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陆佩红 《生物学教学》2005,30(11):47-49
德波洛的“注意滑过”说认为:从A处到B处,驾车者常常因为车速过快而忽视了路旁还有一个C点(尽管C点有一条更好的路通向B),从A到B的路越顺畅,C点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注意的滑过现象。事实上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往往将实验过程、步骤、方法设置得面面俱到,自然顺畅,实验的原料、器材一应俱全,学生无需多加思索,按照预设的过程即可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2.
<正> 德波洛的“注意滑过”说认为:从A处到B处,驾车者常常因为车速过快而忽视了路旁还有一个C点(尽管C点有一条更好的路通向B),从A到B的路越顺畅,C点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注意的滑过现象。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如将实验过程设置得面面俱到,自然顺畅,学生无需多加思索,即可一  相似文献   

3.
德波洛的“注意滑过”说认为:从A处到B处,驾车者常常因为车速过快而忽视了路旁还有一个C点(尽管C点有一条更好的路通向B),从A到B的路越顺畅,C点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注意的滑过现象。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如将实验过程设置得面面俱到,自然顺畅,学生无需多加思索,即可一蹴而就,或即便设置了“障碍”,但由于过程太快,没有留下跨越“障碍”的余地,致使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实验无意间“滑过”,使实验教学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洪艳萍 《考试周刊》2014,(49):134-135
<正>"滑过现象"来源于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车速太快,而忽视了途中风景更美的C地,由A地到B地的路越顺畅,忽视C地的可能性就越大。"化学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将教学任务设置得面面俱到、顺顺畅畅,则学生无需花费多少心力,即可一蹴而就。这就容易使许多具备探索价值的内容不经意间"滑过",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无形中"流失"。我们不妨将其  相似文献   

5.
“滑过现象”源于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往往会因为车速太快,忽略了途中更美的C地;由A地到B地的路越顺畅,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滑而过”的现象不仅  相似文献   

6.
程冬梅 《物理教师》2007,28(5):51-51
笔者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让学生做过这样的一道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题目是这样的:如图1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滑块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的M点,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v0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1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  相似文献   

7.
“滑过现象”源自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Edard.De.Bono)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往往会因为车速太快,忽略了途中更美丽的C地;由A到B的路越顺畅,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那些不易引起师生注意,进而会导致肤浅、片面甚至错误认识的数学知识、过程和思维"滑过点",常伴随着教学过程不知不觉地产生,成为教学的"盲点".要消除教学活动的"滑过点",就必须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即准确把握兴趣点、巧妙设置障碍点、激活思维生长点、积极探究创新点.  相似文献   

9.
陆江 《贵州教育》2011,(8):43+47-43,47
“小指针真调皮,左摇摇右摆摆,过了A点到B点,过了B点到C点,过了C点到D点,过了D点到E点。请你仔细想一想,下一站他会到哪里?”(如图1)  相似文献   

10.
点拨 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析 点P从A点出发沿A→B→C→D的路线做匀速运动,关键点为B,C,因此运动路程应当分为三段.  相似文献   

11.
几何的研究对象是图形.读图、画图及计算是学习几何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培养读图、画图与计算能力呢?一、读图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学会对同一图形用多种不同图1的说法来表述如图1中图形可采用下列不同的说法:(1)A,B,C三点依序在同一条直线上;(2)点C在直线AB上,且点B在A,C之间;(3)直线A B经过点C,且点B在A,C之间;(4)点C在射线BA的反向延长线上;(5)以B为顶点,以B A,B C为边的∠AB C是一个平角;(6)线段AB+BC=A C;(7)线段A C-AB=BC.这样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述同一个图形的训练,可以训练自己…  相似文献   

12.
题目 如图1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滑块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1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紧贴着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到点P并停止.  相似文献   

13.
学完有理数,我在复习资料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数轴上三点A、B、C分别表示有理数α、1、-1,那么|α+1|表示( ).A.A、B两点距离 B.A、C两点距离C.A、B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 D.A、C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和从"距离"去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在比较中学习,使认知更加灵动、富有创新,就能使数学课堂更加真实地减负增效.一、比较中借鉴七年级《数学》中有一个基本情境:画一个△ABC,从A点到B点可以直接走;再一种从A点绕到C点,再从C点到达B点.两种走法,哪种路程最短?再画出从A点到B点的曲线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某教师在教学中,成功地借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从"一题一课"的几种主要教学方式谈起,介绍"一题一课"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一、一题多解,多解归一一题多解,可以开阔思路,发散思维,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1 (2011年武汉中考题)如图1,PA为⊙O的切线,A为切点.过A作OP的垂线AB,垂足为点C,交⊙O于点B.延长BO与⊙O交于点D,与PA的延长线交于点E.  相似文献   

16.
1.已知H是锐角△ABC的垂心,以边BC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BC交于A1、A2两点;以边CA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CA交于B1、B2两点;以边AB的中点为圆心、过点H的圆与直线船交于C1、C2两点.证明:A1、A2、B1、B2、C1、C2六点共圆.  相似文献   

17.
这里我们引进的联姻三点形是关于三个三点形的一个射影几何概念.在此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又给出了几个相关命题. 定义1 三点形ABC、A 'B'C'(图1)若AB'与A'B,BC’与B'C,CA’与C'A分别存在交点C"、A"、B",则称三点形A"B"C"为三点形ABC和A'B'C'的子三点形. 定义2 三个三点形中的任意一个三点形都是另两个三点形的子三点形,则这三个三点形称为联姻三点形. 事实上在图1中B'C"×B"C'=A,C'A"×C"A'=B,A'B"×A"B'=C,所以三点形ABC是三点形A'B'C’与A"B"C"的子三点形;同理三点形A 'B'C’又是三点形ABC与A"B"C"的子三点形,三点形A"B"C"是三点形ABC与A 'B'C'的子三点形.由此可得下面的定理.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三复习教学中,下面两道中考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试题1(2008南通)如图1,已知双曲线y=k/x与直线y=1/4x相交于A,B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m,n)(在A点左侧)是双曲线y=k/x上的动点.过点B作BD//y轴交x轴于点D.过N(0,-n)作NC//x轴交双曲y=k/x于点E,交BD于点C.(1)若点D坐标是(-8,0),求A,B两点坐标及k的值.(2)若B是CD的中点,四边形OBCE的面积为4,求直线CM的解析式.  相似文献   

19.
题目如图1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滑块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v0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1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紧贴着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到点P并停止.滑块A、B与导轨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卢,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的形变量为L2,重力加速度为g,求A从P点出发时的初速度v0.(A、B均可视为质点)  相似文献   

20.
题如图1所示,山高h,山顶A和水平面上B点的水平距离为s.现修一条冰道ACB,其中AC为斜面,BC水平,冰道光滑.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C到B,不计过C点时的能量损失.问最短时间为多少? 由A到C的过程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C点后,物体做匀速运动. 解法1 用三角函数设AC斜面长为s1,BC长为s2,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