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有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而我却给家长布置作业。因为在工作中我看到不少幼儿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例如在生活上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孩子;在学习上则强要求、高要求,强迫孩子学这学那。为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我们曾尝试过各种做家长工作的方法。但由于我们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有一定的困难;开设家教宣传栏,与家长口头交流等方式对于接送孩子的家长能起到一定的作  相似文献   

2.
为家长解忧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他们的家长对我说:“孩子总是要父母陪睡,这要耽误我们不少时间,您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了给家长解忧,我向孩子们讲了不少有关的故事,但是效果并不好。后来,我编了一首儿歌《乖孩子》,其内容是:“乖孩子,乖孩子,自己脱衣上床睡,不用爸妈陪,也不乱踢被。”孩子们很快就学会念这首儿歌了。我要求他们回家念给父母听,鼓励他们做个乖孩子。次日,我就逐个地问送孩子来园的家长,谁不要爸妈陪睡了,并在班上表扬这些不要父母陪睡的孩子,奖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这样,  相似文献   

3.
目前,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普遍优越。独生子女占幼儿的绝大多数。因为年龄小,在家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存在羞很强的依赖心理,家长们热衷于早期智能开发,而对幼儿情商教育普遍不重视。家长的娇惯和教育的薄弱,导致部分孩子从小就不愿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同时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知识传授,以能背多少诗、算多少题、识多少字来衡量教育效果和孩子的聪明程度,经常出现为背诗、解题、识字、写字而要求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强迫孩子死记硬背。这些要求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他们接受上的消化不良,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孩子厌恶学习,丧失自信心,从小就背上了自卑的包袱。  相似文献   

4.
我曾一度认为,家长每天都要来园接送孩子,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当面交流,再去家访纯属多此一举。但是,当我们走进孩子家庭,才发现幼儿的家庭情况和幼儿的具体表现竟是如此复杂多样。因此,我们针对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给予家长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一、对于在认字、写字、计算方面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我们主要向他们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告诉他们过多、过急的要求会导致孩子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信心的危害,同时向他们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二、对于认为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家长,我们着重向他们宣传家园配合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将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三、对于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或教育方法不当的家  相似文献   

5.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的关心多,爱护多。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应该爱自己的,吃饭、穿衣等事情家长帮自己做也是应该的,很少有孩子想过去爱老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和周围的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一、让孩子了解爱意味着什么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先让幼儿轮流谈谈“每天家里人要帮你做什么,家里谁最喜欢你,他们是怎么喜欢你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好。讲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7.
早期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幼儿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家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怎样使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形成有效互动,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呢?我们在亲子园进行了以下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读懂孩子,使他们的爱更具有教育意义我们在活动中发现,家长在育儿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缺乏对孩子身心特点的了解;对孩子过度保护和娇惯,忽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亲子游戏的时间、空间少,  相似文献   

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年龄越小,家长的言谈举止对他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幼儿园必须与幼儿家长沟通,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他们形成“合力”,对幼儿实行多元化的协同教育。 不同的家长,性格、心态、素质会有所不同,所以,我在组织家长学习幼儿教育、幼儿心理理论的同时,还与家长进行“个性化”的沟通,以便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促使他们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有的家长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我们就把他们吸收为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我园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交流育儿经验,并由家长代表将家教经验整理成文,在家长园地中刊出。这样做不仅使在园孩子的家长  相似文献   

9.
如果教师和家长在教给幼儿知识时,不考虑其年龄特点,硬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认为学得越早、越多、越深越好,其结果只能事与愿违。就拿教幼儿识字来说,我认为,不应该教幼儿识字。理  相似文献   

10.
学会分享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家长的呵护,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师应寻找原因,积极创设环境、树立榜样、创造机会,让家园互动起来帮助幼儿学会分享,感受快乐,让分享在幼儿心中扎根。  相似文献   

