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教师是否胜任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与职技高师自身的课程模式密切相关。职技高师因属本科层次而多采用学科课程,而与之相对应的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已经转向了工作世界,北美CBE课程、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等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学科课程。因此,中职师资的培养与使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课程错位,学科课程培养出来的中职师资无法胜任中职学校的工作课程。在探究职技高师院校转向工作课程的过程中,需处理好"本科之本"与"三性合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学的现状,提出中职教学思路,分析了中职教学必须根据中职的特点,坚持三个结合:人本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实操技能获得与理论知识传授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最后指出中职培养出来的必须是"处世美德"与"一技之长"兼有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全面展开了对中职学生的"三创"教育.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自然肩负着推行学校"三创"教育的重任.数学教学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文摘     
正中国教育报教育部要求坚持"六个严禁"规范中职学校招生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要做好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确保招生进展顺利。通知指出,近期发现个别地区在中职招生过程中存在买卖生源等不规范行为:一些中职学校挖抢生源;一些初中学  相似文献   

5.
中职教育办学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为社会输送就业者,还包括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创业者,本文从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教育的现状出发,以中职学生"网上开店"实践教学做研究,探讨网上开店实践教育的意义以及中职学生"网上开店"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18日广东省"以生本教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工作会议在广州市旅游商贸学校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广东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李洪、各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首批试点中职学校校长和有关同志。李小鲁副厅长就广东省启动中职学校"生本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意义、方法、要求作了重要讲话,郭思乐教  相似文献   

7.
一、昨天的记忆:确立教育管理新理念 黄梅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主体,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为一体,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结合的职、成、普、训融通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3219人,成人学历教育学员528人.此外,每年还组织各类短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国家"阳光工程"培训近3000人次.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德立人,尚学尚能"为校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初中级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构建开放灵活、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坚持办特色学校、育特长人才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黄梅地方特色的中职学校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生源高峰期过后中职教育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总数开始减少,高中阶段教育出现了结构性矛盾.高中阶段教育生源的高峰期即将过去,政府必须加强对中职教育的宏观调控,确保普职教育协调发展.中职学校也必须拓展职业培训,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这些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的进步给中职教育发展带来了动力和契机,也带来了挑战.目前的中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德育教育,这成为了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职教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和不足,从中职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机构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成因,以有效地解决中职师资培养培训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中职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工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正确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含义。2.拥有"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3.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中职学校的课任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既可胜任理论教师一职、又可胜任实训教师一职,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州"地区21531名初三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中职升学意愿并不是很高,仅有31.9%的学生有上中等职业学校的意愿,且以弱势家庭的学生为主;中职升学意愿在学生所在地区(州)、学校性质、学校所在地、家庭所在地、班级性质、性别、学生成绩班级排名、家庭年收入水平、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等10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探究发现,学生有中职升学意愿的原因中,"自己成绩不够好,只能上中职"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其他原因(如兴趣爱好等)",再次是与教育成本有关的"因家庭贫困而上中职,免学费还有生活补助,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中职能学技术,将来能安身立命"却仅排在第四位。因此,要提高初三学生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度,应关注那些"不确定"是否上中职的41.3%的学生及家庭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及文化资本较弱的学生,并在短期内尽快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工资福利待遇,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实训条件,增加中职学校的吸引力。此外,加强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的宣传,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歧视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也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文章就中职课堂教学做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好课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蒋莉 《职教论坛》2004,(7):61-64
为迎接2004年上半年北京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扩大中职学校对外开放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组成了"中职学校对外开放情况调研组",对北京市31所中职学校①课程引进、对外办学、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引进以及毕业生海外就业等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调研主要通过问卷、电话访谈、学校走访、文献研究等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职普比逐年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围绕职普比大体相当的争论其背后隐含的是企业、社会、国家对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两者目前并不能很好地平衡.对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的执行能否找到一个底线值,从降低中职教育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出发,是可以从学生、家长这端做些工作的,如果能找到学生、家长从心理接受职普比大体相对执行比例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如大多数(三分之二及以上)人都能接受的一个比例值,则以此为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执行的底线值是可行的.提升职普比从源头上来讲就是要提升学生、家长对中职的升学需求,这可以从初三学生对中职的升学意愿出发,提高其中职升学意愿,并采取各种政策激励措施确保稳固这种升学意愿,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中职招生数,通过提高技能技工人才的工资待遇,使中职毕业生更好找工作,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及实训水平,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等措施,以吸引更多初中生升中职从而提升职普比.本研究以"三州"地区21531名初三学生及15428名家长的调查为基础,试图为上述问题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答案,以期对贫困地区及全国的职教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职学校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数学教育现状入手,认真分析了现阶段建筑类专业学生中职数学教学特点、需求等,就如何在中职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数学教学成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是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中职学校教育的瓶颈问题,让中职院校培养更多符合市场要求的专业人才,是目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中职院校和普通教育的区别入手,阐述了中职学校教育中一些见解,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教师驻校计划"是进入21世纪后在美国新兴的一种教师教育模式,它将教师培养过程分为招募、职前培养和持续入职教育三个连续的阶段,其中,职前培养是该计划的核心.研究发现,其职前培养彰显学区主导特点,主要表现为服务学区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话语权、以学区学校作为主要教学场所、建立专业共同体教学制度.对我国高校教师培养的启示是:基于区域社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坚持中小学为培养场所主体、创建专业共同体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加上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用工荒使得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就业状况明显好转以及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认识的转变,中职教育的春天开始来临.本文就中职学校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这难得的机遇,实现中职教育突破的几点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职教师对行业企业的熟悉程度,决定中职学生未来工作的适应情况。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有"双师素质"的中职师资队伍。美、德、澳、日、英五个发达国家主要从入职资格、职业能力要求及职后培训三个方面确保中职教师的工作实践经验。通过发达国家与我国做法的比较分析,从规范培养及准入制度、制定评价保障体系及培训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对我国"双师素质"中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