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制造?从2007年11月3日起,“2007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道”活动在欧美和亚洲的经济中心城市展开,这个活动由中国贸促会主办和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合办,历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和经济年度人物的资深评委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讲坛,向世界宣讲中国制造,力挺中国制造,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进行了跟踪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央视英语频道于2000年9月25日开播,当时的口号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2004年口号更改为“中国和世界的窗口”,并首次聘请来自澳大利亚的艾德文担任主播,人称“洋主播”。艾德文称这是中国媒体全新的国际化形象,他本人作为央视首位洋主播也标志性地成为央视新闻传播国际化路线的一个开端。  相似文献   

3.
声音     
盖茨和巴菲特捐出了个李嘉诚。——谈及世界第二富豪巴菲特最近把370亿美元投入盖茨慈善基金一事,香港学者张五常拿李嘉诚的身价作比,表示叹服显然,他在出国上花费的时间与在国内下降的人气正好成正比。——2005年3月到2006年4月之间,英国首相布莱尔一共出访22次,高涨的出国开销引起了民众的不满。一位自由民主党议员如此评价中国把最好的科学家都集中到研究院进行科研而不接触本科生,这种模式不利于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Merry 《职业圈》2014,(4):143-143
正如巴菲特(谈到股票大家都会提到的人物)在评价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写的书《聪明的投资者》时所说的一样,取得投资收益多少既取决于你所具有的能力也取决于当年股市的愚蠢程度。  相似文献   

5.
触摸时代脉搏,关注全球经济文化走向,了解国际间的合作发展进程是本刊开办"高端对话"栏目的宗旨。自栏目开办以来,先后有贵州电视台的《论道》和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的十几场节目走进本专栏。在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后,人们对奥运寄托了太多的期待,希望房地产市场繁荣、股票大涨、旅游火热,然而,这些目标似乎并没有顺利实现,什么原因让这些预测失灵·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经济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记者电话连线与著名国际投资大师安东尼.阿格塔米尔的对话,为我们了解中国的后奥运股市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对此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敬请大家关注"高端对话"栏目,并请各相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线索,以便我们把此栏目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1,(6):64-64
《提问2011:中国百姓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 该书是央视财经频道邀请各部部长、各领域专家,解答网民提出的十大问题,包括:通胀能控制住吗?收入分配差距能缩小吗?我能放心消费吗?我能住有所居吗?中国股市还有多少机会?我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吗?  相似文献   

7.
触摸时代脉膊,关注全球的经济文化走向,了解国际间的合作发展进程是本刊开办“高端对话”栏目的宗旨,自栏目开办以来,先后有贵族电视台的《论道》栏目和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经济半小时》走进本栏目。 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期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全球一亿多人深陷贫困之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周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在这场挑战中,中国的粮食市场会不会受到冲击?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否存在隐患?近日,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就这些问题独家采访了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失先生。专家的深刻解读,为中国人消除了疑虑。我们对此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 敬请大家关注“高端对话”栏目,并请各相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线索,以便我们把此栏目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刚刚为中国资本力量对世界的影响而备受鼓舞时,这两天就经历着惊心动魄的股市大跌,而且这次大跌是和美国次债危机形成的“波长”震荡走向图表搅在一起了,但大家又普遍不愿相信中国资本会被这样牵着走。中国自身是一个大的自需市场,而且在资本市场运作上,中国政府也越来越成熟,水皮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在今年初的“水皮杂谈”中,对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博弈充满信心,对奥运后的中国充满信心,更重要的是他的几次“灵验”的预言,令人对他的分析连连称是。水皮在与编辑部的连线中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庚 《职业圈》2014,(16):54-56
犹太民族在经过两千多年失去祖国和家园、屡遭劫难,过着四处飘泊的散居生活.但是近代犹太人在商业经济的舞台上却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并且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价值观、经营哲学.虽然犹太民族约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0.3%,但在全球最有钱的富商中,犹太人约占一半,他们操纵和掌握着世界经济的杠杆.很多犹太商人在演绎着财富的神话:石油富商洛克菲勒、金融资本家索罗斯、全球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华尔街著名的金融王子摩根、被誉为红色资本家的美国“经营之神”哈默、承办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尤伯罗斯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原因。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财政部3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持有美国国债8890亿美元,比上月减少58亿美元。中国仍是美国最大债权国。美国的决策者们渴望找到对中国赖账的办法,而又不能直接向债权国提出免债,则变相的赖账,既要求债权国的货币对美元升值。  相似文献   

