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日本理化研究所宣布已发现了5种中子过剩的新同位素,每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具有的中子相当于天然存在元素中子数的两倍.这5种新同位素是氖-31、镁-37、镁-38、铝-40与铝-41.以氖为例,天然存在的氖-20有10个中子,而新同位素氖-31却有21个中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1997年第10期“课堂小练习”(45面)“语言训练题型测试”中第8小题:把下面这一长句变成短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答案是“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及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3.
1.1Mev还是1Mev     
在重校的裂变问题中,新编高中《物理》(必修)课本中讲:“实验还证明,当入射中子的能量小于1.1MeV,只有铀235俘获中子能产生裂变,铀238俘获中子后并不产生裂变”。而以前的十年制《物理》和甲种本《物理》中都讲:“铀238只有俘获能量大于1MeV的中子才可能发生裂变。”到底哪种讲法正确?一、从铀核的裂变机理来看原子核的液病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原子核的裂变。原子核中的能量主要由与原子核的表面积成正比的表面势能和与质子数的平方成正比的库仑势能组成。设原子该为球形.则原子核势能最小,结合稳定。当原子核吸收粒子,首先形成…  相似文献   

4.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但在20世纪20、30年代.就不是常识了,而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重大谜团。从1920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质子,到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历时12年。在这十几年的光阴里,中子就像一个神秘的小精灵,虽然已经与一些科学家“亲密接触”,但却因为他们“有眼不识中子”而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5.
“名师出高徒”这句适用在物理学家汤姆生师徒4人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这些都是他们师徒3代4人的杰出成果。  相似文献   

6.
一、为什么从原子核中会放出α粒子、β粒子和γ光子 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即核是靠核力作用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由于各个核子的原子核中所处的位置和状态不同,它们结合的紧密程度也有所差异.在一些重原子核中常常会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形成一个结合得特别紧密的“小集团”,当这个“小集团”的能量特别大时。  相似文献   

7.
在讲授“质子和原子核”这一章时,笔者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人们用α粒子从大部分原子序数在20以下的元素的原子核中,既可打出质子,也可以打出中子(氧和碳例外).为什么1919年卢瑟福实验时从氮核中只打出了质子?而在1930年玻特和贝克从铍核却打出另一种粒子——后来查德威克确认其为中子?  相似文献   

8.
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核电荷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 1个单位的正电荷 ,因此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由质子决定 .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因此 ,根据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可确定元素的种类 .如质子数为 1的元素是氢 ,质子数为 8的元素是氧 ,质子数为 11的是钠等 . 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 ,因此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由此可得出原子的质量约等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或者说相对原子质量…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由于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恩格斯的预言“原子决不能被看作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实物粒子”得到了证实。1910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从而发现了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二个层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以后又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以及介子、超子等等粒子。这样人们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进入了基本粒子这一层次。“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由于物理学上的新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研究铀裂变产生的碎片,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出100多种富含中子的不稳定原子核。尽管已经知道这些短寿命的原子核在原子裂变反应堆中能例行的产生,但以前从未被观测到。这个试验代表“第一个直接观测在裂变中产生的每种同位素”,法国核物理研究所的珀那...  相似文献   

11.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子核P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后,变为原子核Q,Q比P A.多1个中子 B.少1个中子 C.少2个中子 D.少3个中子 2、物理学史上,最先发现中子的物理学家是 A.卢瑟福 B.爱因斯坦 C.查德威克 D.玻尔 3、发现一种未知特性的X粒子组成的射线,对它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60分。 1.在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中,常用中子作为轰击原子核的“炮弹”,这是因为( )。 A.中子的体积较小 B.中子的速度较大 C.中子不带电荷  相似文献   

13.
在重核的裂变问题中,新编高中《物理》(必修)课本中讲到:“实验还证明,当入射中子的能量小于1.1MeV时……铀238俘获中子后并不产生裂变。”而以前的十年制《物理》和甲种本《物理》中都讲:“铀238只有俘获能量大于1MeV的中子才可能发生裂变。”到底那种讲法正确。 一、从铀核的裂变机理来看 原子核的液滴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原子核的裂变。原子核中的能量主要由与原子核的表面积成正比的表面势能和与质子数的平方成正比的库仑势能组成。设原子核为球形,则原  相似文献   

14.
超核物理     
超核就是含有超子的原子核。 原子核内的物质称为核物质。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以后,人们认为核物质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后来由于开展了高能核物理的研究,用高能粒子作为炮弹轰击原子核,结果发现,核物质中不仅有中子和质子,还有A超子;还可能存在核子共振态和真实的π介子;另外还发现了由质子和反质子组成的重子素。这些发现大大开阔了人们对原子核结构的认识。本文只简单介绍有关超核的某些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考查原子的构成 例我国拟于2007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He-3”所指的氯原子核内( )  相似文献   

16.
日本理化研究所第一次发现超重氦理化研究所宣布曾参与了世界上氦-10的发现,氦-10是氦同位素中最重的一种。新发现的氦-10由2个质子、8个中子组成,是氦-4的2.5倍重,氦-4的量占天然氦的99%。氦-10的寿命还不到4×10 ̄(-9)秒。迄今已知的...  相似文献   

17.
中子俘获法制造新元素 193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用中子轰击了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发现绝大部分元素吸收中子后衰变,形成原子序数增加1的新元素.用这种方法,科学家制造出了很多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的许多新元素. 1936年,意大利科学家埃米里奥·塞格雷和卡罗·佩里尔从回旋加视器发明者欧内斯特·劳伦斯那里获得了从回旋加广器上拆下来的带放射性的废弃钼箔,他们证明这些放射性来自一种原子序数为43的新元素,是钼获得中子后衰变产生的.这种元素根据希腊文“人造”命名为“锝”,这是第一种人造元素.  相似文献   

18.
赵坚 《物理教师》2002,23(10):40-41
在“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的组成”的教材中说到:“人们用同样的方法使氟、钠、铝等核发生了类似的转变,并且都产生了质子。由于从各种原子核里都能打出质子来,可见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1930年德国科学家玻特(W.Bothe)和贝克(H.Becker)发现用天然放射性元素钋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  相似文献   

19.
1.电子与电荷电子是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带负电;电荷的概念是人们对电的一种传统认识.在古代,人们因不了解电的本质,认为电是附着在物体上的,因而把电称为电荷.物体“带了电”和“带了电荷”是同一个意思.实际上,现在人们所说的电荷,一般是指带电的物质微粒,如带电的原子核、质子、电子、正负离子等.显然,电荷这一概念的范围要比电子广得多.2.中性与中和物质的原子结构告诉我们: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有几个质子,核外…  相似文献   

20.
例1(河北)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He-3”的氦原子核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