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军  黄秋霞 《安徽教育》2010,(10):29-31
<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即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家庭住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其目的在于从体制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上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在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尚未改变低重心的政府间投入格局;在明显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提高教育质量;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形势下,仍采取城乡分治的发展机制。新机制承载的政策目标与实际运行效果之间的差距,凸显新机制的制度缺陷;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安排与城乡一体化内在发展秩序的不适应,导致新机制的不稳定性。因此,须在宏观体制和微观治理方面深化改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向城乡一体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一、准确把握经费投入政策,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最近,根据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  相似文献   

4.
2006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简称"新机制"),在义务教育投入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本文采用200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评估了这一财政改革的实施成效,对其在缩小地区间投入差距的成效进行了严谨的社会科学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新机制"政策的实施使全国义务教育投入水平出现了整体增长,但西部地区增长率高于非西部地区的显著水平并不高,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在缩小地区间投入方面的成效仍需提高。原因主要在于以"中央大规模增加转移支付"为特征的"新机制",挤出了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本身对教育投入的努力,西部地区政府教育偏好的提高并没有因为"新机制"的实施而高于全国水平。本文建议进一步完善"新机制",完善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以及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激励相容机制,提高"新机制"在缩小地区间投入差距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部长周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普及义务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报告时表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包括教师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等。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下旬,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进行了全面部署,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指出:“今后5年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累计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新增1254亿元,地方新增928亿元。”[1]新机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投入责任,改变了以往遇到问题按单项转移支付的方式,建立了规范的长效投入机制,是中国政府有史以来对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系统的以法律形…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采用中国六个省所有县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层面数据,全面评估了"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改革虽没有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间学校教育财政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但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配置差距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机制"政策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强化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责,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1)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新机制”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义务教育"新机制"政策在西部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考察了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的出台和实施,是近年来我国公共教育政策践行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义务教育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新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对此,应对“新机制”相关内容加以调整和完善,进而使公平与质量真正成为其实施中所遵循的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