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过许多教师的课,我感到由教学惯性心理支配下的满堂灌、一刀切、照抄板书、依样画葫芦的僵化模式的确令人深感遗憾。惯性心理又称思维定势和顽固性思维,是人类心理进化过程中残存的原始本能的一种表现,从表面上来看,又是经验化心理的一种惰性。因此当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注重内在效率,必须改变课堂教学的惯性心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从而促进中专生素质的发展。一、变“我来教”为“他要学”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古今中外滔滔不绝恨不得把知道的都倒给学生。有的教师板书很多很详细,学生只是记着听着。有的教师在课…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能紧紧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驱使学生回忆、想象、创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首先要求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思维态势。为此要千方百计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思维潜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启迪思维。在学习中,学生有以下几种学习心理。1矛盾心理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疑虑,善于揭示新旧知识的矛盾,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而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解,化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如导入复数一章,可引入这样一道题:已知:x2+x+1=0,…  相似文献   

4.
<正>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在教法与学法指导中实施。下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发扬民主氛围,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必须彻底摒弃以下几种观念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孟宪慧课堂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形式是利用学生求新、求异、求胜的心理,活跃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动日动脑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集体荣誉感。在平时教学中,我严格按照(一)激...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之一。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就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根据语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异奇特的东西总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没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人的思维活动也有一种"惯性"--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感知新事物、认识新问题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某种固定的思路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既定心理倾向.由于思维定势本身是选择活动方向的一种思维倾向,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解决物理实际问题时,往往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套用在新问题上,常常跳不出旧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入歧途,陷入僵化,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所以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邓美姣 《广西教育》2005,(1A):78-79
问题意识是指人在认知的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廖焕春 《广西教育》2007,(12A):35-3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数学材料的抽象性与学生的思维侧重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进入认识上的一种困惑状态,即似懂非懂、有所知又非全知的一种心理状态。本文试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些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悬念,能诱导人们满怀兴趣地去揣摩、期待,产生心理追踪的意向。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是刺激学生思维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例如在一篇语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下面三个地方巧设悬念:(1)审题设悬,激活思维,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创造心理。(2)课中设悬,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横向、纵向发展。(3)结尾设悬,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课外探索的兴趣,扩展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平等、和谐、上进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学校的“安全”和“自由”感,才有利于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才能敏捷,才能去创造性地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主体性主体性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的核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尊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让他们自主地、独立地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课堂心理环境及思想政治课课堂心理环境构建的必要性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是一种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定势状态等。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2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多科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8.
思维定势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浙江省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314400)胡金明思维定势用物理语言表述叫做思维惯性,在教育心理学中就是学生根据已有感性认识去解决命题时既定心理的准备,这种心理状态形成的思维定势,可表现出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在合适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不象语文课。它没有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干巴巴的公式、数字和字母。因而很容易使得部分同学感到学数学索然无味,从心理上对数学课处于“排斥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动脑筋,想办法,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意境,使学生置身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愉快地领悟、探索和发现,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导语活泼新奇激活学生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心理的支配下,在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中,才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才能…  相似文献   

20.
投影教学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电化教学手段。它能增大课时容量,增强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在恰当时机展示投影片,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在什么时机出示投影片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一、当学生出现渴求心理时渴求是学生求知欲望达到高峰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使用投影,能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凝聚到问题的焦点上,能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发现答案的积极性。例如在讲“离子键”概念时,提出如下问题:“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