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以马为虎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①,大冠高履②,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③为宣城王④所爱,给一果下马⑤,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⑥.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⑦,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⑧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⑨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相似文献   

2.
欧震先生“读者死了”的宣告声令人震动,但是从他对“读者之死”所进行的论证中,笔者却发现了两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真正读者”的内涵?欧震先生为“读者之死”所列出的几个死因是否可以成立?故而特向欧震先生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3.
爱的阶梯     
三岁那年,奶奶去世了,全家人都因这件事痛苦不已。妈妈跪在地上,哭着说:“妈妈,您不能扔下我们不管啊,我不想失去您啊!”当时我什么都不懂,便问:“妈妈,奶奶为什么会死?死是什么?”妈妈没说什么。  相似文献   

4.
不留客远客来久坐,主家鸡鸭满庭,乃辞以家中乏物,不敢留饭。客即借刀,欲杀己所乘马寄餐。主曰:“公如何回去?”客曰:“凭公于鸡鸭中借一只,我骑去便了。” (明·浮白主人《笑林》) 【解说】短短七十来个字,却活画出了一主一客两个人的形象。主人吝啬得出奇,鸡鸭满庭,却说家中没有吃的,不能留客人用餐。客人则颇有些幽默感,要借刀杀自己的马来吃。他当然不是真的要杀马,  相似文献   

5.
滕朝阳 《教育》2009,(2):11-11
孔老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反其,道而用之,来一个“未知死,焉知生”。这倒不是故意抬杠。事实上,由生论死与由死论生,部是关于生命的认知实践,所不同者在切入角度和切入方向刚好相反而已。  相似文献   

6.
幽默什锦糖     
被猫赶进死胡同的老鼠急中生智,面对着猫突然摇摇晃晃,口中念道:“哎哟!困死我啦!”猫对老鼠的举动非常惊讶,便问:“怎么了?”  相似文献   

7.
掌握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理解数字的准确性;了解神话、传说在说明文中所起的作用。一、分析课题,引入新课本文的标题似乎自相矛盾,它本身就给读者设下一个悬念:既然是“死海”,又为什么说它“不死”呢?教师抓住这个矛盾点导入新课:标题中“死”和“不死”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一天早上,彬彬刚进幼儿园就十分认真地问老师:“老师,人有不死的吗?”老师:“人怎么会不死,任何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死。”彬彬:“不对,我奶奶就不会死。”老师:“这是谁说的?”彬彬:“我昨天晚上睡觉时听我妈妈说的。”老师:“你妈妈?”彬彬:“我听我妈妈对我爸说:‘你那老不死的老娘……’”老师:“……”人有不死的吗$长沙市建民幼稚园@漆海燕!老师  相似文献   

9.
中人     
玉帝修凌霄殿,偶乏钱粮,欲将广寒宫典与下界人皇。因思中人亦得一皇帝便好,乃请灶君皇帝下界议价。既见朝,朝中人讶之曰:“天庭所遣中人,何黑如此?”灶君笑曰:“天下中人,哪有是白做的。”(选自《笑林广记》)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活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肆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善于生疑,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如教学《死海不死》时,我出示题目后问道: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从题目处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提出:海怎么有“死”“活”之分呢?既然是“死海”,怎么又“不死”呢?“死海”的“死”指什么?“不死”又是指什么?层层疑问,激活了…  相似文献   

11.
一、从课题突破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以从课题人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不死”是全文文眼所在,也是其结构线索,教学就可以从解题突破,围绕“不死”设计教学思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死海”?②“不死”的现象是什么?怎样造成的?③“不死”原因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2.
爆笑超市     
<正>为什么要爬山爸爸带着儿子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爸爸:“快看,我们脚下的一片平原,景色多好啊!”儿子:“爸爸,既然下面的景色那么好,我们干吗要花3个小时爬到上面来呢?”放心吧,爸爸儿子:“爸爸,如果我考全班第一名,你会怎样?”爸爸:“那我真要高兴死了。”儿子:“放心吧爸爸,我不会让你死的。”  相似文献   

13.
一、从课题突破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以从课题人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不死”是全文文眼所在,也是其结构线索,教学就可以从解题突破,围绕“不死”设计教学思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死海”?②“不死”的现象是什么?怎样造成的?③“不死”原因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4.
洪瑶 《科学课》2009,(5):62-62
一天,天刚蒙蒙亮,叔叔就打来电话:“大哥,这下完了……”叔叔哽咽着说。“慢点儿说,到底是怎么回事?”爸爸安慰叔叔说。“今天早上,我担心塘里的鱼会有什么事,便急匆匆地跑到鱼塘一看,果然鱼死了一片,估计有3万多斤……”  相似文献   

15.
一天,天刚蒙蒙亮,叔叔就打来电话:“大哥,这下完了……”叔叔哽咽着说。“慢点儿说,到底是怎么回事?”爸爸安慰叔叔说。“今天早上,我担心塘里的鱼会有什么事,便急匆匆地跑到鱼塘一看,果然鱼死了一片,估计有3万多斤……”  相似文献   

16.
侯嬴“北向自刭”为哪般?张雅珩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写道,当侯嬴替信陵君安排妥“窃符救赵”的良谋后,却出人意料地对信陵君说:“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北向自刭。”侯嬴为什么一定要以死来送信陵君呢?这种死有什么意义呢?许多资料都简括为“士为知己者...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班长     
“哗”,这是我们班吗?星期六晚上我一踏进教室便惊叹不已。怎么回事?原来,最近我们学校有校庆汇演,我们班长特地为我们班今晚来练习的女生空出大半个教室,那些靠边的桌椅成口字形排列。我说:“班长,你可太。Q急f那此小生还没来!”“我先腾地方,免得女生来了费时。”一会儿,那些排练的女生到了,一个个都投入练习。我和班长在一边看。不过怪事自此发生。“班长,电池用完了,帮……”话没完,班长鸣隧:“自己去!”一语既出,四座皆惊。我说:“别那么……”我的话也没完,班长吼道:“你别多嘴。”我又一惊,怎么刚才心情如此…  相似文献   

18.
孝子     
儿子:“如果我考全班第一名,你会怎样??” 父亲:“那我真要高兴死了!” 儿子:“爸爸,不要担心,我不会让你死的!”  相似文献   

19.
雷梦佳死了。因为犯了错误,班主任便让全班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方式”裁决——是留下来给她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还是让家长将其带回家教育一周?结果12票对26票,“多数票”决定了雷梦佳得回家。但雷梦佳没有等到家长来接她,便自己出了校园投渠自尽了。三天后便是她十五岁生日。  相似文献   

20.
铺天盖地的暴风雨终于结束了,一切又恢复到了原样。一个年轻的爸爸带着他6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游戏。忽然,一只小燕子从空中掉了下来,摔得不能动弹了。这真是一只可怜的小燕子,它浑身湿透了,腿好像折了,发出痛苦的呻吟。儿子不再玩了,他走过来蹲下身子,捧起地上的燕子问道:“爸爸,这只燕子怎么啦?它死了吗?”年轻的爸爸仔细看了看说:“不,儿子,它还没死,但是受了伤。”“受了伤就没法飞了,那怎么办呢?”儿子开始为小燕子着急,突然他眼睛一亮,高兴地说:“爸爸,我们把它带回家好吗?”年轻的爸爸沉默片刻,点点头,便和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