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项目的启动与实施,有助于提升高职师范生培养质量与规格,为培养数以万计的卓越教师奠定坚实基础。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视角探索实践卓越教师培养,契合新时代师范生培养育人内涵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岗位标准与课程设置衔接不畅、课程教学与考证竞赛融通不足、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岗课对接、赛教互促、以证定标,实现改“课”、促“赛”、获“证”,厘清“岗课赛证”融通逻辑关系,助推高职卓越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帅  于洋 《现代英语》2023,(23):20-22
文章在总结“卓越教师”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首先探讨在“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针对师范生教育具体化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其次,为实现“卓越教师”培养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应根植育人目标,培育高尚师德;丰富文化语料,厚植文化素养;立足教学实践,示范教育教学技能,以期在新时代,大学英语能在教师教育培养方面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卓越教师成长规律,职前教师教育应着力于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为其成长为卓越教师奠基.师范院校应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以培养卓越教师为价值追求,通过创建师范生学习社区、构建全实践育人体系、引入校友资源等途径,突破学科课程、专业实践、校园文化等的制约,提升师范生的学科智能、实践智慧、卓越品质等卓越教师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经历了由“旧三级”向“新三级”的大幅度转型,转型期的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为卓越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奠定了政策及实践基础.但是,面向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我国在师范生的招生与学制、优质中小学协同培养、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等方面仍存在政策瓶颈.突破这些政策瓶颈是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的优先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符合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实现职前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卓越教师表现出突出的综合素质,其专业成长的个人特征集中表现为形成教学信念、教学兴趣、反思能力、知识管理的能力以及突出的教学能力.要培养出卓越教师,职前教师教育过程必须坚持“理论到实践”与“实践到理论”相结合的路径;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改革卓越教师培养机制;增强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陕西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已有两年时间。本研究以2015级和2016级卓越地理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掌握卓越地理师范生自我认知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掌握其他地理师范生和教师对卓越地理师范生的评价。然后基于地理师范生自我认知和公众评价的差别,探讨公众视差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卓越地理师范生培养现状做出评价,对卓越地理师范生培养方案提出建议。从卓越地理师范生的学习效绩、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衡量,陕师大卓越地理师范生培养计划实施两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卓越班的中期考核中,部分指标的合理性存在争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二次选拔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全面有效,有待优化;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和学习时间各自所占比例适宜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精湛高超的教学技能是卓越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特质,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灵活掌握与专业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存在密切关联。文章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背景,针对师范生实习与培训的课程评价进行研究,旨在优化师范生实训课程设置,提高师范生个人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肖雪梅 《教师》2023,(7):117-119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强调全面保障、持续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此背景下,可推动师范生自身资源开发。文章分析了卓越教师视角下开发师范生自身资源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卓越教师视角下师范生自身资源开发要求,从过程性学习经验的内化、可预见性习惯的培养和个人魅力的提高三个方面提出了师范生自身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重学科专业知识轻教师教育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是当前我国地理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地理教学技能是卓越地理教师的基础性特质,本文就卓越教师计划背景下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进行了阐述,对促进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达到卓越教师计划的预期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培养卓越教师已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教育部也全面启动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阜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全面阐述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评价和反馈体系。提出在今后的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目标多样化,体现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阶段性、渐进性和系统性,尝试三导师制,推进专业综合能力达标考核和师范生教学技能达标考核。  相似文献   

11.
大力培养高素质师范生,为基础教育输送优良师资,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的重要任务.合肥师范学院积极探索“卓越教师”培养的新模式,将高起点、综合化的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到学科专业教学中,将“分层次渐进式全程化”的实践实训环节“叠加”到理论教学过程中,紧密与地方中小学合作施行“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校内”与“校外”的双向指导,探索着一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叠加嵌入”的卓越教师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学做合格师范生——学做合格教师——学做卓越教师——实践出真知,这四个阶段是每一名师范生走进教师生涯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路上我们应学会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提升,一步一步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13.
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代,基于师范生培养体系中政府、院校、雇主、研究者4类主体视角,文章运用扎根理论从国家关于卓越师范生培养要求、一流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要求、中学骨干教师关于高素质师范生的认识、学者就高素质师范生素养探讨的4类文本中,构建出以现代公民素养、教师专业素养、卓越发展素养为一级类目的高素质师范生素养结构体系。该体系相较于已有师范生素养框架,具有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包纳多重角色赋定、突出意识培育与理念建构的超越性特色,可为新时代高素质师范生培育提供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似乎都未能摆脱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师范生进行教学专训的核心阵地,对师范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这门课程既不能以理论思辨的深刻性来吸引学生,又由于缺乏具体的教学情景显得抽象枯燥而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我国许多师范院校都开展了"卓越教师"的培养,这种"卓越教师"培养实质就是培养出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师范生。"卓越教师"的培养必须以正确的理念做指导,以师德培养为先导,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个性发展为目标,同时应做到在教师教育的活动中养成师德,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内外激励的环境中实现"卓越教师"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6.
学生"核心素养"是全体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构成他们"成为健全人"基础的"少数关键素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诉求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目标既包含教师作为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以及专业价值取向上的"自我卓越",还包含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帮助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方面所展现出的素养及其外化程度,也就是教师的"专业卓越"。在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方法和路径选择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既是"卓越"目标的具体化,也指通向"卓越"的具体模式,它包含"培养全科小学教师"和"全科培养小学教师"两个层面的含义。"全科"既指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也是一种师范生培养的模式。在实践中,尤其应该注重在整合课程学习中提升师范生的跨学科学习素养,培养他们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并注重师范生(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18.
掌握娴熟的教学技能是师范生成长为卓越教师的重要保障,如何应用微课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微课的涵义,探讨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利用微课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具体对策.微课也适用于在职教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以往高校与中学合作(U–S合作)过程中“单向”或“分离式”的误区,U–S合作应把促进大学教师、中学教师(职前职后)的专业成长作为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合作,成功构建高校与中学、师范生(职前)—中学教师(职后)—大学教师共同受益的“大中学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即是大学教师、中学教师(职后)、在校师范生(职前)共同构成的,以各种教育任务为载体,以促进各方面全面成长为目的,以“主动、尊重、开放、共赢、引领”为原则,通过合作、交流、沟通、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而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团体。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建立“大中小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开展了以培养卓越教师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大中学联合教研与培养机制建设,初步达到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师范生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及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与职后培训模式创新,是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缩短师范生专业成长周期,保障教师职前职后专业发展无缝对接,迫切需要高师院校在师范生职前培养及职后衔接上有更多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笔者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为例,介绍卓越教师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基于高师院校对接师范生培养与在职教师发展路径与策略的案例,以期为当今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及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