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都柏林人》呈现出了个体、社会和景观三个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文本中的空间描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实体,表达了乔伊斯对城市的深刻理解,揭露了都柏林令人窒息、毫无生气的社会现状。这三种空间成为了小说中的一种指涉系统,共同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瘫痪城市的全景。  相似文献   

2.
空间批评主要涉及文学作品中的景观和空间、空间的社会属性、空间的文化属性和空间的身份属性,文本中的空间是一种多维意义的指涉系统。司各特在其作品《艾梵赫》中通过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的描写表达对犹太人所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怜悯以及对犹太人在以基督教为主流宗教信仰下生存的忧虑。  相似文献   

3.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集,小说集中的故事围绕着都柏林的角角落落展开形形色色人物的人生。本文通过分析小说集中几个故事的空间设置,发现在都柏林这座城市的大背景下,教堂、海边,以及节日庆典场所正逐渐被世俗化,宗教信仰逐渐失落,人们生活在精神瘫痪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都柏林人》是英国现代派文学巨匠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力作,而《小城畸人》则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大师舍伍德.安德森的成名之作。这两部小说均因为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和对现代主义写作技巧的尝试和探索而在出版伊始就引起轰动。《都柏林人》揭露了都柏林的麻痹和瘫痪;而《小城畸人》则展示了美国中西部小镇温士堡单调、沉闷、压抑的生活氛  相似文献   

5.
《死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精神瘫痪"在《都柏林人》一书中贯穿始终.本文探讨"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瘫痪"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依斯早期的作品<都柏林人>所反映的重要主题.作者通过揭示19世纪都柏林狭隘瘫痪的社会现实,和此种社会环境对都柏林人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来表现主题,他对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内部性格和精神品质的剖析和展现,使"瘫痪"主题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更深入细致的表现.<痛苦的往事>中主人公达菲先生是小说集中都柏林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对这一人物进行剖析,并从他所代表的成年都柏林人的精神生活入手,来解读和分析小说集主题"瘫痪",进一步展现"瘫痪"在人物内在精神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瘫痪是《都柏林人》的主题,而其中女性的生存状况更是难以忍受。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所受的压抑,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自由只能是一种幻想。结合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文还探讨了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尤利西斯》在都柏林文学地图的构建中运用了血循环的设计。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叙事线索锁定了小说所要聚焦的城区范围和景观布局,体现了作者对都柏林这座瘫痪之城的病理学考察。  相似文献   

9.
“时间空间化”这一批评术语为各类研究者所使用,但他们的理论来源与所指意义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詹姆逊针对后现代社会时间体验的扁平化与空间化现象,提出“时间空间化”概念用来揭示后现代文化弊病以及对历史意识缺席的批判。第二,“时间空间化”是王建疆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建构的“别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涉一种杂糅共谋且有待超越的当代社会发展形态并兼有理论自觉意味。第三,“空间时间化”作为与“时间空间化”相对应的概念在叙事研究的批评絮语中创生,被借以描述一种独特的现代空间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借助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关于家屋的空间理论,可知《都柏林人》中《死者》一文中家屋内外空间富含象征意义和相互联系。温暖、热闹、怀旧的屋内象征了都柏林的辉煌过去,而屋外则影射寒冷、死寂、残酷的社会现实。通过塑造这两个空间,詹姆斯·乔伊斯奠定了《死者》阴郁的基调,暗讽了都柏林人麻痹的生存状态,更揭示了众生无法摆脱的死亡母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空间理论视域为引导,分析了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对主体所处的外部城市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的个性化书写和建构,以及这种独特的空间建构对处在该空间的都柏林人主体身份的影响,认为正是受都柏林这种混乱、黑暗、失衡的物质和文化空间的影响和挤压,才使得都柏林人呈现出焦虑、孤独、迷惘的主体体验,集体迷失在混乱的都柏林。  相似文献   

12.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都柏林人》的第一个故事,《姐妹》包含了瘫痪、腐败、死亡这三个后来在全书中不断重现的主题。正是这些主题把这15个短篇故事贯穿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姐妹》就是《都柏林人》的一篇导言。  相似文献   

13.
房间构成当代女性创作中的一个主题意象,女性作家在书写房间意象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自身生命时空寓言的阐释。当代女性小说中的房间意象具有丰富的意义指涉和多重意蕴,本文从物质生存空间、精神独立空间、身体写作空间三种维度对房间意象的多重隐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在乔伊斯的作品中,一大艺术特色就是其对象征这一写作方法的灵活使用。《阿拉比》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故事简单却含有深刻的象征寓意,深刻揭示了20世纪初都柏林社会的精神瘫痪。本文拟从象征手法的运用来深入挖掘该作品的隐义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说集《都柏林人》以“瘫痪”为主题,讲述了在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都柏林社会,主人公们与瘫痪社会的抗争注定失败,最终获得“精神顿悟”。本文将以其中的《阿拉比》为例来分析“瘫痪”主题和“精神顿悟”。  相似文献   

16.
康拉德在他的代表作《黑暗之心》中表现了人性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本文将从空间理论中的景观空间、个体空间、社会空间三个因素来阐述康拉德所要表达的人性沉沦主题。  相似文献   

17.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反映弥漫于社会生活中的瘫痪状态。作品运用精神顿悟手法,使这一主题得以充分展现。乔伊斯在爱尔兰精神解放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文本的空间是一种蕴含多维意义的指涉系统。从空间批评的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名篇《去19号房》,分析小说中空间意象的作用,可体现出小说借助空间意象传达大自然沉默的力量,让身体的感觉进入意识,进入人们反思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未来世界的社会形态是科幻影视作品热衷构建的图景。在科幻电影的世界奇观的表象之下,往往隐含着深刻的现实指涉性。电影《极乐空间》的科幻的背景与现实社会的深刻的反思有机统一,是美国电影中普遍存在的社会思索倾向的一种体现,电影中体现人类情感的悲观与乐观的有机统一,对现实世界贫富不均的隐喻与现实指涉。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理论属于空间批评的一部分,文学与城市的双重构建关系让我们在文学文本中看到更加清晰的一个城市的意象。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代文学大师,他用毕生精力书写他的故乡都柏林,1914年他发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这十五篇短篇故事看似短小平淡,但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现代城市的状况和城市中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在乔伊斯看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是畸形的:贫富的两极分化,因欲望而导致的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等等。文学中的城市是现实城市的影子,也是对现实城市的再现,本文拟运用城市空间理论,通过一系列城市中最典型的空间形象——窗户,房子,街道,花园,酒吧等对《都柏林人》中的《姐妹》《伊芙琳》《一小片阴云》三篇文章进行分析,从而一窥城市化对都柏林的影响,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