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晓林 《体育文化导刊》2012,(8):151-155,158
采用数据统计等方法,从刊载文篇均引用文献、作者地区分布统计、基金论文比例和有作者机构标注论文比四个主要指标来评价分析CSSCI来源期刊和扩展版体育学期刊(2009-2011年)的学术规范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结果表明:在平均引文上,《体育科学》列第一;年均基金论文比例值为0.29,《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列首位;在作者地区分布上,体育学期刊年均分布在24.3013个地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位列第一;有作者机构论文比例的年均值达到0.9969,长期排名于25个大学科前列,其中《体育科学》位居第一;从总体上看,学术规范量化值排列前三名的是《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和《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建议继续巩固和提高体育学期刊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刊物质量。  相似文献   

2.
继2013年在信阳师范学院成功地召开“《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后,《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研究工作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2013年底,“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立。该联盟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成立,是全国学校基础体育类的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3.
ChatGPT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与文本撰写能力引发热议,于学术研究者而言,面对人工智能不断向人类智力劳动进军的现实情景,反思自身学科的优势并应对机器对学术知识生产过程的入侵,成为当下必要的现实之问。通过对《体育与科学》举办的“ChatGPT时代的体育学术:以身体为方法”学术工作坊的叙事文本进行质性研究,本文认为:(1) ChatGPT取代学术知识生产中部分“平庸之辈”的同时,以其作为物的“能动者”角色影响知识生产空间中的个体行动边界,若机器继续取代人类劳动,劳动的生活意义、生产价值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或将面临深度异化;(2)人类独有的行动意向性是数字时代变动秩序中的恒常存在,体育因其身体性基础联结起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从而避免人类的深度异化;(3)机器进步的现实与体育的上述价值共同倒逼体育学人进一步关注身体,以此呼唤体育学研究的体认范式转向,在此,对身体的体育经验发挥体育学学科想象力,是当下体育学研究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4.
李佰军 《精武》2012,(6):39-40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的教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学校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5.
特殊体育论探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特殊体育论又称残疾人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体系中正在迅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专门研究残疾人体育现象,揭示残疾人体育规律的科学。特殊体育论在整个体育科学体系的子学科群——体育理论科学群中,与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群众体育学处于同一层次上,并共同构成体育理论学科群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21,(1):40-44
20世纪的中国体育是理解现代中国的一方棱镜,它受到了体育与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具化"体育史研究本身,《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在南京举办了"20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工作坊;主办方在此次活动中以"论文审读"的形式展开学术互动,聚焦体育史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廓清了"研究问题""材料整理""历史叙事""学术取向"与"学术史回顾"等学术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接上文,见《体育学刊》2007年第3期)继续讨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和指导性、体育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法指导以及文本内容的增减等问题,认为在《课标》中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和指导性,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强化统一性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增加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量和度的规定,文本可采用“标准本文 标准附件”的形式,最后归纳了修改完善的《课标》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体育及相关概念存在的交叉与混淆现象,应用概念定义的基础理论,论述了体育概念和定义中存在分歧的原因,并对科学与学科,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软科学与元科学,体育、体育学与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等相关易混概念进行了厘清.  相似文献   

9.
《体育科学》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刚 《体育科学》2001,21(6):8-10
研究目的:试图从文献引证的角度来透视该刊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了解体育学等学科研究过程中,著者对该刊载文的借鉴和吸收情况;同时寻求体育学期刊引文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研究方法:依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1998)光盘数据库,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该刊的发文、引文情况及载文被CSSCI(1998)来源期刊的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同行专家对该刊的定性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和结论:该刊已形成具有自己风格与特色且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为我国体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出了较大贡献;在我国体育学领域影响大,知名度高,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体育学的主要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0.
张岩 《体育与科学》2004,25(5):25-28
体育学是以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的体育学科群的总称,也就是体育科学体系,是《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设立的一个一级学科。文章还讨论和分析了几种对体育学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1.
