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窟艺术     
在印度,比较特殊的宗教建筑,除了塔之外,就算石窟了。石窟开(?)的原因,是佛教信徒为了学习佛的苦修,(?)了石窟以便住在里面修道。因此,石窟艺术的内容包括石窟建筑的本身、窟内佛像的雕塑和壁上的壁画。公元前二百年顷,石窟已行于印度。印度最古的石窟是在德干高原的阿旃陀石窟。它有29窟,开(?)的年代不一,约在公元一、二世纪至六、七世纪。其艺术可分为建筑、雕刻、绘画三部,其中尤以壁画为最可贵,这些壁画的线条有的是柔和可爱的,有的是豪放雄健的,从这里就说明了古代印度文化的辉煌成就。印  相似文献   

2.
印度佛教石窟壁画的主要特征〔印度〕M.N.德什班德著杨富学译当人们论及印度石窟这一课题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将之与阿旃陀(Ajanta)石窟光辉灿烂的壁画联系起来。1819年,几位马德拉斯军队(theMadrasArmy)官员在打猎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一沉睡...  相似文献   

3.
敦煌艺术,是建筑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书法艺术、文学艺术等的综合艺术。这些艺术品主要产生于中世纪的敦煌之地,大宗的是石窟建筑及石窟内的彩塑壁画,主要是表现佛教内容的,或为佛教服务的,因此说,敦煌艺术实际上是宗教艺术,并以石窟艺术为其代表,一般所说敦煌艺术,即指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所有石窟的总称,即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共计约500多个。尤其莫高窟是举世保存最好的,规模亦大,内容丰富,艺术水平也高,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堪称中外石窟中的姣姣者,  相似文献   

4.
(注 :括号内圆点前为期数 ,圆点后为页码 )石窟艺术与考古敦煌莫高窟上寺中寺发掘简报蔡伟堂 郭俊叶 张小刚  (1·18)…………………………………敦煌佛教艺术的西传———从新发现的新疆阿艾石窟谈起霍旭初 (1·2 6 )………………………………………………四件四川佛教石雕和净土图像在中国的起源 [美 ]王静芬著 郭春萍译 (1·34)……………………山西龙山石窟概说 [日 ]常盘大定著 陈 昭译 (1·4 2 )………………………………………………敦煌卢舍那佛法界图像研究之二殷光明 (1·4 6 )…………………………………………………………  相似文献   

5.
<正>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其一为绘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寺院壁画,一般说来,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寺院之殿、堂、廊、庑及山门等壁上;其二为绘于具有印度、西域地区特点的石窟寺壁上,由于建筑样式的差异,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窟之四壁及窟顶上。在唐代佛寺壁画研究上,以敦煌壁画为中心的石窟寺壁画研究,前人耕耘甚多,成果亦颇富,但于唐代  相似文献   

6.
敦煌石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如仅从石窟数量来说:它比不过阿富汗巴米羊石窟。据日本和法国的考古学家调查,巴米羊拥有700多个洞窟,但绝大多数仅存空洞,著名的东大佛、西大佛,也存战争年代遭到破坏,头面俱无,残破不堪,壁画也所剩无几。龟兹壁画和敦煌壁画,直接间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探  相似文献   

7.
敦煌石窟保护五十年樊锦诗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它与中国许许多多石窟一样,是开凿于河畔山崖的佛教寺庙。石窟前有河流流过。石窟的建筑开凿于酒泉系砾层上,因石质疏松,不宜精雕细刻,故采用壁画与泥塑彩绘的艺术形式,表现佛教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赵声良先生著《敦煌石窟艺术简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敦煌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从4世纪到14世纪,延续千余年之久的敦煌石窟常建常新,创造出了与印度佛教艺术和佛教理论不同,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佛教艺术和佛教思想。全书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将敦煌石窟艺术分为十六国北朝、隋代、唐代前期、唐代后期、五代宋西夏元等五个时期,对敦煌石窟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从洞窟形制、彩塑艺术、壁画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敦煌艺术亦称为敦煌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它包括壁画、彩塑、建筑、乐舞、书法艺术等,本文从敦煌艺术的各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其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使读者对敦煌艺术有较初步的了解,并再次唤起人们对敦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敦煌莫高窟西魏时期建造的第249、285窟为切入点,由它们展示的佛教石窟从洞庭建筑、塑像、壁画逐步中国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敦煌佛教艺术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目录丝绸之路上的瑰宝——敦煌艺术段文杰中国石窟的保护现状黄克忠莫高窟的文化意义杰尼特·贝克敦煌莫高窟保护回顾樊锦诗莫高窟档案工作概论张伯元佛教遗址旅游管理——亚洲各遗址的实例及教训罗伯森·E.柯林斯Canyoudec...  相似文献   

