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日,央视名嘴海霞在其主播的关于淮河洪涝灾害的专题节目中连线安徽王家坝现场的记者时,海霞面带微笑,略有些激动地问道:“我看到大坝周围有很多围观的群众,都带着过年的心情,是这样吗?”这一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各大网站的BBS上出现了众多言辞激昂的帖子,指责她在主持节目时伤害了灾区人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16年前,在郑州举行的河南省首届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比赛中,冷不丁杀出一位年仅7岁、名叫海霞的小姑娘,她一路“过关斩将”,以正确的发音和丰富的感情博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第一名。之后,在四年一次的河南省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比赛中,海霞又连续夺得第二、第三届比赛的第一名。如今,这个当年的“小海霞”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成为“晚间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之一。 电视观众真正熟悉海霞是从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改版后的“晚间新闻”开始的。当时,她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仅半年多时间。海霞一露面,就以其纯正的发音和蓬勃的朝气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当初,中央电视台决定改革“晚间新闻”并启用新人时,谁也不敢保证能把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提高多少。如今,“晚间新闻”的收视率在中央电视台的各个栏目中很靠前,达到19%,毫无疑问,这与中央电视台大胆启用新人  相似文献   

3.
热议     
《视听界》2007,(5):2-3
今夏,央视名嘴海霞在其主播的关于淮河洪涝灾害的专题节目中,形容受灾群众“带着过年的心情”,随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各大网站的BBS上出现了众多言辞激昂的帖子,指责她伤害了安徽王家坝灾区人民的感情,而安徽人民更是要求海霞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4.
王岱  王崧 《新闻爱好者》2001,(10):38-38
这几年电视娱乐节目的热播,我们看到一种现象,主持人说话港台腔,再加上莫名其妙的词汇表达组合,这种一生十,十生百的克隆让人无法接受。再看看中央台的节目,听听海霞干脆利落的现在播报,杨晨沉静优雅的晚间新闻,董倩平和温婉的新闻调查,让人欣慰:还有中央台在坚持普通话标准。现在,就娱乐节目中的不正之风谈谈看法。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在公众场合讲话时,对于即兴发挥的内容,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用一些外在技巧来掩饰内心的没把握。可能是因为主持人仓促上马,对节目内容不了解,未领…  相似文献   

5.
尽心 《新闻世界》2008,(3):39-39
2007年年底,郭志坚首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的位置,与李瑞英搭档主持节目。加上之前的海霞、李梓萌、康辉,至此四大新人已逐一亮相。这是《新闻联播》近30年来首次如此密集地起用新人。郭志坚才一亮相就被公认为是“以冷峻严肃为主要面部表情的央视播音员中笑容最多的一个”。他的笑容赢得了不少好评,还被称为是“最帅”的新闻主播。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曰,在中国的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立即中断原先的播出计划,转变成全天24小时直播方式。CCTV在报道灾区现场时,记者鄂文松讲述一所学校的孩子遇难情形,她泣不成声;海霞在播报震区灾情时,泪水盈盈;赵普在介绍前方近况时,强忍悲痛,声音梗塞。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3,(6)
记得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每日只要安排得出时间,就必定要看央视的晚间新闻。我曾调侃他道:这么关心国家大事,想干什么啊?他却答之曰:主要是为了想看看海霞。“为了想看看海霞!”一句话竟然解开我的心中疑问。  相似文献   

8.
李瑞英、张宏民两位《新闻联播》节目的标志性符码于2014年悄然离开荧屏,转向幕后。随着康辉、海霞等六位"新人"的加入,《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年龄架构逐渐由中老年转向中青年。这一事件在引发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界对主持人年龄问题的冷思考。年龄的尴尬不仅是中国电视中特有的现象,英国BBC公司也不例外。然而,我们不能就此而停止反思,进行简单的价值判断。事实证明,只有承认优秀主持人资源的稀缺性,才有利于电视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最为外界所熟知的莫过于根据其真人真事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长篇报告文学《海霞传》和电影《海霞》。现珍藏于洞头县档案馆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史料和照片,真实记录了过往岁月和经典往事,随时间推移越发弥足珍贵。一洞头女子民兵连于1960年组建,1962年4月起同中国  相似文献   

10.
1992年9月22日的北京,天高气爽。人民大会堂的云南厅悬挂着“祝贺何海霞同志从艺70周年暨书画集出版发行”的大幅横额,厅里座无虚席,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在京的名画家、老摄影家、新闻出版工作者,专程从陕西和海外赶来的各界朋友,以及海霞老人的亲友、学生,济济一堂,在热烈的气氛中,异口同声地赞扬何老的艺术道路、艺术成就和内涵丰富、印装精美的  相似文献   

11.
节目主持人在做节目时对情感的把握至关重要。本文从节目前情感的积累,做节目时情感的表达,以及节目后情感的沉淀三个方面论述了节目主持人对情感把握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个人经历浅谈对主持人情感把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必要性,指出了在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时应努力的方向,并提出完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徐迅雷 《青年记者》2007,(17):63-63
新闻似乎越来越喜欢拿受众寻开心了,它就是不肯在细节上求真求实。细节的失真,最容易让媒体世界扭曲。这次海霞"解说门"事件的报道如果是失真的,那么,比较其"失真流程",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4.
娄嘉伦 《今传媒》2014,(6):65-66
目前,许多少儿节目编导在策划少儿电视节目时并没有真正的把握儿童对少儿节目的需要,导致节目的内容片面地从成人的角度对节目进行设计。而少儿节目的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形式以及言语过分夸张导致节目和儿童实际偏离太大。作为少儿电视节目的编导在设计节目时应该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制作出儿童喜欢的节目。  相似文献   

15.
全国各级广播电台大都在90年代初就开办了主持人节目。主持人节目刚刚出现时,便以不同于其它节目的特殊风格和韵律,得到了听众的认可和喜爱。  相似文献   

16.
围绕着新闻媒体出现的假新闻事件,评论界终于有人进行深刻反思了。《中国青年报》在自己的新闻版面上发表了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新闻播音员海霞现场直播的澄清说明,间接地批评了某些新闻评论者听风就是雨的行文风格。(《中国青年报》2007年8月9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视正朝着由关注节目形态,向更多地关注节目资源的方面转变。电视人深深感悟到,节目形态的变化固然重要,但一旦一种新节目形态在荧屏上露脸,大家便一窝蜂效仿,造成节目形态的"同一化"现象,竞争便失去活力。而节目资源却是独家的,不具有模仿性。因此,发掘本地独特的节目资源,便成了各家电视台参与竞争的一种优势。当电视人在寻找节目资源时,不少台将关注的眼光投向了传统与民间,而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央电台文艺之声对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专访节目为例,探讨了广播在做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时,可以利用哪些方法来提高节目的可听性,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节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陈志勇 《新闻窗》2013,(5):39-40
节目编导在整个访谈节目中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其工作内容贯穿整个节目的创作,包括选取节目素材、节目策划、制定节目录制计划、实际拍摄或录制、以及最终剪辑播出,或严密准备后的直播,最后把好政治关、事实关、文字关等各个方面的系统性创作活动,可以说节目编导直接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及收视率。尤其是在民生类的访谈节目中,编导的价值取向、观念决定了整个节目的走向,在出现意外情况时,编导更需要及时决断、处理,将节目引导至积极、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台领导要我选送一档“东西南北商业街”,参加1994年度节目评选时告诉我:还没有看到过导购节目参评,我们这次大胆尝试一下。我也没有准备,在天天如此的节目中随意录了一档。确实没有想到,这档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