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涵博 《文教资料》2008,(16):11-12
在李清照词中,梅花意象占有很大比重.关于梅花的创作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无忧无虑的少年.甜蜜中有离愁相思的中年,国难家愁、流落天涯的晚年,正所谓"梅语人生":这些梅花意象真实地记栽着作者丰富复杂的生命情感历程.本文从词人创作的内心境遇和感受来分,拟将其有关梅花意象的词作分为三个时期来展开论述,通过这些梅花意象来触摸李清照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复杂的情感变化历程.并进一步思考"女词人百花之中独爱梅花之由",结合宋代咏梅诗词创作的繁荣之由和梅品与词人人品的对比分析,笔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梅花之品性正如清照之人格情操.词人注重梅花的品质,抓住了梅的风神韵致,以梅自况,表明了自己的高洁.由此领略李清照的人格魅力,感受词人格高韵远的人格情操.  相似文献   

2.
宋代杰出的女诗人朱淑真,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词,在今人张璋、黄畲合编的《朱淑真集》(本文所引朱淑真诗词皆出自于此书)中,“花中君子”梅花是被她吟咏的最多的。朱淑真以她女性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为我们塑造了风格独特的梅花意象,蕴涵了女诗人的丰富情感,尤其是女诗人的孤独情感,在梅意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宋代才女李清照以旷世难逢的才思和女性特有的灵性致力于别具一格的小词创作,树起了婉约派的一面旗帜。格高韵远之寒梅是李清照审美理想的最高典范,它真实地记载了作者不同时段的生命情感历程。李清照对梅花情有独钟,关于梅花的创作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正所谓"梅语人生",这些流传下来为数不多的咏梅词不仅清晰地勾勒了李清照生命情感跌宕起伏的脉络,同时还承载了作者一生丰富深厚的情感精神,是作者生命状态的象征,也是人格魅力的寄托。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被人公认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以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富有创造性地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并透渗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色彩,从而造就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的词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宋代的其他婉约派词人恐难媲美。作为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对梅花特别钟爱,写了不少咏梅词。这些咏梅词都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技巧,借梅花意象表达词人的思想情感。今天,细细品味这些咏梅词,定然会给我们深刻的审美感受和高雅的艺术享  相似文献   

5.
南朝寿阳公主创造的梅花妆经过一代代爱美女子巧手的装点至咏梅大盛的宋代已是摇曳多姿,它扮靓了宋代女性美丽的容仪,更负载着她们生动丰富的美丽生命.李清照、朱淑真两位宋代女性的杰出代表,在她们别具特色的梅花妆里附丽着自己独具个性特征的女性情感经验,记载了生命特定时段运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花有着刻骨的痴迷,她笔下的花数量多品种多且别具一格,尤其痴爱梅花.她的咏花词突破了前人诗词的传统模式,新颖别致.她以自己花一般的生命投入创作,创造了精美绝伦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六首咏梅词的分析,指出梅花记载了词人不同生命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承载了词人一生丰富深厚的情感精神,是词人生命状态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她的"美"。在语文教育中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词作对梅花可谓情有独钟,梅花既是审美主体的隐喻和象征,又是美的理想和追求。词人凭借梅花寄寓了多种情感: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之情;借梅言志,委婉表述自己的高雅之情;借梅喻世,曲折反映忧国思乡之情。一、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之情词人将梅花作为一种形象载体,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进行了诠释。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多情善感,在她与花的对应性观照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0.
在陆游168首咏梅诗中,采用了"一"与"多"的对举(对立)这种艺术手段,"一"与"多"的形态通常是以梅花与它物、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方式出现;部分咏梅诗中梅花数量的多少与情感表达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即梅花繁多时陆游情感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梅花数量较少时陆游情感流露出孤独、寂寞之感。通过陆游咏梅诗中"一"与"多"的研究,对充分领悟诗人坚强面对生活、乐观对待挫折的精神,对深入理解和把握陆游的整体诗风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咏梅词,记载了词人不同生命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是词人人格情结和生命咏叹的凝结。梅花意象表现了女词人对美与生命的追求与爱惜,是女词人的心声,也是民族与社会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22,(1):73-77
晚明文人张大复一生位卑寥落,其小品文集《梅花草堂笔谈》成就较高却影响甚微。《梅花草堂笔谈》既体现了张大复对于自然、生命、世俗情感的敏感体悟,又体现了其特立独行、安贫乐道的不凡品质,是张大复独特人格的生动呈现。  相似文献   

13.
2009年高考浙江语文卷有这样一道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__,"一家"指的是__.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宋代杰出女诗人朱淑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咏梅诗词,其中异彩纷呈的梅花意象既蕴涵着朱淑真内心的丰富情感,又凸现了她高洁的人格力量,还体现了她高尚的审美追求,呈显出一种女性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卢谦 《教学与管理》2006,(12):70-71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相似文献   

16.
朱淑真在封建桎梏下承受着爱情与婚姻给她带来的不幸以及世人的诽谤.在这样一个没有温情的世界里,她唯有寄情于梅花,与之心灵交感、相依相伴,慨叹自己生命的不完满,并表现出孤高坚毅、与现实不相妥协的刚强性格.她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个封建女子残缺的心灵生活以及封建礼教对女性合理追求的残酷禁锢,表达了她对人性、对社会的控诉和谴责.  相似文献   

17.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在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里,她为了追寻梦中的橄榄树而流浪,流浪是为了追寻.她的生命形式是自由的,她的人生踪迹是脱俗的,她的生命存在是本真的.她的散文为她的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作了最美的注解.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女孩,学的是餐旅服务专业.这门专业要掌握的服务技能很多.其中"餐巾折花"这门恬静雅致的技能是她最喜爱的.她想用灵巧纤细的双手,将五颜六色的餐巾折成各式各样的花卉,来点缀西湖的"好山好水".岂料,她使尽了叠、卷、拉、翻等各种技法,可总是折不出一朵像样的"梅花报春".她沮丧极了,丢开餐巾,干脆去游西湖.  相似文献   

19.
梅:宋代女性文学异彩纷呈的审美意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代女性文学异彩纷呈的梅花意象 ,以女性独特的情感经验、审美认知和艺术创造 ,描绘了宋代梅苑别具特色的亮丽景致 ,再现了宋代女作家生命个体独特而又具有时代共性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追梦     
一株红杏出墙来,因为她追寻着春天欢快的脚步;一枝小荷露出尖尖一角,因为她追寻着生命的奔放;一行雁阵翱翔天际,因为她追寻着温暖的朝阳;一树梅花静默地开放,因为她追寻着不屈的坚强;一个渺小的我一路上跌跌撞撞,披荆斩棘,因为追寻着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