11.
王金彪 《职业圈》2007,(6X):31-32
中国的股市进入了大牛市时期,很少有学者对中国股市的特征进行研究。文章阐述了中国股市的本质特征,对2007年下半年的股市走势做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当巴菲特和盖茨来华举办慈善宴会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猜测他们此行的真正意图是"劝捐".因为,他们刚刚结束在美国劝捐活动,成功地让40位亿万富豪承诺死后捐出半数的财产. 我和比尔·盖茨在北京一家酒店会晤,两人交流了两个多小时.那次见面对我的触动很大,在西方富人回馈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在中国只有1%的富人选择回报社会,两者的差距似乎过大.当时比尔·盖茨邀请我赴京会面的主要目的就是商量怎样把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好.我决定在中国富人圈中率先站出来,以促进更多的富人投身中国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可谓风云四起——央视经济频道十年打造的“年度经济人物”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让人们触碰到这个时代的经济脉搏;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从媒体的责任以及媒体的眼光出发,展现出媒体的价值取向;《南方周末》评选的“年度传媒人物”,则以另一种角度碰撞着社会的良知和正义。本专栏中的人物,有的是名牌企业的打造者,有的是以一种精神感动了社会的个体劳动者,有的是在政府机构履行职能的公务员……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以自己的行为或业绩影响着中国某一方面的建设进程,同时,作为行走在东西方交汇点上的人物,也都有自己的沉淀和思考。敬请大家对此栏目给予关注并推荐稿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媒体之间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各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象征.各国媒体部在国际话语权方面展开竞争。央视财经频道自2009年8月24日开播以来,在理念和实践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票市场十余年的发展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曲折.由于制度设计中的严重缺陷,阻碍了中国股市在寻求富有效率的增长道路上的积极演进.文章阐述了中国股市如何转"危"为"机",变"内卷"为"外卷",实现有效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魏雅华 《职业圈》2006,(7):15-16
股市看点:进入2006年,中国股市一扫之前的颓势,出现了起伏不定的势头,百姓重新焕发投资股市的热情。部分人可能还对过去一连几年的熊市心有余悸,怀疑股市暂时的复苏只是昙花一现。2006年5月8日,中国股市的特大牛市行情如山洪暴发般地,这轮行情能走多远?为此,我们特别邀请著名经济评论家魏雅华先生为读者就股市的爆发作详细点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可谓风云四起——央视经济频道十年打造的“经济年度人物”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让人们触碰到这个时代的经济脉搏;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从媒体的责任以及媒体的眼光出发,展现出媒体的价值取向,《南方周末》评选的“年度传媒人物”,则以另一种角度碰撞着社会的良知和正义。本专栏中的人物,有的是名牌企业的打造者,有的是以一种精神感动了社会的个体劳动者,有的是在政府机构履行职能的公务员……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以自己的行为或业绩影响着中国某一方面的建设进程,同时,作为行走在东西方交汇点上的人物,也都有自己的沉淀和思考。敬请大家对此栏目给予关注并推荐稿件。  相似文献   

18.
双林 《文化交流》2009,(4):20-22
公元1275年,一位威尼斯青年历经4年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元朝的都城大都。在随后的17年时间里,他南来北往,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大半个中国,最后辗转到达被其称为“世界上最华贵的城市之一”的浙江杭州。他就是享誉全球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更加富强的中国和中国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规划了一份自信的蓝图,强调打击腐败、去除落后产能、解决收入不平等和防治污染。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时中国将对世界更加开放。虽然他的报告里没有提到政改的时间表,但他在所做的三个半小时的报告里36次提  相似文献   

20.
4月22日,为期两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落下帷幕。本届年会受到亚洲和世界的关注。香港、澳门、台湾15家媒体机构53人,国外63家媒体机构130人到会报道。彭博社、《金融时报》、BBC等国际媒体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媒体合作伙伴,为论坛进行广泛的海外宣传推广,并派资深记者和编辑参与年会报道。 对参会代表来说,博鳌论坛的意义是双重的。作为全球关注亚洲问题的高层论坛,博鳌是思想库,人们在这里分享经验、智慧,相互激发灵感和思索。同时,政府领导人、商界领袖、知名学者和媒体精英群聚于此,又为参会代表建立和拓宽人脉提供了难得和绝佳的机会。 此文为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特别供稿。从专家与媒体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它背后国际经济领域的风云际会。本刊选编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