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经济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  相似文献   

2.
谢琴  段维 《中国图书评论》2013,(10):114-119
20世纪90年代,当中国图书市场的供求关系由供应小于需求转向供需基本平衡之时,书评也恰好登峰造极。各家报刊纷纷开辟专门的书评或读书版面,连中央电视台也在1996年开设了《读书时间》栏目;《中国图书评论》《读书》《中国书评》《中华读书报》《博览群书》等专门的书评报刊先后面世。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开辟了图书市场繁盛的新局面,然而,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最经济的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每期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字,长的数千字不等。《新共和》周刊每年要评介五百来本新书。出版商十分重视书评宣传,不但每有新书出版,  相似文献   

4.
目前除了一些专业性的书评报刊如《中国图书评论》、《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外,不少报刊也辟有专栏发表了大量的书评。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它表明书评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书评工作起步迟、起点低,书评事业与出版事业未能同步发展,尚不能满足出版事业的形势发展和广大读者的需求,书评没有完全走进读者的生活,成为使他们耳聪目明的参谋与向导。因而书评应有的宣传、监督、批评的导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下面试就各级各类报刊所发表的书评作一个评析。  相似文献   

5.
书评的堕落     
石湾 《传媒》2001,(11):34-34
如今的传媒,很看重书评,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当然很感欣慰。且不说报界有《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图书商报》,期刊界有《读书》、《博览群书》、《书屋》等等专门评介图书的名牌报刊。单就报纸而言,不只是设有专门的读书版,而且在各种副刊上出现的书评也难计其数,几乎随处可见。从某种角度来看,显然是出版业繁荣兴旺的一种反映,或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爱读书,以至有“只要是印成铅字的,什么都读”之讥。如此爱读书,为书评提供了广阔的读者市场。凡是报刊,几乎没有不开设书评版面的。报刊上揭载的面向一般读者的书评称作“新闻书评”,从中文的角度,似不妨理解为具有新闻性的书评。新近兴起的电视书评亦属于此类.总之,主要有别于发表在专业(包括文学)刊物上的书评。那类书评实质应划入论文范畴,不论深浅,大众是不要读的。报刊的书评大都是采用书评委员制度.“书评委员会”由担当记者和外聘评家组成。阵容偏重于教授,意在权威性,但一些教授的生硬文笔往往使书评愈发乏味。委员们两个星期聚会一次,圈定书目。图书是出版社献来的,也有担当记者从书店买来的。记者从中初选百余册,然后评家在三、四个小时里筛选出十几万册,每人拿一册回去写书评.在选书上随意性相当大。  相似文献   

7.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召开的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5月15日至20日在山东济南举行。参加会议的有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门和出版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红旗》、《读书》、《书林》、《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等报刊负责同志,部分出版社和大学的有关同志。本刊负责人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宣部出版局局长许力以、副局长伍杰出席并主持会议。伍杰同志在会上发表长篇讲话,深刻阐述了书评工作的意义,开展书评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当前书评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加强书评理论建设,开创图书评论工作新局面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书评的阵地是报纸、刊物等宣传工具,尤其是大报大刊。可惜,我们报刊用于书评的篇幅少而又少。报纸上即使有一点,大多也属于图书介绍,难得看到尖锐泼辣的评论。至于刊物,除了专业性的读书刊物外,大多数刊物,凡乎无一篇书评。这种情况,希望有所改变。凡属报刊,似均可辟有书评专栏;凡属书评专栏,似均应有相当篇幅,“缩小广告,放大书评”,是功德无量的好  相似文献   

9.
伍杰,1930年生,湖南常德人。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局长、《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主编。现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山路崎岖》、中篇小说《金色的种子》,散文集《点翠集》、《芦苇集》、《溪流》、《花为媒》、《追寻》等。论文随笔著作有《作嫁琐议》、《我的书评观与书评》、《严复书评》、《精神阅读》等;主编有《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小传》、《中国古代编辑家小传》、《中国出版社概论》、《全国书评索引》、《中国百年书评选》、《中国书评精选评析》、《书评三十家》等。自2003年8月起,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上发表“书评家与书评”研究系列论文至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两界的纽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在全国要办好几种以不同读者为对象的图书评论杂志,其他报刊也要重视这项工作。”这是党对出版界的要求,是一项英明的决策;同时,这是出版界和读书界两界共同的愿望和需要。我们的各行各业都有专家。就评论界而言,就有文学批评家、剧评家、影评家……可是,我们听说过书评家没有?要有我们的书评家,就得先有专门的书评杂志。任何专业队伍都是在干中诞生、成长和成熟的。若《决定》的这一任务得以  相似文献   

