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赵叶珠 《复旦教育论坛》2014,(2):99-102,108
在"全球化与市场化"经济发展目标的推动下,印度高等教育涉外办学在本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为进一步从法制层面对涉外办学进行规范,2010年3月印度内阁通过《外国教育机构法案》,对外国教育机构的准入与审批、运营与监管、质量保证与预防商业化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法案》的出台引起了印度各界的广泛热议,争议焦点在于:《法案》是否有利于增加民众的入学机会,是否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是否能够节约外汇等。目前《法案》正等待印度议院的最后通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贯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全面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点内容.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加快培养"英语+法律"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促进法律英语学科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区域教育中心建设,新加坡政府将发展涉外合作办学融入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不遗余力地给予引导、扶持和干预,并采取引进高质量教育资源、实施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以及大力发掘私立教育潜力等措施。然而,新加坡的区域教育中心建设也存在着政府与大学需求失衡、过于依赖国外人才支撑、本土人才培养欠佳等潜在问题。这在政府角色定位、国际化优质人才培养、提升办学"附加值"、发挥私立教育机构作用等方面给我国涉外合作办学带来重要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高校海外办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其海外办学以私立大学为主。作为印度最著名的私立大学,阿米提大学海外办学成效显著,具有代表性。截至2018年,阿米提大学已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毛里求斯、南非、罗马尼亚、阿联酋、中国、新加坡等9个国家筹建了12所"全球校园"。阿米提大学海外办学模式既有海外联合学位项目,也有独立建制海外分校、合作建制海外分校;其海外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以学生未来就业为导向,建立了鲜明的实用性和国际化课程,构建了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但其发展也面临国际学位项目生源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海外分校建设存在较为突出的商业化和产业化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媒体链接     
《江西教育》2012,(16):39-40
高校不得借中外合作办学名义办留学预科班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就加强涉外办学规范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以促进涉外办学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提高高校对外交流合作水平。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切实提高对涉外办学规范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6.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以下简称涉外)常务副校长李钊博士的专著<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办学特色>于2009年10月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系李钊博士所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南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民办教育协会原会长刘玉娥同志作序.  相似文献   

7.
《幼儿教育》2012,(7):70
上海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作为一所涉外的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持"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分享互助、快乐学习"的幼儿发展目标,将开放、多元、整合的办学理念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努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上海师范大学犹他科技学院是上海师范大学和美国犹他大学、韦伯大学、盐湖社区学院合作办学的下属二级学院。从1998年起按国家计划招生,实施学历教育。目前我院开设经济学和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涉外文秘一个专科专业(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 沪教(高)字第89号)。学院实施学历教育6年来,在上海市教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努力贯彻"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  相似文献   

9.
一、新形势下涉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刻不窖缓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过程,其中“双校园”模式的办学项目。就是在中国教育机构内实施完整的或主要的教育教学过程,而后涉外大学生将在国外完成结余的学业。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注重进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需刻不容缓地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实验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理想抱负教育为核心,以基本学科教育为基础,以组织才能教育、涉外素质教育为重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内引外联、中西结合办学,逐步成为一所与国际接轨的全国一流学校。学校以培养具有"高抱负、高修养、高能力、高学识"的现代化人才为办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诚信、尽责、友善、正直、尚智、爱美、儒雅、执著"的人格追求。并以"追求卓越与完美、信赖合作与学习、崇尚文化与智慧"为师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