12.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佛教故事画概述谢生保佛教故事画是佛教艺术最早的表现内容形式之一。它比佛像画、说法图、经变画、供养人画出现得早。公元前3世纪,建于古印度的巴尔胡特和桑志大塔上,已雕有大量的佛教本生故事画,此时单独的大型佛像尚未出现。由于佛教故事画内容丰...  相似文献   

13.
说明:作者后面第一个括号内数字为87年期数,第二个括号内数字为自试刊起的总期数。 石窟艺术飞天—乾阔婆与紧那罗—再谈敦煌飞天信仰与审美—石窟艺术研究随笔之一大足石刻中的绘画性因素—兼谈敦煌艺术对大足石刻的影响四川道教康崖造像述议漫谈敦煌艺术及其有关问题试论莫高窟唐代前期的山水画看教煌壁画也谈中国绘画透视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的题材种类(一)榆林窟第25窟壁画艺术探讨形象思维与法性—石窟艺术研究随笔之二榆林窟第3窟《千手经变》研究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的题材种类(二)段文杰(一)‘十)史苇湘‘一)(十)宁强(一)(+)王家…  相似文献   

14.
常任侠的中国敦煌美术史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敦煌佛教美术研究、中印佛教美术交流及其影响研究两个方面。常任侠立足于唯物史观和美术史的宏阔视野,采用艺术考古研究方法,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进行考察与研究,揭示其演变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规律,既肯定了印度佛教文化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的影响,又强调了汉唐时期本土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艺术的吸收、融合、改造。他的敦煌美术史研究丰富了中国古代敦煌美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和学科建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阿旃陀·巴米扬·吐鲁番与敦煌间的文化联系[印度]P.贝纳尔吉著杨富学译前言这一课题所含内容众多,本文仅就几个方面作一论述。历史告诉我们,阿旃陀(Ajanta)、巴米扬(Bamiyan)、吐鲁番和敦煌尽管相距遥远,但在文化上却不无联系。首先,应该声明,...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新疆库车县新发现了阿艾石窟,通过对其洞窟形制、壁画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绘画技法、历史背景等的分析研究,发现阿艾石窟艺术与敦煌莫高窟艺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发了多方面的思考,对敦煌佛教艺术西传有了时空方面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秦津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数不尽的皇宫、古堡、庙宇、佛塔和景色迷人、环境优美的名胜古迹。她是一个探讨、研究古老而有价值的艺术和宗教的历史博物馆。驰名世界的阿旃陀石窟就是这座古老博物馆的一个艺术宝库,同时又是一个旅游圣地。阿旃陀石窟位...  相似文献   

18.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它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云冈石窟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  相似文献   

19.
林小静 《中学历史教学》2004,(11):F002-F002
中国的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当中国的丝绸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时,印度的佛教和佛教雕刻艺术也传入中国并逐渐中国化。石窟艺术既是中国古代雕刻雕塑绘画艺术的结晶,又是统治者对佛教宣扬的结果。在中国的大量石窟中,云冈、龙门和莫高窟被视为三大石窟。左边的三张图片为三大石窟的代表性作品。事实上,每一个石窟的作品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超不是一张图片就能表达的,这里只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己。  相似文献   

20.
佛教的传入,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曾有过很大的影响,而犍陀罗雕刻艺术的成就,是产生中国式佛像的先声。“公元一、二世纪间,在我国新疆地区,天竺风格的石窟和犍陀罗式造像以及壁画等佛教建筑和艺术,已在龟兹、于田一带发展起来”。(见《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编)敦煌早期彩塑在风格上必然受到印度及我国新疆地区艺术的影响。佛教艺术在中国得到新的发展,其主要因素是大乘教的兴起,宣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思想,不管什么人,只要相信就行了,所以它的欺骗性越来越大,更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