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阳》是一首散文诗。读着《秋阳》,如饮一杯低度美酒,淡淡的,却又浓浓的;读着《秋阳》,如欣赏那支世界名曲《秋日私语》;美美的,而又甜甜的。秋阳好美.秋阳也好亲切.用作者的话说:有如“一个老友的笑容或是你故乡的山水”。这一妙喻令人欣喜而又充满温馨。  相似文献   

2.
足音三记     
在天高云淡的秋,在清凉爽洁的秋,在万物成熟、丰收的秋——听一曲秋歌,于足音三记中觅成长之足迹,让你我——我们,所有曾经的小孩都沉醉在如秋般静美丰实的文字中吧。  相似文献   

3.
怀念从前,季节总如歌般行吟。当春来到时,就有“桃之天天”的景致;当夏来到时,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当秋走近时,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情;当冬走近时,会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韵致。  相似文献   

4.
《秋阳》是徐志摩写的一首散文诗。读《秋阳》,如饮一杯低度美酒,淡淡的,却又浓浓的;读《秋阳》,又如欣赏一支世界名曲《秋日私语》,美美的,而又甜甜的。秋阳好美,秋阳也好亲切,用作者的话说:有如“一个老友的笑容或是你的故乡的山水”。这一妙喻令人欣喜而又充满温馨。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惟一源泉。”作家的创作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学生的写作也离不开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从生活中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如观察、调查、采访等,而观察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观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所谓良好的观察习惯,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处处皆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以钻探般锐利的眼光,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同时,观察要与联想相结合,观察是联想的基础,联想是观察的升华。联想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由此物象联想到彼物象…  相似文献   

6.
她,李清照,南宋之奇女子。出身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婚后与丈夫伉俪相得。正当她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时,突来的战争使得她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她一个人处身于乱世中,感叹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落得人比黄花瘦。她的秋愁如茎络般缠绕在心田,稠乱麻密;又如纷飞的大雪撒落在心间,天寒地冻,但她却依然吟出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让人看了感叹万分。  相似文献   

7.
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说:“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劳苦之音易好。”其中“愁思之声要妙”可以在众多的文人墨客的诗词名句中得到印证,“愁”字也构成了诗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众多佳句为人吟诵称道。或伤春怨秋,或离情别恨,或怀才不遇,或国恨家仇,各尽其妙。一、伤春怨秋。李商隐的爱情诗《无题》中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之句,是作者拟想被爱的女子,清晨对镜梳妆时,看到原来浓黑如支的发髻,已经出现了白丝,甚至变得稀疏了,“云鬓已改”,怎能不使人愁呢?她晨起后看到院中百…  相似文献   

8.
周颖 《教师博览》2008,(1):34-35
听肖川老师讲课就如读肖川老师的教育随笔一样,你会听出一种情怀、一种胸襟、一种格局,你会因此而被感动。肖川老师的课如诗歌般美丽,其优美与典雅,会使你有如沐春风之感;又如茗茶之清香,其芬芳与浓郁,又会让你久久回昧不已;还如禅宗之睿智,于“当头棒喝”之下令你顿然悟“道”。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寓惠散文创作,不但保持着宋一代散文成熟而稳定的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时代印记和主体风调,而且还鲜明反映了他自己信手拈来而生发自如,如话家常而启迪灵智,姿态横生而妙合入化,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的特色。其具体反映在“表现放达恬淡的心灵和显豁乐观的胸襟”、“发抒对社会人生的敏锐明睿的识见和启人心脾的哲理”、“轻灵闲适,自然天成而又奇纵练达的艺术风格”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的《秋声赋》和济慈的《秋颂》虽然体裁、风格、艺术手段迥异但都达到了“悲秋”与“颂秋”高度的艺术平衡,结构圆熟精致,主题异曲同工,堪称咏秋双璧。在进行比较鉴赏时,读者除了能够得到不同的审美享受,还会有互释互补之感和一些重要的启发,如不同文学得以比较的可能性和原因。  相似文献   

11.
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我乘着小舟荡漾于赤壁之下。那是一个“壬戍之秋,七月既望”的夜晚。风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是“坐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露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舟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本中编写了许多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经典的民族音乐、戏曲音乐和外国名曲等“高雅”音乐。但在当前,由于以多元艺术因素组成的各类通俗流行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类融器乐演奏、舞蹈、流行元素于一身的音乐,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加之强势媒体的大力宣传和炒作,使之影响更为巨大,以致学生与“高雅”音乐之间竖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墙壁,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不但哲理深奥,而且蕴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旨韵。集儒释道之成,水乳般融于“拳”中,其“中和”思想圆润而突出,给习拳者以潜移默化之功。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导入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导入语的语言要有启发性、感染性与挑战性,力求练达而雅趣,有如“景色初展,鲜花含露”。下面介绍几种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秋之恋情     
春去秋又来,不觉中秋天在热烈的期盼中又翩然而至。那融融秋光,爽爽秋风,艳艳秋色;那丝丝秋雨,盈盈秋水,浓浓秋香;那灿灿秋阳,朗朗秋月,长长秋夜,构成一幅“秋天秋月秋夜长,秋日秋风秋渐凉,秋景秋声秋雁鸣,秋光秋色秋叶黄”的诱人秋景,怎不使人情思神往,留恋陶醉。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首有声有色、情真意浓的现代诗。全诗共六小节,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先具体后概括地进行描写,表现了如诗如梦的秋之美,表达了浓浓的爱秋、赞秋之情。  相似文献   

17.
原文: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相似文献   

18.
走过四季     
四季的心情如水波般荡漾,清澈如净水,热烈如骄阳,飘逸如落叶,冰洁如冬雪。我出生在秋季。对秋,有着与生俱来的眷恋。在深秋的凉风中,享受落叶的飘逸,于是生出了成长的渴望。“善于寻找希望的人,总是能够找到希望的。”即使在秋天也是如此。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秋天的萧瑟,正是新生命的开始。薄纱似的轻云浮在蓝色的空中,吸引着我向远方飞翔。希望装满了行囊,我时刻准备出发。秋的累累果实总让人获得希望,我永远恋着我的秋。春华秋实。春,是细雨绵绵的季节,适合于郁闷的人,郁闷的心情。将烦恼留在沾满露珠的草叶上,把无知抛…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常提倡给学生一把“金钥匙”。然而,万能的金钥匙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而“解剖刀”却随处可见,其用处也比“金钥匙”可靠得多。 解剖之刀,古已有之,如庖丁解牛之刀;当今世界,更为易得,如医院锋利的手术刀,无影无形的γ刀。其用处乃是肢解骨肉,剜去脓疮,割掉痼疾。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离不开以求异性、批判性等为主的这把思维技能“解剖刀”。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达到这一目的,就不能不给予学生这把“解剖刀”,并教会他们有效地使用这把“解剖…  相似文献   

20.
竹,贞而不介,弱而不亏。《诗经》中有“瞻彼淇澳,绿竹依依”、“篁篁竹竿,以钓于淇”之句。《礼记》载:“礼之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可见在上古竹子即具有道德上的意义。王国维说:“竹之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群居而不倚,虚中而多节,可折不可曲,凌寒霜而不渝其色,……使人观之,其胸廓然而高。渊然而深,冷然而清。其超世之致与不屈之节于君子为近,是以君子取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