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了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对各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了链接发布。这是教育部首次组织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和举措,对进一步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强化以生为本,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2013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75所直属高校公布就业质量年报,通过对其监测发现,总体而言高校就业质量年报得分在逐渐提高,尤其是公信力指标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不可避免地依然存在缺少对就业质量、就业趋势的分析,缺少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缺少信息监督机制等问题。为提高就业质量年报科学性,真实反映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就业情况,应切实做好完善监测指标、加强监测公信力,统一统计口径、严控数据来源,出台配套措施、防止就业质量年报沦为"无牙的老虎",信息公开需注重"便利性"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起,高校要编制和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通知要求,各高校应在本校校园网、就业网、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或其他媒体上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要反映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基  相似文献   

4.
基于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分析,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与发布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从质量管理的视角和问题入手,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必须加强制度化、社会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5.
评价高校的就业工作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技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技术应用型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所以为了详细地掌握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翔实的数据,以及实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提高的目的,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价值,高校应当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7.
英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监测运行机制已经比较完善,这一点可以从其监测主体、监测内容和监测流程三个维度窥见一斑。从就业状况监测的组织机构来看,完善的各级组织机构在监测过程中各负其责;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项目和高等教育统计署监测量表等;就业状况监测的操作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检验与分析、状况评价、监测结果发布与使用。英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体制建设、监测指标和方法完善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价和反馈工作现状,提出了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价体系的设计分析以及评价工作流程。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的内容和机制的建立方法进一步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就业率的关注已经转向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注。国内外已有一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这些评价指标多以大学毕业生满意度为视角,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概念与内涵不清晰,就业质量标准不规范等。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进行述评,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四维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教育需求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办学主体的各级政府,也包括各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因此,评价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体也应是多元的.三方满意度评价是指作为高等教育需求主体的政府、毕业生、用人单位等三方共同参与的、把就业满意度作为检验就业质量标准的评价.本研究根据顾客满意理论,分别从政府、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满意度的角度,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对各项指标内涵阐述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因素权重,为科学、客观、全面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比较全面地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真正实现高校毕业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2.
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就业指导中心2003年4月4日授权公布了200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本次公布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是截止到2002年7月和截止到2002年12月的数据。截止到2002年7月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5%~100%的高校: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0%~95%的高校: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石油大学(华东)、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  相似文献   

13.
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指标单一、忽视评价过程、评价缺乏公平公正等问题。明确界定毕业生就业概念、加强就业指标多维度选取、完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功能、建立多层次就业监管机构等是完善我国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是能够全面揭示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市场规律的一项专门性工作,是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推进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抓手。伴随着高校并轨制改革的推进,1999年教育部首次对各高校就业率进行排名,该举措被认为是就业统计工作的开始。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市场逐渐"饱和"并出现了就业难问题。迫于就业率排名的影响和就业形势的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问题不断出现,社会公众对就业统计工作的认可度越来越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就业统计工作自身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一次性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两个时点难以满足多元化就业方式,动态的就业过程难以用静态的数据反映,就业统计时间本质上就违背就业市场规律。二是就业协议依据和实际就业依据的制度设计本身是科学的,但这些数据的提供需要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积极参与,由于缺乏对他们的有效约束,很难及时准确的提供就业数据,就业统计方法缺乏客观依据。三是就业统计指标应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完善,这方面的更新不够及时、内容不够丰富,导致就业统计指标不够科学合理。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必须基于准确、科学的就业统计:一是要构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和社会第三方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努力构建人人关心统计、人人参与统计、人人监督统计的良好格局。二是要善于借鉴国际成熟的统计经验,就业和失业统计的口径要与国际接轨,就业时间和空间的划分要与国际接轨,合理划分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的职责,形成对统计口径的科学界定。三是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不断细化就业统计指标的内涵,不断丰富就业统计指标的内容,根据统计结果实现对数据统计、形势研判和效果评价的目的分析的同时,积极探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工学院为例,对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从六个层面建立起了一套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就业率、重要需求、就业结构、用人单位认同度、毕业生主体、社会美誉度,为地方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有效的方案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做好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通知提出,今后教育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切实抓好所辖高校的 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就业率来考核、评价、推动和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各地要按照经 济 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适时调整毕业生就业政策,改善和优化毕业生就业环境,提高本地区 毕业生就业率。高等学校要着力改善毕业生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反 馈的信息,加大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力度,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通知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和各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基于32所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高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就业方式偏好、就业地域偏好、就业单位性质偏好和就业单位行业偏好。从就业方式来看,高校本科毕业生明显偏好于"国内升学"和"国(境)外留学";从就业地域来看,高校毕业生明显偏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高校毕业生主要偏好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等机构和单位;从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来看,高校毕业生主要偏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导致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就业地域、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单位行业等方面存在就业偏好的成因:一是"985工程"高校毕业生具有相对优越的人力和社会资本,二是"985工程"高校良好的社会和学术声誉,三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典型的二元分割。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偏好,毕业生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风险防范意识,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政府要努力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反映,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滞后的应付代价.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机制、供给机制和匹配机制三个关键环节错位的现象还很普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进路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导向,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责,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形成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揽子"措施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宣传高校信息化建设成就,从本期开始,我刊将通过Alexa及时地搜索出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的世界排名,用数据刻录历史,以杂志的视角与广大读者共同见证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今年,75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了2013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建立高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文分析了这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发布质量,提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 的原因,并为规范质量报告发布、提高质量报告的质量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