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汉代以来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先设“西域都护”,后置“西域长使”管理新疆。隋在西域地区设鄯善、且末、伊吾三郡。唐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蒙古汗最初设立“达鲁花赤”,“别失八里”等处行省等行政管理机构,对西域进行军政管辖。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  相似文献   

2.
忽必烈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为了加强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元朝中央政府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那么,元朝宣政院是如何有效管辖西藏地区的呢?一、宣政院位高权重,设于京师,提高行政效能元朝初年,忽必烈在中央设立释教总制院,作为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军政事务的机构。1288年,总制院更名为宣政院。宣政院设立时,以国师八思巴总领宣政院事务。皇帝委派长官为院使(初置二人,后增到18人),或者以朝廷大臣兼职充任要员,对于职位居于第二的院…  相似文献   

3.
芦敏 《文教资料》2014,(19):73-75
蒙元前期,数次出兵朝鲜半岛。元朝建立后,一方面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并在其地设置达鲁花赤、征东行省。另一方面与高丽保持和亲,将公主下嫁于高丽世子。通过辽东陆路和太仓、庆元、泉州等海港,包括公主、官吏、文人、武士、商人、奴仆、罪犯、流民在内的大量华人迁入高丽,为朝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民族融合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元朝的宣慰司创设于蒙元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内地向边疆的演化过程,在元代中后期突出分布于西南边疆。元朝西南边疆宣慰司是边疆军政管控机构,其长官宣慰使均兼都元帅或管军万户等军事职衔,负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军事招讨和管控,形成了符合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特点的特殊的管理模式,并在西南边疆承担着军事镇戍、屯田、保障交通和疆域开拓重任,为元代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成吉思汗、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等蒙元首脑先后在六盘山地区避暑、驻跸。从1227至1258年的30年间,六盘山成为蒙古汗国的军事大本营。为了经营好这个军事大本营,约有2万兵力驻屯于六盘山。自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设立开城路后,开成具有宗王分封制和地方行政建置双重性,有更多的军队驻守在六盘山地区。安西王府既是元朝攻占四川,消灭南宋政权,又是为直接控制四川等地而设置的军政合一的特殊机构,直接处理秦蜀军政事务,具有极高的地位和至尊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元世祖朝东宁路的立废是元朝与高丽特殊政治关系的产物,同时又与高丽政局的变动、元朝对高丽统治策略的转变等密切相关。隶属于元朝的东宁路最初统辖着六十故城的领地。东宁路主要由归附元朝的高丽人进行统治,元朝则派达鲁花赤进行监临控制。倚元立国的高丽王不愿在东宁路的归属问题上与元朝产生冲突,而只是竭力维持现有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8,(1):56-60
海都之乱是元朝初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宗王海都起兵对抗元朝中央政府,意在夺取最高统治权。这场战乱始于至元初,于大德年间结束,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屡为边患,带给元朝北部边防较大的军事、经济压力。为了保证北部边防的安全,元朝中央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北部边防出现的危机,如派遣宗室及重臣驻扎边境、开垦屯田、内地运粮等。在海都之乱末期,元臣郭明德向朝廷提出了针对北部地区的一整套的备边措施。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元朝北部边防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清朝前期,新疆推行军府制。它始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伊犁将军的设置,最高行政首脑为伊犁将军,下辖各地参赞、办事及领队大臣。但是,新疆地域极为辽阔,远非其他地区可比。因此,军府制的特点只能是:只管军政,不理民事。民众事务不得不依靠众多的当地民族头目自理。这种体制造成中央政府对新疆的实际控制能力极为有限,进而导致新疆地区动乱频仍,统治者面对动乱,往往力不从心,难以应有,十九世纪后半期发生的阿古柏叛乱,即为最典型的例证。叛乱给新疆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虽然叛乱历经数年,很快为左宗棠平定,但原…  相似文献   

