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学校课程政策经历了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强调民族语文课程建设;重视乡土课程,强调乡土教材建设;强调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有机整合;强调双语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四个阶段,呈现出阶段性、有效性和发展性三个特点,促进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反思我国少数民族学校课程政策的历史和内容,我国少数民族学校课程政策还存在对课程本质问题持续关注不足;政策制定中少数民族师生的意愿体现不足;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特点关注不够三方面的问题。今后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学校课程政策顶层设计应充分关照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课程意愿;适当扩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权;以多元文化理论为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国少数民族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培养世界意识的初创阶段、在争议中前行的稳步发展阶段和强调全球素养培养的深入阶段。其发展呈现出始终服务于国家利益,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等特征。这为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即需要加强重视国际理解素养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备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体系,扩大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研究主体和制定主体,注重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教育信息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收集、整理、编码和量化分析,认为自1999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经历了起步探索(1999-2000年)、初步发展(2001-2005年)、全面推进(2006-2010年)、坚定推动(2011-2015年)以及创新发展(2016-2020年)五个时期;政策演进呈现出颁布主体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日趋多元化的趋势;政策工具的选择呈现差序化格局等规律性特征,但也存在主体间权责边界不明、政策工具选用存在结构性失调等问题;未来教育信息化政策应当在明晰主体权责边界的基础上,优化政策工具选用策略,政策工具间实现有机组合,发挥预期的政策效应,以助力技术从教育领域中的外在器具转变为实现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之后,基础教育改革历程大致经历了1949-1985年的初步改革,1986-2001年的全面推广、2001-至今的总结和深化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总体适应了国家的发展,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育公平,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等问题。为此,必须继续健全教育公平体运行机制、树立大局观和细节意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基于政策注意力配置理论和政策工具理论,对1986年以来51篇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政策文本进行Nvivo编码分析。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政策注意力发展历经摸索期、调整期和进阶期三个阶段,表现出多元化、协调化、综合化等特点,但也存在育人主体过度关注学校、育人阶段过度重视“学习中”、育人空间校外与线上布局不足、政策工具与育人要素交叉配置不均等问题。为了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政策体系,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建议:提高学生与家长的注意力主体配置;优化入学前中后的注意力阶段衔接;拓展校外与线上的注意力空间布局;协同政策工具与要素的注意力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6.
教育督导在促进教育工作落实中发挥着监督和指导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督导政策的变迁可分为四个阶段:恢复教育督导制度阶段、规范教育督导制度阶段、深化教育督导制度阶段、教育督导制度的精准化阶段。据多源流理论分析,问题源流是教育督导政策变迁的动力基础,不同阶段的教育督导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构成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是教育督导政策变迁的良好环境,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群众情绪及公众舆论等构成政治源流;政策源流是教育督导政策变迁的合理依据,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等构成政策源流。三条源流动态耦合,促进我国教育督导政策的变迁。为完善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应据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增强问题意识,着力于督导问题的解决;其次,提升政治觉悟,引导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最后,广泛吸纳建议,多方协力完善督导制度。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政策思想有三个较大的历史发展阶段:1938年至1965年为第一阶段,侧重点是强调执行政策;1975年为第二阶段,侧重点是强调落实政策;1977年至1992年为第三阶段,侧重点是强调稳定政策。每个阶段都有显著的特点,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方法论,即贯穿全过程的一条红线——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知识传授、自身实践及环境熏陶等教育方式,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相对稳定的气质、修养、人格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政策经历了初步酝酿(1978-1994年)、探索发展(1995-2004年)及深入发展(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遵循着以价值负载指导服务分配的政策内涵取向、以质量提升为宗旨的政策内容发展观、以人财物规范为抓手的政策执行保障等演进逻辑。未来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政策应完善政策内容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政策执行的过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对新中国70年民族教育政策的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从价值取向层面将我国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分为突出少数民族语言平等权利的探索奠基期(1949-1965年)、强调语言标准的规范形成期(1977-1999年)和注重多元并存的体系建设期(2000-2018年)三个主要阶段,具有始终维护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的平等权利、着力坚持民族语和国家通用语的共同发展、积极探索"民、汉、外"三语教学的协调发展等特征。在各时期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我国民族语言教育逐步建立了从以民族语教育为主、汉语教育为辅的双轨制过渡到国家通用语教育与民族语教育并存、外语教育协调发展的语言教育多元体系。70年来我国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取得了历史性成绩,但受限于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体制和机制上仍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等诸多现实问题,亟待通过构建统筹协调的民族语言教育规划机制、完善科学联动的民族语言教育决策系统和建设规范有效的民族语言教育管理体系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相关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改革开放30年的教育政策研究为背景,以1978年—2008年教育政策研究的主要论文成果为研究对象,以CNKI中国期刊网、《国家图书馆目录》《上海图书馆目录》《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联合目录》、万方数据库资源为依据,运用windows系统下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所收集到的1978年—2008年关于教育政策研究的1 451篇论文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将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历程划分为起始、发展、繁荣3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