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促进教 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 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以适应“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实施,同 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化培训和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另一方面取决于其职前所受的教育及感知方式。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如何把握和实施课程,建构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拓展专业发展途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成为教师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职前教师可以在激活专业课程、拓展实践类课程、强化科研类课程的体验中,积淀思想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优化自身作为未来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化培训和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另一方面取决于其职前所受的教育及感知方式。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如何把握和实施课程,建构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拓展专业发展途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成为教师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职前教师可以在激活专业课程、拓展实践类课程、强化科研类课程的体验中,积淀思想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优化自身作为未来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根据护理专业特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实现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指中小学教师在落实学科课程目标流程中,积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并在学生、同事、家长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中产生的影响、作用和效能。从国家、组织和个人层面看,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有助于中小学教师践行国家课程改革,有助于提升教师课程领导能力从而提升课程质量,也有助于学生领导特质的获得和全方位素养的发展。提升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可从五方面发力:赋权,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增能,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专业者;创生,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受益者;共长,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体验者;评价,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程收获者。  相似文献   

6.
大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应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工程实践能力的课堂。本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引入工程教育理念,从课程的培养定位、教师的素养、教学内容的凝练、课堂教学的组织、考核方式的优化及学生学习成效等方面阐述让《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堂鲜活起来的改革实践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OBE理念,探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课程目标模糊、课程内容片面、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孤立、课程评价粗放等问题,并从教师教育观念、学科前沿把握、幼儿园教育现状三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课程改革路径。即“价值引领+知识传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知识+项目实践”,夯实学生学科专业知识;“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着力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校内教师+外聘教师”,协同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香港高中的应用学习课程,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其实施框架包括:课时安排、课程设计原则、课程内容、实施模式、课程评价及教师素养等几方面内容。该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及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借鉴之,内地的高中课程改革以及类似的课程实施如职业生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从中得出以下启示:构建全社会合作育人的生态教学环境、加强知识内容的整合与衔接、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与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应该从组织机构、教师能力、课程资源、学生兴趣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多维度构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境,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充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理解片面等。对误区和困境的理性反思,是优化生物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各环节的必由之路。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和学生是生物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关键着力点。通过组建课程思政课程群的方式,推进生物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专业内知识学习与人文艺术等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有效衔接。以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促进生物学专业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全力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陆瑜 《英语广场》2023,(26):93-96
知识和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但部分教师只关注课程教学在知识传授方面的作用,却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育专业英语课程为了改变过于关注基础英语知识的弊端,从课堂理论教学、小组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有机结合高层次专业系统知识的学习和英语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旨在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创新、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标准包括教师的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具备认同课程价值、负有责任感、拥有专业自信心的专业情感;应具备课程的原理知识、方法论知识和内容知识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主题活动的选择与设计能力、研究过程的指导能力、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与成果的评价能力等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标准包括教师的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具备认同课程价值、负有责任感、拥有专业自信心的专业情感;应具备课程的原理知识、方法论知识和内容知识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主题活动的选择与设计能力、研究过程的指导能力、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与成果的评价能力等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电路原理是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具有知识体系庞杂、学习内容抽象的特点。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加快课堂知识的内化,重构深度学习体验。实践表明,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15.
正学科教学,就是教师按照一定步骤和方式方法,带领引导学生学习具体学科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和技能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心智能力、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学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综合与实践"课程为何要切入其它学科教育?这问题牵涉到课程的定位问题,就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来看,一致的认识就是通过活动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充分利用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平台,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探索大专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理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和专业能力;也使这些课程的基础性、指导性和应用性得以充分体现,从而增强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以高职院校教师说课竞赛活动为背景,依据课程标准,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设计教师说课方案,目的是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检验教师及团队的教学能力、学习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指导学生实际工作的实践技能及社会联系与沟通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和跨境电商实务课程的特点,发现当前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教师实践空间有限、知识储备各异、学生学习基础参差、学习能力各异、实践环节薄弱、实践条件亟待提升等现实问题。因此,提出思政引领奠定人才培养基础、以岗位为指引扎实培养专业技能、以课堂为阵地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以竞赛为手段真正提升应用能力、以证书为目标取得行业相关认可、多课程联动共同塑造跨境电商思维等策略,以提升内地新疆中职班跨境电商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江苏省首批外语课程基地,江苏省清江中学长期致力于打造高品质课堂,尤其关注学生深度学习的状态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为此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深入的思考。以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实践范式,是开展深度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特点,围绕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培养目标,从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和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表明: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为其他实践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