9.
根据藏、汉和元朝等有关史料,分别从西藏对元朝的归附始末,元朝政府专门设置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元朝在西藏的括户、设王驿站和驻军等多个方面,列举了相关文献证据,有力地证明了西藏在元朝统治时期就成为其中的一个行政省,并从此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西藏归属元朝统治的史料举证,可以使世人更好地了解西藏在元朝有关历史真相,对某些西藏独立或半独立论提供强有力的反驳佐证.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吏、地主豪强的控制与监督,是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巩固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也是促使其官吏勤政廉政、维护封建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保证,因此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由于元朝地域广袤,各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民族关系复杂,所以元朝中央政府特别重视地方监察制度。从地方监察体制、机构、法规、职权、人事管理等诸方面考察,元朝地方监察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历朝相比,是较为成熟完备的,其在元代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也是比较大的。本文就元朝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作一番考察和研究,以期能对我国当今的监察制度建设提供一点借鉴。在元朝正式建立之前和之初,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相继建立。至元五年  相似文献   

11.
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先后进行两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蒙古帝国在中亚设置达鲁花赤,建立起蒙古帝国的统治权.绰儿马罕西征后,蒙古帝国在波斯委任成帖木儿、诺撒耳、阔儿吉思为最高行政长官.元宪宗蒙哥即位后,蒙古帝国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统治,设置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委任阿儿浑负责管理西亚地区,蒙古帝国中央政府与西亚建立起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蒙古帝国在中亚和西亚的早期行政统治一定程度上保护和继承了波斯文化,恢复和发展了呼罗珊残破的社会经济,同时为旭烈兀西征和伊儿汗国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秦汉中央政府积极开拓,使得枳地历史更加多彩,枳地文化更为丰富、绚丽。这里仅仅勾稽秦汉中央政府在枳地的主要军政大事要事。  相似文献   

13.
王红 《文教资料》2011,(32):89-90
元朝时设立的澎湖巡检司是对澎湖列岛的首次行政区划,它虽然并没有将台湾本岛直接并入其内,却是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意义重大。本文对彭澎湖巡检司的建置背景、建置年代、隶属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清代库尔喀喇乌苏军政机构设置与其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地方军政管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依据有关史料进行了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一、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千多年前,西域就和祖国其他地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作为代表西汉王朝统辖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管理西域.从此西域就成了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来的历代王朝都直接或间接对新疆进行着管理.清王朝在平定阿古柏叛乱后,于1884年,将西域改称为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清政府随后又设立了新疆省.而民族分裂主义出现在新疆的历史舞台上,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一辽东的建置、开发明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辽东,东起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达开原,包括现在辽宁西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明朝建立以后,继元朝的统治,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六年置辽阳府县,八年改辽东都指挥使司,二十年革所属州县,置定辽中等二十五卫,永乐七年(1409年)又置安乐、自在二州,隶山东布政使司。明朝的地方政权机构,布政使司以下是府州县,独辽东属山东布政使司,不设置府县,专以辽东都指挥使司领卫二十五、州二。都司卫所是明朝的军事组织,都指挥使司是地方上的最高军政机关,掌握一地的军政屯田事宜。辽东地区不设置府县,专以都  相似文献   

17.
金后期陕西行省是金朝后期最重要的军政合一性行省之一,自贞祐三年八月设置于京兆府,至兴定三年,称陕西行省。自兴定三年后,陕西分置京兆、平凉两处行省,分管陕西东路与陕西西路军政事务。作为陕西五路最高军政统辖机构,陕西行省发挥着军事、行政的双重职能,在金后期对陕西地区的统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较为丰富和翔实的史料,分析了元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内容、特点及成败得失,旨在以古资今,以求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发展西藏地区的经济,促进整个西藏地区的料技、教育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从而最终为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大阪府分别是中国、日本的两个重要城市。中国的地方行政层级设置存在两级制、三级制和四级制等3种形式,为行政集权模式。日本地方政府机构是在地方自治的框架下设置,层级较少。中日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都实行分税制,但有明显不同,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是“分灶吃饭”,地方只有设置很多的部门才能适应地方发展经济的需要。中地方政府官员的产生上的差异,导致中国地方政府在民生福利方面的机构设置较少。  相似文献   

20.
两川行院包括西川行枢密院、东川行枢密院,又称西川行院、东川行院,简称西院、东院。两院是元朝为平定四川而设的特殊军政机构,存在时间虽然很短(1273—1279年),仅历六载,但在元朝攻占四川,消灭南宋的过程中发挥过巨大作用,反映了一些元初地方战时体制的实况。而两院时有分合,变化较大,比较复杂,史料记载又十分零碎和简略,研究者问津甚少。因此,弄清两院的演变、状况、特质等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加深元初地方体制、地方政策以及与宋关系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