《体育学刊》2012,(6):4
为探索体育发展,倡导学术争鸣,体育学刊编辑部近期邀约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胡小明教授的科研团队,在体育在线学术论坛(www.tiyuol.com)开设了"胡说体育"板块。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扩大杂志的学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2017年3月11日,《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在南京召开本年度的编委会会议,江苏省体育局局长、编委会主任陈刚,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彤,杂志编委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同时,编委会还邀请杂志外审专家参加"学术期刊引领力"论坛,探讨《体育与科学》杂志发展及其在体育学建设中如何有效发挥学术引领力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体育学、体育科学与体育学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现形式、学理层面和历史发展对体育学、体育学科与体育科学3个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3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体育科学理论发展应以3个概念的区别为前提,确立以体育科学发展为先导,以体育学学科体系完善为基础,以各分支体育学科和新兴体育学科的发展为落脚点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徐忠  闫斌 《体育师友》2012,(1):58-60
解析“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在《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定位与建构;辨析“两论”的分野及交合互动的关系;揭示其积极变化和努力的方向,寻绎制约的瓶颈和成因。力求催生对“两论”认识的视野深度与广度,为促进学校体育学研究提供参考,为“两论”在学校体育的正确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03年至2009年《体育学刊》有关"学校体育"的研究论文共621篇为样本,对论文主要内容分布、主题倾向、文本形式、论文特点等方面进行评析。这期间学校体育研究内容百花齐放、学术观点百家争鸣,但也反映对焦点问题欠缺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6.
《体育学刊》2010,17(2)
国内人文社会科学三家权威评刊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所属相关机构)2009年评定出共认的核心期刊(含CSSCI来源刊)342种,这些期刊是三家评价系统从不同角度评选出的,是优质学术期刊的精华,代表着公信度较高的引领学术繁荣发展的优秀期刊。《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等9种体育科技期刊,同时被三家机构认定为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阐释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题,进一步推动体育科学研究和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了“中华民族复兴与体育新使命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如何肩负起新的使命,为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展开了全面研讨。研讨会以体育治理现代化、先进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学科与专业建设、体育研究方法论创新为主要论题,围绕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动项目协会自治、体育产业政策执行、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中华武德文化建设、体育一流学科建设、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践应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幼儿体育教育发展、体育人文研究哲学方法论、“自我民族志”与体育口述史的理论创新等具体论点展开了研讨,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观点,取得了高层次的学术效益和学术影响力,为丰富与繁荣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17,(3):1-8
把握学术发展脉动和走势、占领国内外学术领域的制高点、发挥引领学术潮流作用一直是学术期刊奋斗的目标。《体育与科学》杂志于2017年3月11日举办了以"学术期刊引领力"为主题的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对杂志发展及其在体育学科建设中如何有效发挥学术引领力等重要问题进行学术对话。专家们建议期刊要坚守学术本真,传播体育学术价值,肩负"顶天立地"的学术使命;坚持跨界性、思想性与开拓性的传承,走出具有独立风格的创新发展之路;加强人才队伍和期刊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灵活的商业模式,构建良性期刊体制创新机制,助力学术引领;坚持走数字化出版转型与融合的信息化和"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之路,提升学术质量和竞争力,引领规范学术风尚,构建本土体育学科学术话语体系,促进中国体育学的繁荣与发展,推动中国体育学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的体育科研状况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吴爱华  赵立 《体育学刊》2002,9(2):74-76
选取《体育学刊》中与高校体育有关的论592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献综述、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从分析论的研究内容入手,总结高校体育近年来的科研状况,指出就整体而言,高校体育领域的研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在有些方面还有待加强,并对高校体育科研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科学》2015,(6):1-7
体育学科的发展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生命线的方法论理应被研究者们深度审视。2015年秋季的《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以"体育元理论与方法论——跨学科体育方法学建设"为主题,将体育科学方法论建设置于本土化、独立化、信息化等社会变迁中讨论"体育元理论和方法论、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理论与方法、大数据"等问题。这可以促进体育研究者的研究规范意识,拓宽体育学术研究视野,推动体育学科体系的完善和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