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图书出版量1979年为一万七千种、四十亿七千万册,1984年预计可达到四万多种、六十三亿一千多万册。出版事业为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出版工作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必须进一步端正出版工作的业务指导思想,厉行改革,锐意开拓,以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出版工作方针是明确的。现在的问题是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贯彻党的出版方针,发展出版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  相似文献   

2.
刊首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社会主义中国又以新的生机与活力昂首阔步前进,赢得举世钦佩和尊重。出版业在这20年间同样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期刊发的王建辉同志所写专文(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当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要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这是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出版工作要努力实现这个总要求。高举旗帜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出版工作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马列著作的出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马列主义指导,需要更紧密地结合实际,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在深入进行改革和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共中央作出了编译出版《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的决定,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为历史留下见证为未来提供借鉴──推荐《中国出版论丛》中国书籍出版社章宏伟认真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带来的出版业的迅速恢复、发展和繁荣,研究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探索、深化出版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是当前出版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神州大地上开创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0年来出版行业经历了改革逐步深入的历程,出版繁荣,出版现代化的步伐加速,取得的成果是十分巨大的。其中还应该包括“出版教育”方面的累累成果。由于出版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出版教育通过多种办学方式,除了短期的岗位培训、专业培训等在职教育外,中专技校、高等教育等学历教育的发展也令人兴奋。在回顾出版改革20年的时候,我们也要充分重视它对培养出版人才所起的直接作用,和面向21世纪加强出版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建国以来我国出版事业发展史上的伟大转折。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和改革开放20周年,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于1998年12月16日联合召开“中国出版改革发展20年研讨会”,对过去20年出版事业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估和总结,对未来的21世纪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本刊特将其中部分老出版家的精彩发言加以摘编,在“出版家论坛”以专辑形式推出,以餮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向现代化社会冲刺的起跑线无疑应该划在1978年,它的标志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高度评价党在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开始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毅然迈向了现代化的目标,全国各行各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发展。总之,1978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年份。  相似文献   

9.
1983年6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是建国以来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由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作出的出版决定,有着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是新时期指导出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决定》制定的缘由和经过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出版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许多新的变化,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  相似文献   

10.
1979年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齐鲁书社在泉城(山东省济南市)诞生了。它是一个专业出版社,以出版文史古籍、学术专著为主要任务,并出版有较高学术、艺术价值,具有地方特色的书法、碑刻等名品。是在地方古籍出版社中起步最早的一家。一、重视学术专著,突出地方特色 10年来,齐鲁书社由开创时的“五人班”,发展到近40人;由1个古籍编辑组,发展为有5个编辑室(文学、史学、哲学、古籍整理、辞书)、1个经理部、1个编务室和1个办公室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袁亮 《出版史料》2008,(4):9-17
许力以同志是新中国出版业创建者之一,他长期在中央和国家出版管理机关担任领导工作,无论是在出版开创建设和改革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对出版政策法规的制定、出版理论的发展、出版重大工程的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荣获中国韬奋出版荣誉奖。  相似文献   

12.
一、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新闻必须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及其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党中央确定,把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消除障碍,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同时重申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图书出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4年来,经济图书出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品种、形式、内容、作用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经济图书出版的发展态势我国经济图书的出版品种,1965年约为190种,“文革”中跌入最低点,“文革”后,逐步复苏,1978年达到259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步入一个兴旺、繁荣时期,14年共出版约三万种。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从整体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编排规范、精品凸显的格局.这20多年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在中国期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数量的增加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根本无法相比的;另一方面,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出版理念和导向方面也逐渐成熟.同时,期刊的规范化、网络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开始启动,并取得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和改革开放20周年,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召开中国出版改革发展20年研讨会,回顾和总结20年来我国出版改革发展的历程和实践经验。一大批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题材、反映整个国家、社会或某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的图书出版形成热点。  相似文献   

16.
各市档案局、省(中)直单位档案部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回望来路,初心不改,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辽宁省档案局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丹 《中国出版》2018,(9):45-4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科技出版工作实现了深层次变革,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党的十九大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绿色发展、文化繁荣等工作都作出了新的部署。建筑科技出版是科技出版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领域,要全面把握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打造精品力作,深度创新融合,拓展服务空间,加快向知识服务转型,在更好的服务大局中实现持续发展,推动建筑科技出版工作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精心编校创特色———《中国出版年鉴》编辑手记□方厚枢刘菊兰《中国出版年鉴》(以下简称出版年鉴)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1979年12月成立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为了适应劫难后的出版事业恢复和发展的需要而决定创办的。1980年,中国版协名誉主...  相似文献   

19.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不可不讲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3年6月作出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在全党完成拨乱反正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作出的。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历史大转折的新形势需要也有可能为出版工作作出这样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20.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商务的创立对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出版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商务开办时是一家很小的印刷作坊。1902年具有革新思想的大学者张元济进馆,同年商务设立编译所、印刷所和发行所,张元济出任编译所所长。以张元济为代表的一批爱国知识分子进馆并成为中坚,使商务逐步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出版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