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子与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破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试图解构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解放生命,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劳伦斯通过展现自然与文明和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表现了他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女性超越"内在性",树立女性主体意识;而生态女性主义则提倡重树特有的"女性气质",反对男性对自然和女性的"野蛮征服"和"粗暴超越".两种看似对立和矛盾的理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憧憬:审视和颠覆父权统治,改变女性"他者"处境,找寻和实现女性价值.所不同的是,它们实现途径的差异.既然它们有着共同的理想,那么在差异与分歧中寻求对话也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者认为,格林童话故事中渗透着父权文化的意识形态,其中公主的角色,是通过男性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所造就出来的。典型的公主,是父权文化操控下,理想女性的化身,在她们身上发展成为一整套关于理想女性的“女性气质”:美丽、忠贞、温驯、被动和顺从。格林童话正是通过如公主一样的女性角色的形塑,有意无意地强化了父权社会改造,以期她们按照男性所期盼的规约成长。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笔下的自然与人类关系、女性与男性关系,发现海明威对自然与人类关系和女性与男性关系的认识具有历史的、体验的、象征的、理论上的重要联系,海明威和他的小说已构成一个典型的现代西方父权文化的隐喻。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权话语下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利用和社会对女性权利压制,要求人类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和谐。斯科特.奥台尔的小说《蓝色的海豚岛》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思想,通过描写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和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戏仿,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话语,进而通过女主人公卡拉娜融入自然、完善自我的活动,充分诠释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邱慧 《培训与研究》2010,27(1):17-19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卡罗尔.希尔兹的《斯通家史札记》采用自传形式描述了女主人公黛西与孤独命运不懈抗争的一生。借助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分析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小说揭露了二者作为"他者"在男性至上的父权社会受到压制的本质,表达了作者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以实现男性与女性及自然之间的平等和谐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作品关注黑人女性及自然的命运,本文试用生态女性主义分析小说《紫色》,体现在父权社会下黑人女性与自然同时受到了男性的压迫,批判二元论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呼吁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探讨文学中父权对自然和女性的统治,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拟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十九世纪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米德尔马契》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对小说当中形象各异的女性人物的分析,指出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对女性身处父权社会痛苦处境的揭露,对父权制控制女性精神、扼杀女性理想的控诉和发展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2.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分析她的小说<我亲人的殿堂>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因素.沃克通过虚构的文本揭示了自然、妇女和有色人种受歧视和压迫的根源是同样的,即男性统治.在这部作品中,沃克还提供了根除各种形式统治的方法:雏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男性与女性的平等团结以及保护土著文化.因此,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这...  相似文献   

13.
在其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批判了以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突出对立为基础的父权制世界观.他揭露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破坏,谴责了两性关系中征服与被征服的上下等级模式,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和支配.同时劳伦斯也积极倡导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与沟通,并主张建立两性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者关注的也是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人类对自然的剥削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人与自然以及两性之间的关系方面,劳伦斯与生态女性主义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流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的三个主要流派理论和实践,认为立足于社会公正的自由生态女性主义和立足于女性和自然的生态关联的社会生态女性主义都未能摆脱男性中心主义的偏见;激进生态女性主义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男性对自然的掠夺联系起来,揭露了资本主义父权制下生态危机的阶级根源,但却存在着本质主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女性主义思潮是从女性压迫和自然压迫两个对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开始着手研究,它致力于根除二元传统思维方式,挑战所有的统治关系,反对统治逻辑,旨在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和女权主义原则的公平公正的乌托邦。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吸收生态女性主义思潮,改变人类中心论和父权中心论的传统观点,消除统治逻辑,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建立一个相互依赖和关怀为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会图式。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这与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命题相契合。从自然、自我与爱,父权、非我与恨以及自然、爱与自我回归的三个维度出发,可以明了小说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库切的《等待野蛮人》中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欺凌和殖民者对土著人的压迫这三种形式的压迫,揭示出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女性主义意识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并指出这三种形式压迫的根源是父权思想。这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相对一致的,因为两者都对自然以及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并且也都表达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深切关注,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批评是对文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而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是文学研究在“向外转”的过程中找寻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可以涵盖的意义包括:“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虽然在这场运动内部有众多持不同立场的派别,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如下基本共识,即对自然的占有和对女性的占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对前者的理解必然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来自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立了统治妇女的合法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一批原本并不受特别重视的写作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能够赋予新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着良好的前景,这恰恰因为中国的女性还同时背负着历史的负荷和现实的环境压力,而生态和女性运动的结合也特别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农村环境危机日趋加剧,成为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顽症。而探讨环境危机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与自然/女性对抗的人类/男性中心主义,认同自然的女性气质,倡导女性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资源型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由此,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说明资源型农村环境危机的深层原因在于人类中心主义导致对自然的过度掠夺,据此提出性别公平是资源型农村发挥女性环境治理作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两位风格接近的作家白先勇和福克纳的两篇短篇小说,这两位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其相似之处,揭示出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对父权文化的反抗.由于父权文化根深蒂固,这种"被迫"的、"不自觉"的反抗往往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与此同时,这种反抗也打破了父权文化不可动摇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