11.
借全国书评研讨会在昆明召开的机会,《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请大家来此小聚,中心议题是“书评作者谈书评”。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十大出版国之一,每年流通的图书上亿册。好书需要推荐,坏书需要批评,读者需要引导,信息需要反馈。可以说,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图书评论。有人把书评与著述、出版、阅读并列为不可缺一的四种力量,这既是社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系统有序程度的重要标志。遗憾的是,目前社会上对书评重视不够,有的人对书评功能发生怀疑,有的人对书评文章算不算学术论文产生疑义,对中国有没有书评家不敢肯定。在我看来,不要把“家”看得那么神秘,在座的各位书评骨干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书评家。李兴武同志新近出版的一部30万字的《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评述》,也可以说是对近年来引进的西方美学著作的总体书评;王建辉同志写的《书评散论》,就是一部形散而神不散的书评理论专著。汪诚同志多年来为书评奔走呼吁,足可称为书评活动家。我们今天邀请各位畅谈,一方面要向我们的读者推荐一批书评家、书评骨干,同时也愿通过我们的刊物传递你们对书评的感受、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编辑之友·书讯报·博览群书·出版研究·文汇读书周报·书林·编辑学刊·中州书林八家刊物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一、为促进图书出版工作的繁荣,加强出版界与读者间的联系,《编辑之友》、《书讯报》、《博览群书》、《出版研究》,《文汇读书周报》、《书林》、《编辑学刊》、《中州书林》8家报刊,决定在第一、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三届全同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二、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办法:从1989年4月份起,分  相似文献   

13.
一、为促进图书出版工作的繁荣,加强出版界与读者的联系,《出版研究》、《博览群书》、《编辑之友》、《文汇读书周报》、《编辑学刊》、《书讯报》、《中州书林》、《新闻出版报》8家报刊,决定在前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4.
第三阶段,是1985年至今,可以说是书评的初步繁荣时期。 1985年是这15年书评事业发展的转折点。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宣传部认真提倡和重视书评事业。1985年5月15日—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在济南召开了建国以来的全国第一次图书评论工作会议。会上研究分析了书评现状,讨论了书评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确定了书评的方针、任务、内容、发展方向和发展书评事业的具体措施。会后,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85年7月1日批示了《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纪要》。中宣部充分肯定了会议的成就,并要求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总政宣传部、中央宣传系统各单位党委、党组重视书评工作,对《纪要》要参照执行。还明确指出:“目前,图书评论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少宣传和出版部门还没有重视这一工作。搞好书评对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指导读书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希望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认真搞好这一工作,有影响的报刊,要经常发表图书评论。”这次会议对推动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奖活动已经结束,发奖大会于1990年10月28日在杭州举行。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奖活动,是由《编辑之友》和《博览群书》、《出版研究》、《编辑学刊》、《新闻出版报》、《文汇读书周报》、《书讯报》、《中州书林》等8家报刊联合发起的,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由读者投票评选的全国性的图书评奖活动。这一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全国广大读者和新闻出版界的好评,被誉为出版界的“百花奖”。“金钥匙奖”评奖活动自1987年开始,每年一届。前三届分别由《博览群书》、《编  相似文献   

16.
一、为了促进图书出版工作的繁荣,不断提高图书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出版界与读者的联系,《编辑之友》、《博览群书》、《书林》、《编辑学刊》、《文汇读书周报》、《书讯报》、《出版研究》、《中州书林》8家报刊,决定在“1986年度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二、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办法:从1988年5月份起,分别在上述报刊上刊登统一选票(同时刊登各出版社推荐书目),由读者填写后,直接邮寄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北路11号《编辑之  相似文献   

17.
几乎是踩着1978年以来我国学术出版事业复兴的步伐,我国的读书(书评)杂志和报纸“读书(书评)版”层出不穷,为推进著作者撰写优秀作品、出版者编印图书精品、读者选择优良读物,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有效的舆论督导,从而为新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期刊杂志的“书评(读书)栏”虽然起步稍晚,但其卓然一军的积极推动作用却不能低估。80年代前期,我们在中国的学术期刊上,是很难找到书评文章的一席之地的,当日还有一些杂志以“本刊不发书评”而自诩,至于在《征稿启事》中公然要求作者免投书评稿件者也所在多有。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其情形则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为了积极倡导学术书评(专业书评)的风气和切实提高书评的学术质量,《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当代中  相似文献   

18.
’95欧美最佳图书摘自《中华读书报》1996年1月31日海舟子美国《纽约时报书评》杂志以每年评介图书数量众多、文章权威、统计手段先进、编辑眼光“狠毒”而历来为读书、出版界所重视。该刊于每年12月评选出的该年度欧美最佳图书颇具影响。我们特编辑出其最新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图书出版工作发展很快,出书品种迅猛增加,面对众多的图书,读者如何选购图书、选读图书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也为编辑做好书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书评活动和购书、读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书评的作用,通过书评活动使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状况、基本内容、主要特点,还需要编辑做大量的工作。这几年书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图书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出书多,评论少的矛盾仍很突出。编辑重视出书、忽略书评现象较为普遍。 一、书评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二、内容介绍多于评论。我们常常把书评叫作“图书评介”,应既…  相似文献   

20.
书评报刊在各地已办了不少,但广大读者对书评的反映却相当冷淡,甚至有读者直言相告:‘我读书从不看报刊上的书评!’其弦外之音颇令人回味。书评出了什么毛病? 一言以蔽之:患了‘软骨症! 症状之一:吹捧式书评泛滥无庸讳言,各地书评、报刊上刊登的书评充斥了廉价的溢美之词。‘宁说图书百样好,不挑图书一根刺’,似乎已成为书评者的写作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