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觉特点对校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等特点。知觉特点对校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觉的整体性使校对受常规的线性阅读方式的影响,知觉的选择性使校对容易按照自己的期望去选择背景、感知刺激,知觉的理解性使校对容易受知觉定式的影响。针对这几种表现,校对要提高字辨功夫,勤于学习,虚心求教,加强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闻敏感,也称新闻灵感。一个缺乏灵感的记者在新闻业上难有作为。 敏感,字面的意思就是指一种“敏锐的感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对所从事专业或专业方向知识的敏锐感知。记者的职业敏感还包含着多种心理活动的有效配合。 职业敏感的养成,首先是长期对与职业有关的事物给予注意的结果。所谓注意,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的  相似文献   

3.
<正>认知管理1.社会认知认知(Cognition)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又称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情境中有关他人(团体)特性的及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周灿华 《中国出版》2014,(19):64-68
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虽然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其内容都取决于客观现实,但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刺激。新闻传播者选取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新闻受众接受何种新闻报道,都离不开认识主体的需要。他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1]因此,研究虚假新闻的传、受者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培养传、受者正确的新闻心理,对于虚假新闻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卢焱 《新闻爱好者》2000,(3):30-30,31
写出个性写出特点,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客观要求。新闻报道是以客观事物为报道对象、以新闻事实为报道素材的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新闻事实来源于客观事物,但并非所有的客观事物都能成为新闻事实,也不是所有的新闻事实都能构成新闻报道。新闻写作的终极产品──新闻作品,既不是新闻事件、新闻事实的全过程,而是全过程中一个有别于其他事物个性特点的一个细节亮点;也不是众多新闻事实的大拼盘,而是作者对诸多新闻事实进行过滤、筛选按新闻价值规律和读者阅读心理的需要,将最有特点的事实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能够抓住…  相似文献   

6.
刘火苟 《出版参考》2023,(10):80-84
由于学报编辑部人员有限,常常缺乏专门校对人员,编辑不得不同时担任校对工作。在“编校合一”的现实情况下,编辑在校对中需要特别警惕可能存在的注意错觉、记忆错觉、期望偏差及自信错觉等认知错觉。为预防这些认知错觉,应建立校对核查要素清单,利用知觉特点进阶式校对,还需要明确出版流程中的校对责任,合理利用专业校对工具,必要时发回作者自校,以尽可能减少编校差错,确保文稿的质量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大千世界,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是很多的。采访中,有的记者拾英撷萃,不断采集到重要新闻;有的记者却是步履维艰,进了宝山空手归。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记者新闻敏感的差异。笔者认为,记者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强弱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记者所具备的新闻敏感能力。研究探讨其知觉特征,对于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基本特征之一:知觉的冲动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报纸校对混同于书籍校对,导致报纸校对的理念、功能、管理体制、考核要求等都处于一种依附状态。如果说,在传统校对阶段,由于二者之间同大于异尚无大碍的话,那么在报纸出版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对二者的异同研究将有助于厘清报纸校对工作的理念,从而确立它的独特性,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校对的源流 校对起源于书籍出版是毋庸置疑的。从春秋初期宋大夫  相似文献   

9.
试论校对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奇 《出版科学》2005,(4):35-39
校对心理在校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据心理学的观点,探讨了对校对活动过程中知觉心理、注意心理、情绪心理、激励心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初次投稿者心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初次投稿者是科技期刊作者群体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间中青年科技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占有相当的比例。编辑认真研究和正确掌握这部分作者投稿时的心理活动,是发现和培养人才、发掘更多更优秀的稿件、确保期刊质量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 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及性格、能力的总  相似文献   

11.
大千世界,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是很多的。采访中,有的记者拾荚撷萃,不断采集到重要新闻;有的记者却是步履维艰,进了宝山空手归。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记者新闻敏感的差异。笔者认为,记者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强弱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记者所具备的新闻敏感能力。研究探讨其知觉特征,对于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写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无论是叙事、状物、抒情、描写,都要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然而由于客观事物不间断的矛盾运动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复合、转化等复杂关系,记者有时难以确定地把握某些事物的性质、范围,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应用模糊性语言。什么叫模糊性语言?模糊性语言是相对于精确性语言来说的不精确性语言,是模糊性思维方式的物质外壳。大千世界,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不少客观事物之间的界限并不都是清晰的,有的呈现出模糊现象。模糊性事物和现象反映到头脑中便是模糊性思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新闻心理学是研究围绕着定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传播活动,人们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心理特点的规律的科学。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的心理学观点,解释人们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过程,并总结其规律,应用于新闻实践。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使新闻学更加丰富多彩,并更好地指导实践,因而日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采访对象、读者以及记者、编辑自身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读者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语言、气质、性格、技能、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4.
保证校对质量,是一个宏观概念。校对人员增强责任心,提高自身素质是保证校对质量的大前提。有关这方面的论文数量不少,本文拟从另外一个角度讨论校对质量问题,即外界环境对校对质量的影响。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除主要受个人生理方面的主观因素影响之外,外部环境,即~切能被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现象都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了工效学,我们知道照明、色彩、噪声、微气候、音乐等各种环境条件对人体及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寻找出适宜的环境条件,就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校对过程中要做到耐心、细心和用心,耐心是做好新闻校对的前提;细心是做好新闻校对的基础;有心是做好新闻校对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闻情感简论韩喜忠一情感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在认识活动中产生,并伴随认识活动而发展。人的认识活动,反映客观事物本身;人的情感活动,反映客观事物对主体的意义,也就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特别是人的社会性需要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对某一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7.
申凡 《新闻知识》2002,(10):27-28
新闻采访是记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是对客观事物知觉的过程。心理学认为认识的偏差、失误,以至于造成的错觉,可以由主观原因引起,也可以由客观原因引起。在客观方面有认知的条件(如距离、时间、角度、工具与技术、社会普遍认识水平等),在主观方面有记认知的习惯(如认知中分析与综合的偏差,归类方法的不当,推论根据的不正确,已有生活经验的局限等)。心理学家曹日禺指出:“错觉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个别的特殊事例,不能证明人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事实上,由于人能发现错觉,并能找出产生错觉的原因,条件及其规律性,恰恰说明了人能正确地反映现实。”  相似文献   

18.
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或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从时间上说,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事物变动的最新情况;从空间上说,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事物总体中的一个局部或者个体。有关新闻事实的这些历史条件和环境情况,就构成了新闻的背景。在一篇新闻  相似文献   

19.
气质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它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上的表现,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如情绪体验的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意志努力的大小、知觉或思维的快慢,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注意转移的难易等。古希腊的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解剖学家兼医生加伦把人的气质作了若  相似文献   

20.
江华秀 《新闻窗》2006,(5):83-83
有了新闻报纸,就有了新闻校对。勿庸置疑,新闻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博与专。校对工作中的“博”,是指校对人员应具有对汉语语法和修辞等规范用法的知识,以及对古今中外、文言白话、人文自然、天文地理等专业术语的熟练运用,虽不必精通,但须广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