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心处处皆新闻──记新闻摄影通讯员丁大康祁懂来1992年春天,丁大康的新闻照片频频出现在一些首都报刊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92年2月至去年6月,丁大康在首都报刊上共发表新闻照片217幅。1992年,他拍摄的《治穷诊所》荣获农民日报平泉杯全国农村摄...  相似文献   

2.
我家大哥、小弟都是专业摄影人员,我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也学着照点新闻照片。这两年,竟然也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二十来幅新闻照片。因为摄影很讲究角度,学习过程中,我也在琢磨新闻的角度问题。给一个人物、物体照相,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拍,  相似文献   

3.
翻阅报刊上的照片,参观全国性的新闻摄影展览或影赛作品,一个熟悉的名字经常映入我的眼帘,他就是山东石化工人报摄影记者李毅平。 在齐鲁乙烯工程建设最紧张的1986—1988的三年间,李毅平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和通讯社发表新闻照片500多张,其中200多张在省和国家级影赛影展中入选、展出,60多幅获奖。  相似文献   

4.
赵新喜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淄博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1977年入伍当兵,1980年复员到淄博市农行工作。1984年从事新闻摄影报道工作,任《中国农金报》、《中国城乡金融报》驻山东记者站记者。自1984年以来,赵新喜先后在全国60多家新闻报刊上发表新闻照片2000多幅,有近百幅照片在全国各种摄影展、摄影比赛中获  相似文献   

5.
一幅照片从采访拍摄开始,到冲洗制作完毕,在没有进入传播时,还不能视其为新闻照片,因为,它的价值还没有被社会承认.新闻摄影是以“新、真、活、情、意”为标准的.新闻照片具有新闻价值、形象价值、宣传价值和效益价值等.新闻照片价值被社会承认的途径繁多,除报纸、刊物和电视等常见的途径外,还有一些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宣传橱窗阵地.然而,正是由于许多途径的相互呼应,才使新闻照片在多层次、多方位的传播领域里,组合成新的积极效应.一、新闻照片价值的实现途径新闻照片必须经过传播领域的途径,才能被社会承认,实现其价值.途径之一:报刊发表.报刊的读者十分广泛.报刊发表新闻照片,讲究时效,思想性强,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是新闻照片价值的实现途径之一.新闻照片以真实的可视瞬间形象,反映新近发生、发展着的新闻事件,揭露社会生活矛盾的实质,意境深刻,主题突出,比文字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新闻照片在报纸刊物上发表传播,最能打动读者.例如:李锦拍摄的《“棉花县长”散传单》等新闻照片通过报刊发表,使读者观后产生联想,引起深思,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起到了良好的直观效益.其价值便通过这一途径被社会所承认.途径之二:电视传播.新闻照片在电视上传播的形式与报刊不同,它是以照片为主,配上说明词  相似文献   

6.
王宁 《军事记者》2014,(7):71-71
多年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告诉我.有些新闻写成文字可能不易体现新闻价值.但拍成图片“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大。新闻照片能生动、直观、形象地反映新闻事实,且感染力、冲击力强,用图片报道新闻.可以起到“一图胜干言”“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近年来.我在军内外报刊先后发表1870幅图片报道。在此。谈谈对新闻摄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7.
1992年5月27日,宁路桥的“徒弟”王安友的一幅《这样午休行吗?》图片配短评在《解放军报》二版头条发表,获当年全军大迪军事新闻摄影竞赛一等奖。从此,宁路桥的大名不径而走。近5年,宁路桥带出的“徒弟”,3人直接提干,1人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3人在全军影展中获大奖,1993年3月,王安及的5幅照片还进入全国第十二届新闻摄影比赛。三十而立。宁路桥如今已在军事新闻摄影事业上取得了喜人的成就:1100余幅见报作品,其中有54幅摄影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影展获奖,他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l次二等功,1992年被沈阳军区评为两用人才先进…  相似文献   

8.
1995年12月13日,杭州市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揭晓,富阳报社总编辑姚太谟榜上有名。 从通讯员到总编辑,51岁的姚太谟作风上吃苦耐劳、业务上精益求精。30多年来,他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汇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50多家新闻传媒上发表作品1500多件、刊登新闻照片900多幅,其中200多篇(幅)作品在各类新闻竞赛中获奖。积累的采访笔记足有120多本。 1962年,高中毕业的姚太谟回到家——富阳县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报刊应对视听媒体的挑战,必然推出更多更好的新闻图片,以照片的记录本性和给读的视觉感知,进一步丰富版面,做到图并茂,迎合读的需求。本人在担任中国冶金报记和江西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特约通讯员的20年时间里,为适应报刊改革、发展的需求,一手握笔、一手抓相机,“双枪”出击,取得一定的成效,累计在各级媒体发表新闻作品200多万字,并发表新闻照片200余幅。本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谈记要当“双枪将”。  相似文献   

10.
通讯员园地     
《新闻爱好者》2004,(2):28-29
·人物·“雷锋老师”与摄影□张成山他的名字和一位闻名中外的英雄的名字相同,他是从唐河县教体局退休的老教师———雷锋。熟悉他的人说:“雷锋老师不愧叫雷锋。”几十年来,他以英雄雷锋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和“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雷锋老师今年68岁,他在辛勤执教的40年中,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相机不停,先后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照片1800多篇(幅)。雷锋老师自幼就叫雷锋。他幼年时与一家照相馆为邻,久而久之,对摄影产生了感情。1956年,他参加教育工作后,每月…  相似文献   

