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如何调整紊乱句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紊乱句序,是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形式,它要求按照一言之有序”的原则,合乎思维发展规律地去分析、理解句群(语段)。近几年来,这种形式在阅读训练各级各类考试中不断出现。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好这类训练和试题呢?下面谈我的几点浅见。一、把握中心意思,做到语意一致一篇文章、一个句群、一段话,都有一个中心,并且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意思安排,做到上下文意一致、意思协调、内容条理。句群的中心,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在句群中。找到了句群的中心句(或中心),理清句序就容易了。例如:①按照巴甫洛夫学说的理论,睡…  相似文献   

2.
说句群     
一、什么是句群句群,也叫“语段”或“句组”,是指前后衔接连贯,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这个定义包含这样几层意思: (一)句群是由一组(两个以上)句子构成的一级语言单位,每个句子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句与句之间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这是它和复句的区别。 (二)一组句子组合成一个句群,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或者说按照一定的事理来组合,前后衔接连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不能前言不搭后语。 (三)句群中的各个句子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每个句子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中心意思来发挥,为说明同一个中心意思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一、语段抽义法示例 语段,也叫句组句群。说一段话或写一篇文章,要使用好多个句子。这些句子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句子与前后的句子在意义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常常要把几个意义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它们前后衔接连贯,合乎事理。这样的一组句子就叫一个语段。一个语段往往有一个中心句,体现本语段的中心意思。语段抽义法就是找出中心句或者直接概括出语  相似文献   

4.
一、句群及其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两个(以上的)单句或复句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语言单位叫“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如: ①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②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句群是由几个单句或复句组成的,这几个单句或复句在意义上必须有一个明晰的中心。这个中心,有的表现为明确,有的表现为隐含。所谓明确,是指句群里有现成的中心句或表意重点,这个中心句或表意重点在句群的思维顺序的拓展上,起纲领性的作用,它是思维顺序的始发站;而所谓隐含,是指句群中没有现成的中心句或表意重点,中心意思蕴含于句群的语意中,需要读者从其字里行间去揣摸领会,依据句群的思维顺序,寻其脉络和脉络间的  相似文献   

6.
句群在语言运用中十分重要。本文试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探索句群中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关系。 一、句群组合的特点 句群,也叫句组,或称语段。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逻辑事理上前后衔接连贯,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语法结构上各自独立的单句或复旬组成。  相似文献   

7.
语段(也叫句群)由于小止一个句子,且字数往往较多,因此在表达时容易犯这样那样的毛病.一个语段如果中心意思不明确,或者前后语句顾此失彼,或者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或者前后的逻辑关系牵强附会,那么这个语段就有毛病.……  相似文献   

8.
确定一段文章有几个句群,主要看有几个相对完整独立的语段义。只要一组句子有了一个比较明晰的中心,就可以划分为一个句群。句群分析就是分析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即类属),并指出其形式组合的语言手段(即语言组合的标志),有的并无明显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句群,是语法五级单位最大的一级,《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对句群的解释是:“句群,也叫句组,或称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这是指句群的内涵。句群的外延,它的上限跟下限所及,《提要》认为:“句群同文章的段不是相同的概念,虽然形式上有时重合。”“有些句群可能改造成一个复句或者多重复句。有些复句、多重复句也可能改造成句群,视表达需要而定。”以《提要》说法为依据,本文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句群的概念句群是比句子大一级的语言单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后衔接连贯的句子组合而成的。一个句群只能有一个中心。句群是篇章的基本构件,它既是阅读的基础,又是写作的起点。句群也叫语段,或叫句组。  相似文献   

11.
语段是文章中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这组句子构成的语段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语段中的句子的组合关系比较复杂,有并列、承接、选择、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总分、解证等等.例如下边是《机器人》中的一个语段(语段也叫“句组”或“句群”):“但是,‘工业机器人’还谈不上模仿人的智能.它没有‘眼睛’,不能辨认物体,工件不放在规定的位置就抓取不到;它也不会从一堆工件中进行挑选,或者一边看一边操作.它没有‘耳朵’和‘嘴巴’,不会听话和答话,不会按照用语言发出  相似文献   

