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国圜钱可分为两类:一是圆形圆孔钱,二是圆形方孔钱,这两类构成了前后相续的发展序列。秦半两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其前身“一珠重一两”和“半圜”钱铸行于世早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是战国最早铸行圜钱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赢秦族起于山东大汶河沿岸的“赢”地,夏禹时封于河南范县的“秦”地,秦人起源于东方。  相似文献   

3.
一、先秦及秦财政监督的演进 两汉的财政监督是在先秦和秦的财政监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解两汉的财政监督,有必要先就先秦及秦的财政监督作一概述。 财政是国家政权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捐税是国家财政的最初形式,在我国表现为“贡”、“助”、“彻”。“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  相似文献   

4.
“秦附庸”附于大骆犬丘国,不直接附于周王朝;西、西县是秦族人自己的地名,犬丘、西犬丘、西垂是其他族人对秦人故地“西垂”的名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第二年,西巡陇上祭祖,途经鸡头道,其中,“鸡头山”为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东北云华山。  相似文献   

5.
秦石鼓文形体趋于理性建构 ,规整匀称化程度较高 ,“造意古朴”的同时“变化灵活” ,体现出继承晚周文字“崇古尚典”并沿着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过渡性特征。石鼓文在点画用笔上已形成典型的“圆笔”风格篆法 ,结体取势上“上紧下松” ,章法布局上“均衡和谐、规整简明”。秦石鼓文的这些形体特征和书写风格在汉字演变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秦以下的中国政治走上标榜文治的道路,社会上逐渐形成重文轻武的传统。清末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特别是庚子义和团事件以后,社会上出现了尚武思潮,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教育改革存在明显的“尚武”倾向,1906年把“尚武”定为教育宗旨之一,体现出时代和社会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秦亭考     
秦亭,古地名,简称秦,是秦人受封的始祖非子所居邑,也就是秦人的发祥地,秦国、秦朝的来历即本此,所以考证它的确切位置是很有价值的.但是,迄今出版的无论是工具书还是专家论著,均未弄清秦亭的具体所在.例如新版《辞海》的“秦”条,就说秦亭“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著名的古史专家顾颉刚先生在他的《史林杂识》和《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等论著中说的更含糊:“(秦)地在今甘肃天水县的秦亭.”一般论著则通称秦亭“在清水县境”.这些说法都不确切.  相似文献   

8.
《北史》标点勘误《北史·皮豹子传》:“寻除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如故。”考诸《皮豹子传》、皮豹子在此次任命之前,已经“除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公”、“使持节、化池镇将”。“开府(开府仪同三司)”一职...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兵事思想包含在他的哲学思想之中,作为修道和无为的例证。主要可拈出如下观点:反对战争;以奇用兵;后发制人;善胜不与;哀兵可胜。他的兵事思想与其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倡导无为,力主柔弱刚强,将战争的胜因归之于“天”与“慈”,开出的药方不能适应乱世之需,秦一统六国的史实便是明每。  相似文献   

10.
嬴秦族起源于山东。唐虞之际因功赐姓嬴氏 ,被封于秦。夏末归商 ,参加过灭夏的战争。在商代“嬴姓多显 ,遂为诸侯”。商末以来 ,嬴秦子孙中有西迁今山西者 ,有西迁陇右者。西迁陇右的嬴秦子孙 ,遂成为西周王朝镇压西戎的一支政治力量 ,并在与戎狄的斗争中被封为诸侯 ,建立了秦国———这就是后来消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秦王朝的前身  相似文献   

11.
《汉语史稿》中对“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中的“虞”,对“及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中的“书”,对“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中的“遏”的解释不是太恰当,经考证,应分别作“欺诈”、“礼书”、“用尽”更为切合本意。  相似文献   

12.
《常用文言虚词词典》(陕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编写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在“其”字条的助词类第二义项“用在句中,使语句和谐匀称。可不译出”下,列有《左传·僖公十五年》“以德为怨,秦不其然”一例,译为“把恩德当做怨仇,秦国必不肯这样(做)的”。我以为不妥。“秦不其然”的“其”字,用在否定副词“不”后、动词谓语“然”前,并不是助词。它在句中的作用不是“使语句和谐匀称”,而是与用在否定副词“不”前的“其”字一样,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揣测、估计。它不是“可不译出”,而是可译为“大概”、  相似文献   

