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温庭筠的诗与词都以"秾艳"风格著称,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与温庭筠善于使用色彩词有关。在这些色彩中,温庭筠更偏爱于"金"色,金色在诗中出现110余次,词中出现28次,分别占到33%和43%,如此高的使用频率,当然不能仅用偶然一词解释。通过分析发现,金色不但显现了温庭筠建功立业的志向,更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奢华时代,而且对自身及后世的词风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晚唐"花间鼻祖"温庭筠与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艳情词进行比较,结合两位词家不同的人生际遇、审美情趣、个性资质,探讨他们不同的笔法在词作中呈现的不同艺术风格,分析柳永对温庭筠词风格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中充满着密集的丝绸物事。丝绸物事与他诗歌当中的女性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丝绸对其刻画女性的外在形象之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描摹人物的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大量丝绸物事入诗是温庭筠形成"绮艳"诗风的重要原因。丝绸物事与温庭筠的作品形成的密集交融可以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5.
温度范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同时他又大量填词,其风格和范式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身后的花间词人,被尊为“花间’鼻祖”,流风所及更至于建立了词作为有别于诗的一种特殊体式的基本意蕴和美学风格——婉约.温庭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与李商隐相比,温庭筠研究似受到学术界相对冷落;同韦庄相较,对温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的诗分为两类:一类是绮靡的诗,一类是清拔的诗。两类诗的产生,有其传承原因、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它们是互为表里、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都是温庭筠复杂思想与性格的必然产物,要予以正确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廷云](817-866)本名岐,字飞卿,是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初期词风的开拓者.他的作品现存诗三三九首,其中七律一百一十余首(长律十一首),五律一百二十余首(长律十九首),歌行体二十多首,乐府二十多首;词六十八首.温庭筠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  相似文献   

8.
温词浅释     
温庭筠是我国晚唐著名词人,他的词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对温庭筠几首词的内容和主题提出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国峰 《陕西教育》2005,(2):41-41,23
温庭筠是词之为体的奠基者。从他开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体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这篇文章我想从意象的形成、组合等方面作一探讨,以对温庭筠词的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韩白殒没,温李并起,绮丽华艳,深情绵渺,开一代诗风,光芒笼罩整个晚唐,源本伏流,影响波及宋元.但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看,人们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都远不及对李商隐的研究,远达不到其诗歌应有的价值地位.本文力图全面查检历代书目题跋,汲取前人今贤的研究成果,考察现存温庭筠诗集,尝试理清温集的版本源流,弄清温庭筠诗早期的结集情况和在宋元的流布.  相似文献   

11.
Poems     
  相似文献   

12.
宫体诗与近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言近体诗体式的确立在唐代,迄今仍是权威的论诗作和学批评作中的定论。这种定论。是违背中国诗歌发展实际的。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宫体作家创作的过分贬抑和轻忽。大量事实证明,五言近体诗体式的确立的时间是宫体诗创作兴盛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讽谕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诗经。白居易的讽谕诗是我国古代最自觉最典型的因而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讽谕诗。对今天的讽刺诗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从文体形式和基本方法来说,也可以有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Two Poems     
  相似文献   

15.
桑乾河发源于山西雁北,经河北西北部,穿越北京,汇入海河,注入渤海。历史上,在桑乾河流域,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但这条河流进入诗人们的视眼,要远远晚于这里发生的征战。始于北齐,至有唐两宋时期,以桑乾河为主题的诗作才蔚为大观。这些诗歌,大多以战争为题材,也有羁旅行役之作,或朋友间的问候与思念,或讴歌和平。风格多慷慨激昂。从唐朝至有宋,流淌在桑乾河中的诗歌里,其嬗变之迹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Three Poems     
  相似文献   

18.
Two Poems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exists regarding th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student artists. This study compare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diagnos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3 conservatories (n = 607) with thos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 = 87,105). The study found no difference i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except for increased stress among art student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art students in these conservatories were more likely to make use of counseling services than students at traditional schools.  相似文献   

19.
Four Poem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