12.
调整句序 ,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对这类题 ,许多考生都感到为难 ,因为光凭记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只有从中找出诀窍。那么 ,调整句序的诀窍是什么呢 ?一是要抓中心。一个句群 ,由若干句子组成 ,总是要说明一个中心问题。句序是围绕中心安排的 ,要调整句序 ,首先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 ,有的是用一个关键句 ,即中心句表达的 ;有的则是分散在整个句群之中 ,必须通过分析 ,才能概括出来。如 :下面这段话有些地方次序不当 ,意思不连贯 ,请调整好句序。①《资本论》第一卷写完后 ,他还要作一次文体上的修饰 ,他给恩格斯写信说…  相似文献   

13.
〔复习内容和要求〕 通过选读课文有关句群,讲清“总分”和“连续”两种常用句群的特点,并运用其写法仿写句群,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话能力。 〔复习过程〕 一、读句铺垫 1.导语:这节课主要复习句群。先弄清什么是句群?句群是由几个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为的是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加强对句群的复习、理解和运用,将有助于阅读和写话能力的提高。 2.选择课文中几个有关句群,指导学生认真朗读,  相似文献   

14.
语段,就是一组意义上紧密联系的句子,故又称句群。这一组句子中,有的还有明显的语法关系。语段不同于连续的几个独立的句子,因为在一个语段中,各句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各句之间虽用句号等标点隔开,但它们如链条一样,一环套一环。有的句子之间还用上关联词语,扣得就更紧了。但语段与一般的多重复句又不同,它是一个个句子组织起来的,各句中间有句号或问号或感叹号  相似文献   

15.
3.找中心句.有的语段主要意思明显集中在一个中心句上,它往往在段首或段尾,因为议论、说明某事物,往往开头先提出观点或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句群句群,又叫句组或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例如:①(一)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也起了防护作用。(二)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其间中卫县沙坡头一带.风沙尤其厉害。(三)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四)有关部门在一九五九年成立了沙坡头治沙站,进行固沙造林的工作。(五)这一工作已提前完成。(六)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  相似文献   

17.
“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文心雕龙》)这段话是说文章是由“单句”和篇章(段落)构成的。但实际上在“句”“章”之间还有一个小层次,就是“句群”。它是文章思想整体中的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的单位。它借助多种手段又为篇章总体服务。准确地分析句群中心意思,不仅是理解全文的基础,也是运用多种知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一项有意义的训练。学生凭语感概括,多不准确,又不得要领;书刊中的分析又多着眼于结构,很少涉及句群中心。本文想通过一些实例谈谈如何运用语法、修辞、逻辑、篇章等知识分析句群中心的问题。 (一)运用语法知识分析句群 弄清句数,分清结构,提炼句意,综合归纳,是分析句群的一般步骤。有的句群比较简单,句意一经弄清,中心就昭然若揭。如高中语文第四册《讲讲实事求是》的第一段,由四句组成。用分析单句、复句的方法,提炼出每句句意:干什么都为的是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中“睡”字意思为○ ①打瞌睡 ②睡觉 ③睡着 ④思考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①选贤与能,讲信 睦。 ②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③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④责毕收乎,来何疾也?3.“颖”字的形符是○ ①匕 ②禾 ③页 ④贝4.下列辞书中,属于虚词词典的是○ ①《说文解字》 ②《辞通》 ③《诗词曲语辞汇释》  ④《经传释词》5.从形体结构的角度分析,“血”字是○ ①象形 ②…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句群?我认为,句群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合而成的、句子间联系紧密的、共同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的一组句子。句群也叫语段,还叫句组。那么,句群与自然段的关系如何?■群和自然段,都是能独立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句群,就是意思紧密相关的句子组成的语言单位,句与句之间要以句号,叹号、问号等表示句意结束的符号作为标志。每一句群都有一个中心意思,这是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连缀起来的语言片断,句群也叫语段。或叫句组。句群构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靠语序;如: (1)两边是黑黝黝的群山。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南边是隐隐约约的古城和城上的女墙。北边是一条路,沿了延河,蜿蜒过蓝家坪,狄青牢,直通去三边的阳关大道。(吴伯箫《歌声》) (2)我这时突然感到一阵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鲁迅《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