11.
笔者针对幼儿班里的“老大”行为从多方角度加以分析,认为:从家长的角度,家长的溺爱导致孩子的骄横,因此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要一味的满足和包办代替;从孩子看,“老大”行为意识浓、性格粗暴。可以为他们树立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从教师看,教师应结合幼儿特点创设环境,帮助幼儿改正缺点。  相似文献   

12.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仍然平平。是孩子笨还是家长做得不够?我说都不是。凡事皆有个度,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结果却走向过度教育这个极端。过度教育,指对孩子的管理、干预、限制、约束过多,或对孩子要求过高,让孩子接受不适合他们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教育。这一般有两种情况。在溺爱型的家庭中,家长在生活上过分疼爱孩子,在教育上要求孩子按家长的意志去做,很少照顾孩子的自身特点。孩子娇生惯养,倔强、任性、依赖性强,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在专制型家庭中,家长教育孩子主动认真,但不懂教育方法,对孩子过分严厉,过分干涉。孩子在家长面前缩手缩脚或言行不一,像条“虫”,在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把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也就是英文的“NO”(不)当作“维生素N”来看待。心理学家认为家长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对孩子非常不利的。专家建议家长要常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不过“维生素”补得过多,补得方法过于生硬同样对孩子不利。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家长是如何合理地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的吧。1、不要过度使用“不”这一字眼。孩子最反感的就是“不”这个词。西方家长会试着用别的方式而不是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常他们会这样“圆滑”地拒绝孩子:“你知道我想让你这样做,但这次不行,因…  相似文献   

14.
孩子开学就上六年级了。5年来,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前几天到学校开家长会,我竟沾了孩子的光,一起开会的家长说我“教子有方”,非要我谈谈是怎样辅导孩子学习的。这真叫我犯难了。我并非“保守”,而是确实没有那么“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除了遵照老师的要求,按时给孩子的作业或试卷“签字”外,恐怕极少对孩子说过这道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幼儿在“感恩”情感方面的情况,笔者曾对自己所教的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家长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比如说,爷爷、奶奶或父母生病了,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究其原因,就家长而言,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就幼儿教师来说,在幼儿园课程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再加上幼儿教师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较少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宋伟 《山东教育》2003,(33):41-42
关心孩子的成长正是父母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现代教育观要求家长要在爱中学会科学地评价孩子。科学评价幼儿是家长教育幼儿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掌握科学评价幼儿的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近几年,我班在指导家长开展对孩子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一、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要教育孩子,我们必须让家长懂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利用家园联系窗口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本年龄段应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  相似文献   

17.
像成人一样,所有年龄的孩子都需要时间和理解能力来经历死亡事件。幼儿对死亡过程的认识与成人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对死亡的理解与死亡事件发生时幼儿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了解孩子是怎么构建“死亡”概念的,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感受和经历作出更加敏感的反应。此文概述了孩子是怎么理解死亡的、与孩子讨论死亡问题的具体策略、及家长与教师帮助孩子走出悲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相对富足的加拿大,“小皇帝”却并不多见。加拿大的家长们是如何不让孩子成为“小皇帝”的呢?必要时就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加拿大许多家长明白:面对物质欲望越来越强的幼儿,最明智的对应方法便是:学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不”。当然家长也不能绝对化地对孩子的正当要求置之不理,因为有时候索要也是他们想要和大人沟通的一种手段。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能力。让孩子明白家庭里不只有他一个成员。应该告诉孩子:家里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兄弟姐妹,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分享权利,而他只是因为尚且年幼有时需要得到大家的照…  相似文献   

19.
这位家长朋友,请你放心,别为你的孩子发愁。我认为你的孩子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幼儿。信中所列出的一些表现,也是正常幼儿的表现。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一下: 信中所说“注意力不集中”,这是4岁左右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他们往往不能按照成人的要求去集中注意。你要他们注意听  相似文献   

20.
我想给已送孩子入幼儿园或准备送孩子入幼儿园的家长们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做一个好家长。1.接送孩子时,真诚热情地向老师问好向老师问好,既表示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这对促进老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之中肯定会起积极作用:同时,又是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身教"和"言教"的好机会;还可以融洽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更有利于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