13.
贾谊写《过秦论》(上)旨在告诫汉初统治者鉴古知今,审时度势,改革时政,巩固汉业.据此,“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势”训为“形势”、“情势”之义,“而”训为连接情理上逆反关系的语言成份的转折连词,整个句子是一个转折复句,句子语气是祈使语气,复句的偏句从单抽一端的角度提示汉初统治者宜顺时而化,施行安民的仁义之术.和问句一并译为“……被普天下人讥笑的原因是什么呢?(秦统一后)没有施行仁义政策.然而创业和守业的形势是不一样的啊.(可惜秦不明白这一点.)”如此训释文意方顺.  相似文献   

14.
1 牵币老虎( 1 )材料 :罗汉钱一枚 (即中间有方孔的铜币 ,取直径大一点的更理想 ) ;长约 1 5m粗线穿入铜币孔中 ,用双口结系好 (如图 1 )。图 1( 2 )用法 :用手分别将两端的线拉住 ,使中间铜币稍下垂 ,然后施力将铜币抛转 ,直到两边的线绞紧 ,再速将线绷紧 ,铜币就会与原抛转相反的方向飞速转动 ,不断地伸缩牵拉 ,铜币就不停地正反转动 ,且发出很大的“哗哗哗……”响声 ,犹似虎叫 ,故得名“牵币老虎”。( 3)用途 :原小孩用来玩耍 ,亦或儿伴之间游戏 ,比赛谁的“老虎”吼声大 ,或将两飞旋的铜币相互撞击 ,会溅出点点火星。这种“牵币老虎…  相似文献   

15.
秦建筑是秦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发展与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秦穆公到秦始皇,从秦雍城到栎阳、咸阳,秦建筑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统一全国后出现了一个飞跃,规模巨大、豪华无比。这是皇权至上的产物,始皇求仙的需要,也是以雄厚的经济力量作支柱,吸收了原六国文化的结果。由于秦始皇及其继承者把增长有限的经济力量用在了无限度的大兴土木上,结果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陇右地区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葬、甘谷县毛家坪秦人墓葬遗址、张家川马家塬战国西戎墓葬发掘中秦早期文物不断出土,推动秦早期文学研究高潮跌起。将出土的秦早期车马葬和《诗经·秦风》进行互证研究可以看出秦人“独此一家式”的文化特色,表现为鲜明的尚武特质、发达的礼乐文化和突出的华戎交汇特色。早期秦人在相对边远的地理空间上撒播了中华文明,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地理范围,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一贯 “一贯”释为从不改变或一向如此,如柳宗元《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钱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此义项一直沿用至今,如:谦虚、朴素是他一贯的作风。  相似文献   

18.
关于屈原的生年,史书并无确切记载。按照屈原在《离骚》中的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原当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由于“寅”年是每十二年出现一次,因此根本无法确认屈原生于何年。屈原生活在战国时的楚国,历经楚怀王和楚顷襄王两个时期,当时正值楚国由强变弱。屈原开始为楚怀王左徒,深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以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可是,当他为楚怀王起草宪令时,  相似文献   

19.
自秦统一至于唐,我国政治中心基本都在关中长安地区(东汉、魏晋、北魏都于洛阳除外)。唐以后则开始了政治中心向东北方向迁移的过程,最后确立了以位于中原王朝东北部的北京为国都的政治格局。导致这一迁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政治因素——肇始于唐、炽烈于后的边疆形势变化,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一、唐代边疆形势的变化导致幽州军事政治地位上升 自秦统一至唐代前期,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偏西地区。在秦汉有匈奴,在隋和唐前期有突厥。汉初匈奴统一北方,东起朝鲜边界,西至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皆为其地,“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匈  相似文献   

20.
《书·秦誓》并非学术界一般所说的是秦穆公的“悔过书”或“罪己诏”,它反映的是秦穆公尊贤使能的用人思想。《秦誓》作于秦三帅在崤战败后被遣归来的秦穆公三十三年。此时秦军将士喧哗滋事,其真正原因应是秦国将士借秦三帅失败之机掀起了反对外来将帅及其卿大夫的事件。秦穆公便借机宣讲了他的人才思想。秦穆公的人才思想在春秋中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它为秦穆公称霸诸侯、战国时秦国能彻底变法而迅速强大以及最后统一天下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