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懂与信     
何谓“信”?本文特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以及学生对所传授的科学理论的坚信与认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懂”与“信”是一对矛盾,懂是信的前提和基础,懂为信提供可能性;信则是懂的目的和要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之所在。由懂及信,由信及用,才能促使被教育者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马列主义觉悟的提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对立统一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也离不开矛盾的推动作用。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来看,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的任何一个侧面或任何一个步骤,都表现为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在过程中展开,在过程中实现的。这个过程就是把我们社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活动,即教师施加影响、实施教育的活动和学生接受影响、内化、外化教育信息的活动。政治教师、学生以及一定的教育环境构成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知"与"行"三对特殊的矛盾。这三对矛盾解决与否,将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否实现新的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这三对特殊矛盾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么解决这三对矛盾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探索和钻研,总结出了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教育,乃至整个文化教育,讲究知行统一,讲究实践躬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把学习中获得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观念,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三个矛盾。第一,知与不知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是实现知行统一的必备条件。第二,信与不信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是实现知行统一的前提条件。第三,知与行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才能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常常出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学而不信,知…  相似文献   

5.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2095629773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感到知、从知到思、由思而信、由信而行的过程,信在从感到行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理解掌握思想政治课中的科学理论,还只是达到了“弄明白”的效果;从“明白”到“信仰”,表明学习进入了更高的境界。也只有做到真信,才能把思想政治课中的科学理论转化为行动的准则,自觉加以运用。然而,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缺乏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许多观点不能被学生完全认同,这就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信度是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学而不信”的现象。他们迫于学业评价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可以记住思想政治课本中的知识,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并且在课堂问答和考试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课本知识和观点进行回答,但是私下却流露出对所学的部分知识和观念的不认同或者根本不相信的真实想法。“学而不信”,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观点的接受、思想的形成、态度的转变和品德的建构,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妨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和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而不信”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进行素质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政治课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学生面临着青春期的一系列矛盾和危机,如理想与现实、生理超前发育和心理滞后发展、就业压力等。这些思想、心理、现实问题相互交叉、互为因果。因此,迫切需要在政治课教学中贯穿实施素质教育。一、政治课教学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政治课教学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观点、基本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及道德能力。这…  相似文献   

8.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包括知、情、意、信、行诸种因素.即接受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教育,继而形成丰富的情感,再经过艰苦的意志磨炼,形成坚定的信念,最后付诸实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只有与上述因素在矛盾运动过程中都得到辨证发展时,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9.
“四化”教学模式初探李景华在大变化、大动荡、大洗礼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矛盾。突出的矛盾是教学实效与教者的初衷相背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往往“学而不信,知而不行”。我认为,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的原因,除了社会大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是一门解决学生"信"与"不信"、"行"与"不行"问题的学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堂必须是自然、朴实的课堂,是师生真情流露的课堂,是真实可信、教人求真的课堂。让政治课"真"起来,宁要真实的缺憾,也不要去追求虚假的完美,理应成为我们中学思想政治课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一、情真意切,情到深处自然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我认为突出的矛盾是教学效果与教育者的初衷相背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而不信,知而不行”,这迫切需要我们从当今青少年学生实际出发,从在改革开放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以实事求是的头  相似文献   

12.
情感认知在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依据 ,主要由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品格、态度和品德形成方式及师生情感关系三个因素构成。其一 ,政治理论具有特殊的学科品格。政治理论具有科学和价值理性的双重内涵。政治理论的特点 ,决定了在实施政治理论的教学中 ,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主要是通过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教育 ,从根本上促使学生明辨是非 ,识别善恶 ,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并指导其行动 ;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 ,通过知、情、意、信诸种要素 ,在接受其政治观点、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时 ,继而形成丰富的感情 ,…  相似文献   

13.
一、民主意识是增强教育实效的前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正确的政治观点,而学生思想的转变和提高,良好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是学生的知(认识)、情(情感)、信(信念)、意(意志)、行(行为)在教育促进下统一发展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学生的各种思想因素的矛盾运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动机和效果的矛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又分别与教育的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等,都会直接或间…  相似文献   

14.
作为政治课老师,我们期望政治课教学能够兑现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全身心走进政治的理论殿堂,领悟思想政治的宝贵理论品质,学会运用政治观点分析社会和人生。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之中,我们发现了这仅仅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在学习政治常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障碍性因素,制约着以上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不仅仅是指在一定时间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即量,而特别要强调的应该是质,即在课堂教学中对更多的学生起到由不知到知,由不信到信,由信到坚定不移地坚持的转变。现在的高中生,特别是城市高中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也接触到了国内、国外的一些社会现实和观点,心理上渐趋成熟,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他们不喜欢教师纯理论的说教,不喜欢抽象、呆板的教学方法,对压服式的教学态度,容易产  相似文献   

16.
新编思想政治课教材一改过去从抽象的概念、原理出发、突出理论体系的格局,按照基本事实、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思路进行表述,为归纳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归纳法,既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又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归纳法运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仅举几例,以抛砖引玉。 一、材料解剖式 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提供一定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解剖分析,并从中总结归纳出基本观点和原理。如,在高三《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知"与"不知", "信"与"不信", "知"与"行"三对特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袁越 《考试周刊》2014,(93):164-165
思想政治课负担着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思想和行为,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出现及运用,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肯定。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必要性和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晓洁 《文教资料》2011,(20):197-199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有显著的成绩,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学生在自身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及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杨再学 《贵州教育》2005,(22):33-34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着重抓好有关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思想政治课的能力教育、思想政治课的道德规范教育以及法制观念教育等。这些教育分别从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引导着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塑造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塑造学生,让学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调动学生学好本领参加四化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理论根据,它对促进青少年学生政治上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青年一代学生正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