ST厦华的增发预案,具有典型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债转股”的特点,其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8.
债权出资的理论困惑——以现行法秩序为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债权出资的合法性与可行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价值判断问题,更是一个现行法秩序下的法律解释问题。基于资本在现行法中价值定位和债权与其他出资方式在根本属性上的差异,一般意义上的债权出资不符合现行法秩序的要求。“债转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并非常态的债权出资形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施债权转股权(以下简称债转股)的战略部署是方法之一.但是,债转股并不等于企业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在通过债转股为企业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条件下,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经营机制,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红彬 《职业技术》2006,(14):197-197
为了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施债权转股权(以下简称债转股)的战略部署是方法之一。但是,债转股并不等于企业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在通过债转股为企业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条件下,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