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宋以来,金石录即成专学,其中所录墓志不乏极具价值 ,尤其是建国以来出土了大批唐人墓志,多为前人所未见,其中保存有大量珍贵史料,尤堪重视。从唐人墓志看,唐代僧尼通常有自动出家、悟而出家以及妇女因夫死而出家为尼等方式,唐人僧行具有明显的家族化、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就唐代西南地区民族历史地理而言,中原正史文献的相关记载大多十分零散寥落,或者失载而形成空白,近年来大量新出土墓志等碑石资料则提供了不少有关西南民族地理及其社会政治的新文献.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是唐代西南史地研究的薄弱链环,两《唐书》、《资治通鉴》等传世史籍只是记述初唐勋臣、宗室因罪流贬黔、巴时捎带涉及,而出土唐人墓志却多处提及西南地区的汉夷冲突及其中央派遣官员的治理绩效.从墓志资料看,唐朝对西南地区与东南地区民众骚乱的处理方式有明显不同,对西南地区一般以怀柔安抚为主,而对东南地区的民众暴动与兵变则常常施以重典治乱,以镇压打击为主.  相似文献   

3.
唐代墓志作为出土文献的一种,是研究唐代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因墓志文字假借、俗讹、同形异词、异形同词等因素,文献释读时往往会产生有讹误、脱夺、衍羡等现象。通过复核原拓,校读《文献》《文物》《考古与文物》等新近公布的唐代墓志释文,纠正释读错误70条。  相似文献   

4.
洛阳新近出土晚唐孟珏墓志详细记载了孟珏的家族世系、婚宦政绩诸情况,可补传世文献之阙,为唐代相关研究提供新资料。结合其家族墓志又反映出晚唐墓志撰书的至亲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由于传统的"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武举长期以来一直未曾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其相关史料极度缺乏。而对武举制度在历史中的地位也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初创期的唐代。近年来,一批碑刻、墓志等新史料的发现,为研究武举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根据史书记载以及碑刻、墓志等新史料,从三个方面探讨唐代武举的地位。第一,武举的存废及调整;第二,武举及第后的授官情况;第三,唐人及后世对唐代武举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河南洛阳市出土唐《卢昂墓志》为范阳卢氏世系和志主的仕宦经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记载了安史之乱时志主襄助将军鲁炅保家卫国的壮举,以及为官期间泽被一方的政绩。《卢昂墓志》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共时资料。  相似文献   

7.
1985年,邢台县阎家屯乡长信村西出土一方唐代武则天时期墓志,该墓志反映了初唐时期的军事、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风貌,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时期的勋官制度、武则天造字及唐代时期邢台地域文化等相关方面提供了史料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1年3月,山东陵县神头镇东街发现唐代古墓一座,墓中出土墓志一方、秦王镜一面、陶器一宗.经考证,志文所载墓主远祖"蒨"当为汉代大臣东方朔.该墓墓志的发现,为研究东方朔故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洛阳新近出土唐代李昂墓志,志主出自赵郡李氏,仕至仓部员外郎,一并出土的还有其夫人韦氏墓志。据墓志所记可考索仓外李昂的家世生平,结合相关出土文献又可了解其诗文成就。  相似文献   

10.
传统社会男性是丧葬活动的主角,特别是男性子嗣承担着主办父母丧葬的重任,唐代社会也不例外。但据唐代墓志资料显示,因家中无子或者是男性子嗣早夭或男性子嗣幼小或因子游宦在外等情况造成家中男性子嗣无法主丧父母时,女儿成为了父母丧葬责任的承担者。唐代在为人女身份下的在室女、出嫁女、嗣女们主办父母丧葬的行为虽然违反父权社会的常态,唐人对此所持的态度也略有不同,但是这种现象基本上是被当时社会所认可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洛阳一带出土了数量空前的汉唐碑志,并陆续出版,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齐运通先生多年来广泛收集散落民间的墓志,选取精品,编为《洛阳新获七朝墓志》一书。该书凡收墓志444件,其中以唐代最多,共371件。该书所收唐代墓志有几点特征:一、收入唐代正史有传的几位重要人物的墓志,可补充、纠正正史,如王宰、狄兼谟、崔郸等墓志;二、该书涉及唐代政治史的文献极其丰富,如李克用代北起兵时间、安禄山叛乱时的自身定位、王朝称指表达等;三、该书墓志包含有许多关于家族、婚姻、妇女等问题的珍贵记录,其中许多唐初显宦家族后人的墓志,留下了各自发展繁衍的记录;四、借助该书,可以发掘众多当时颇有文名而后世不显甚至湮没无闻的文士;五、保存了诸多书家的作品以及家世史料。该书中值得学者关注的地方很多,堪称七朝历史研究尤其是唐史研究的史料新渊薮。  相似文献   

12.
宣化在唐代为武州,设幽州雄武军,历史上这里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三座纪年墓的发掘对于研究宣化及周边地区唐代的历史、社会制度、军事和生活习俗有重要的意义,只是<文物>公布的墓志释文存在诸如释读错误和释文脱漏等方面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利用价值,今反复阅读拓片,比勘原释文,对部分释文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3.
洛阳新近出土的唐代宰相赵宗儒墓志,详述老臣生平履历,较两《唐书》本传详尽。墓志由其门人、"直臣"郑澣撰文,虽颇严谨,因"夙叨深遇",而为亡者讳。由知名书家郭承嘏手笔上石,为其书艺风采之定格展示。  相似文献   

14.
墓志作为一种重要的出土文献,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我们在认真阅读《全唐文补遗》第六辑收录的墓志文献时,发现其在校勘、标点方面存在着一些可商之处,在对照拓片、研读录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字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知识,列举其数例,分条校补,敷衍成文,希望对有助-y-~_升《全唐文补遗》的使用价值,并对唐五代墓志整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唐长安周边地区长期以来发现的墓葬极其丰富,伴随出土的墓志资料也相当多。本文主要依据墓主人住地与葬地明确的墓志资料,对唐代长安居民死后围绕长安城葬地的方位选择作一简要分析,并试析导致这种葬地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唐代墓志、笔记小说、出土文书中很多材料涉及到寡居妇女,其中包括妇女守寡的原因,寡居后的物质生活、精神状态、与娘家的关系,以及寡妇再嫁的不同原因与结果。魏晋隋唐的士族根据儒家道德要求,形成了独特的礼法门风。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到唐代中、上层妇女大多选择守寡,原因在于士族礼法门风向皇室和普通民众的传播普及,这反映了儒家礼法文化正逐渐为全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唐代墓志的不断出土整理,为研究唐代进士科状元的生平提供了重要史料。根据墓志所载,开元年间状元李昂为陇西成纪人,曾任吏部考功郎中等职;杜绾以下三世进入朝廷中枢;严迪祖贯冯翊,曾任郑州长史等职;李琚祖贯顿丘,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  相似文献   

18.
银雀山汉墓出土《唐勒赋》命名应该统一,作者当为唐勒无疑。《唐勒赋》的出土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及学术史意义,尤其是有利于澄清宋玉赋这一学案,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汉代散体大赋确由战国时期尚未定型的散赋发展而来,与西汉时期的枚乘、司马相如赋作有直接渊源,并不断完善直至确立为规范的体式。唐勒是赋体文学尤其是散体赋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理应得到文学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20件琉璃器,2件为国产,18件为外来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为我们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唐朝饮茶之风的盛行、佛教的兴盛、唐人对琉璃的推崇、外来琉璃制造受中国文化影响趋向仿瓷以及琉璃传人与唐朝的海上贸易等问题均可从出土的实物琉璃器中寻求到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