11.
欣赏新闻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新闻特写照片。比如1956年至1986年30年间,“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最佳新闻照片的29幅作品中,就有8幅是特写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特有的视觉表现力和震撼力打动了评委,赢得了观众。应当说,近几年,我国新闻摄影工作者在新闻摄影特写的表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并拍出了不少好作品。如王文澜拍摄的《聂卫平》,以及他参加全国体育摄影十佳评选的人物特写作品;郭建设的《最后的护理》;王援朝的《奉献——全国劳模曾乐》等。这些作品不仅被多家报刊选用,而且在国内  相似文献   

12.
他,不是战场上的滚雷英雄,思想却饱含着共产产主义的精灵;他,不是80年代的朱伯儒,心底却白玉般地纯洁晶莹;他,不是红绿灯下的歌圣舞星,美名却在越来越多的人中间传颂。他是谁?斯人乃是从事新闻摄影工作40年,至今相机不离身的新乡晚报摄影部主任牛子祥。老牛现在是河南省新闻摄影协会常务理事、新乡市摄影协会主席,还担任着新乡市的政协委员。牛子祥从开始摄影工作至今,用了多少胶卷,洗印了多少照片已无法计算,就连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国内报刊上用过多少幅,获过几次奖也很难说清。比如说1986年,他在完成晚报日常图片稿件编发工作外,自己又为晚报拍摄见报新闻照片77幅,被省以上报刊  相似文献   

13.
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到长葛县视察,诺大个县竟寻不出搞新闻摄影的,不少珍贵的新闻镜头没能留下,一个25岁的年轻人目睹此情此景,内心十分难过。这个年轻人叫田保俊,时任和尚桥公社的团委书记。毛主席视察离开长葛不久,他便买了自行车和照相机,摸索着拍新闻照片。1958年12月26日,河南日报第三版刊登了他的处女作《青年积肥突击队》。自此后,田保俊辛勤耕耘,收获颇丰。河南日报、河南画报、人民政协报、河南广播节目报、河南科技报等相继发表了他的作品。30多年间,他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达750篇,《腾飞》《玉米田间管理》等六幅作品获省、市级奖励。田保俊说:“咱啥也不图,就图个给党报党刊当个马前卒,尽咱一份责任。”在他的记忆之中,最得意莫过于这类事:1978年7月他随领导一起到南席公社阎寨村帮助工作时,拍了张玉米田间管理的新闻照片,介绍了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河南日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呼唤精兵强队周树范近几年,随着大量的新报问世和原有报刊的扩版、增刊,新闻照片短缺,反映时代特征的优秀新闻照片更是供不应求,使新闻照片成为各报刊的抢手货。去年在首都掀起的新闻照片“抢稿大战”,而今愈演愈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发挥新闻摄影应有...  相似文献   

15.
说方宏向潇洒,不仅是他拥有1.78米身高的英俊外表,更主要的是他在基层部队新闻报道工作岗位上短短4年时间内就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电台上发表各类新闻作品近250篇(幅),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发表新闻作品400余篇(幅)。他从事新闻报道工作4年,就连续3年被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你若再仔细翻翻他桌上厚厚的剪贴本,再从他周围同事那里打听一下他的成功秘诀,你就不难发现他于新闻报道工作这行中饱含着一股搏劲。难怪有人干脆送给他四个字:能争善博。说方宏向能争善搏,这得归咎于他的性格和…  相似文献   

16.
作为你的战友、同行,我羡慕你取得的成绩同时有几分嫉妒,但对于你在新闻工作上所表现出的执著追求和强烈的事业心,我深表钦佩。你从事新闻工作5年来,摄影作品在省以上单位举办的新闻摄影大赛中,十多次获好新闻好作品奖;并被湖南摄影家协会、《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吸收为会员;被8家电台与报刊聘为特约记者;先后有1200多篇(幅)新闻照片与文章发表在《解放军报》等20多家军内外报刊上F3次荣立三等功。你就是湖南省长沙警备区新闻干事赵伍芳。在骄阳似火的7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湘江大堤抗洪前线,见到了被洪水浸漫和太阳灼烤得又瘦…  相似文献   

17.
新闻图片是通讯员常用的发稿形式。随着照相机的日益普及。通讯员进行新闻图片的创作活动和发稿量也相应增加。如何提高图片在报刊的刊用率,是通讯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这里我谈点自己的体会。不言而喻,搞新闻摄影创作的目的就是要在报刊上发表,就是要通过报刊这一传播媒介宣传自己所拍摄的新闻事实。要在高手如林的摄影队伍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争得报刊一席之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然,只要掌握了要领,也并非四面楚歌。首先要注重图片的质量。一幅好的新闻照片是新闻价值、艺术性和视觉效果三者的有机结合,把握住这3个因素对于提高图片的刊稿率是很重要的。有的同志认为图片较文字上稿容易而忽略图片  相似文献   

18.
今年5至8月,在几家报刊上相继见到这样一幅新闻照片:一位女民警站在两位傈僳族妇女中间,比着手势在同她俩交谈。看了文字说明,才知道这位女民警就是今年6月荣获  相似文献   

19.
1981年,我国新闻摄影界提出了新闻照片“新、真、活、情、意”的五字标准,对指导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纵观这些年大大小小报刊上发表的新闻照片和众多新闻影赛的获奖作品,有崇尚“情”、“意”已成风气的倾向,这是于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不利的。为何我们的假新闻照片就总是屡禁而不止呢?笔者以为,除少数为个人功利所趋有意造假外,盲目追求“情”、“意”的“高标准”,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乱,是一个重要原因。有感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摄影中的“情”和“意”进行一番探讨。 新闻摄影无需融“情”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报刊上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新闻照片呢?这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和一般编辑工作者都感到兴趣的问题。以我所知,最先刊登新闻照片的是中国人在日本创办的一些报刊。1902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是其中的第一家。1902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和1903年以后在东京创刊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如《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也都刊有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