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2,(9):198
圆明园:从康熙开始,清朝6位皇帝用了150余年时间修造的这座皇家园林,它以宏大的建筑规模、杰出的造园技艺、精美的山水园林、丰富的文化收藏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野蛮劫掠和焚毁,沦为一片废墟。原创巨制:在圆明园史料中,以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郎世宁绘《圆明园十二月令图》最为详实,它记录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秀丽,是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遗产。为纪念这座人类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万园之园",由景德镇官窑博物馆制作的《圆明园十二月令图》系列瓷板画,完美再现圆明园昔日的繁华胜景。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2,(13):190
圆明园:从康熙开始,清朝6位皇帝用了150余年时间修造的这座皇家园林,它以宏大的建筑规模、杰出的造园技艺、精美的山水园林、丰富的文化收藏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野蛮劫掠和焚毁,沦为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3.
岳岩 《收藏》2010,(11):6-11
关于圆明园的修复,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并因此引发过激烈的争论。 主张修复、甚至重建圆明园的人被圆明园万园之园之美所激励,而反方则饱含着无法排遣的圆明园之痛——无论是怎样完美的修复,都无法将历史的伤痕熨平、抹去。  相似文献   

4.
徐宗宁 《收藏》2010,(8):138-148
2010年是圆明园罹祸150周年。为表纪念,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和台湾秦风老照片馆在8月主办“残园惊梦——奥尔末圆明园历史影像”展。用12帧奥尔末圆明园底片冲洗出的7.2幅大型原件照片,清晰地记录了西洋楼遭劫后的残容遗貌。为纪念在战火中消失的这座汇集中西文化的皇家园林,我们在此以徐家宁先生所撰专文向读者介绍该展。徐家宁先生从事圆明园历史文化研究多年,此文将有助于读者还原昔日这座皇家园株至极至美的景象,以及了解这12帧作品在战火中的神奇经历。  相似文献   

5.
圆明园旧物     
刘锡荣 《收藏》2020,(3):12-13,12
夕照苍凉,远山含黛,天低鸦归,村树炊烟。有断壁残垣,于苍穹之下,冲天迎残照,矗地恸悲歌。圆明园的西洋楼以西式的残存,火炬一样煊着中华民族的羞红,浸辱于斯。我之所以又写圆明园,首先因它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园林一一万园之园,其次因它是侵略者的罪证,再次则是为我收藏的几尊铜炉也曾是圆明园的旧物。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1,(10)
圆明园:从康熙开始,清朝6位皇帝用了150余年时间修造的这座皇家园林,它以宏大的建筑规模、杰出的造园技艺、精美的山水园林、丰富的文化收藏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野蛮劫掠和焚毁,沦为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7.
张少华 《收藏》2009,(4):150-153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是梦幻艺术的代表。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相似文献   

8.
徐家宁 《收藏界》2010,(8):30-35
2010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为此,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和台湾秦风老照片馆在8月主办“残园惊梦——奥尔末圆明园历史影像”展,用12帧奥尔末拍摄的圆明园底片冲洗出72幅大型照片,清晰展现了西洋楼遭劫后的残容遗貌。为纪念在战火中消失的这座汇集中西文化的皇家园林,我们在此以徐家宁先生所撰专文向读者介绍该展。徐家宁先生从事圆明园历史文化研究多年,他的文章将有助于读者还原昔日王庭至极至美的景象,以及了解这12帧作品在战火中的神奇经历。  相似文献   

9.
首都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这座凝聚了3000多年文明的东方名城,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1999年11月28日发行的FP11《北京风光》邮资明信片全套10种,其中首次出现在我国邮资票品上的有2处。 圆明园在海淀区东部(属清华大学邮政局,邮政编码100084)。原是园明、长春、绮春三园的合称,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占地5000余亩,周长10余公里,其中水  相似文献   

10.
圆明园     
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继承了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20,(8)
正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胤禛对继承自其父康熙帝的"珐琅事业"时有不满。雍正二年(1724年)批复年羹尧谢恩折中有语:"珐琅之物尚未暇精致。"雍正四年(1726年)时又旨令造办处珐琅作:"此时烧的珐琅活计粗糙,花纹亦甚俗,嗣后务请精细成造。"然而,北京对于珐琅研发与制作的进程仍不曾停止。雍正六年(1728年),北京对于珐琅的研发再一次进入白热化状态。本年对珐琅作多有添扩,并在圆明园中设立分点。如清档载:"二月二十二日,栢唐阿、宋七格等奉怡亲王谕:着试烧炼珐琅料。遵此。"这次研发活动应该是在圆明园中进行的:"三月二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着传催总刘山久、  相似文献   

12.
岳岩 《收藏》2010,(11)
2010年10月18日,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值此特殊历史时刻,一批圆明园出土文物,经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修复,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圆明园游客与缅怀者的目光。修复与争议对于已经谙熟明清官窑市场主流的收藏者来说,圆明园出土瓷片可能具有非同一般的震撼。曾经首先领略这种震撼的,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于洋。在第一次和文物局领导到圆明园考察时,他就亲眼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掠走了十二件铜兽首,它们是摆放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铜像,也是当时圆明园海晏堂前水力时钟的一部分,由清廷画师郎世宁等人设计,宫廷匠师铸造。这些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20,(8)
正"慎德堂制"款瓷器是清道光时期(1821~1850年)景德镇御窑厂为圆明园行宫慎德堂专门烧造的瓷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行宫中的主要居所,位于九州清晏西侧,建成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因此,"慎德堂制"款瓷器与传统年号款瓷器一样,均属官窑制品,不仅代表了道光皇帝"崇俭去奢,慎修思永"的执政思想,也更体现了皇帝本人的审美意趣。下面即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例,按装饰工艺加以整理与介绍,并就后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方耀成 《上海集邮》2000,(11):11-11
本刊今年第4期12页《圆明园与碧云寺》一文中称,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悉遭入侵的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此说不完全正确,应删“和八国联军”5字。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发生在1900年,所以,八国联军既不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年),也与焚毁圆明园无关。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专业性国际博览会,被称为园艺文化和园林科学的"奥林匹克"。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青岛世园会")将于4月25日至10月25日在青岛百果山森林公园举行。青岛世园会规划总面积241公顷,分为"两轴十二园"。两轴为南北向的"鲜花大道轴"(花轴)和东西的"林荫大道轴";"十二园"为中华园、花艺园等十二个区片。其中,以主题馆、植物  相似文献   

17.
虎闱 《收藏》2006,(5):147-147
杨春林自幼务农,煞费苦心数十年,跑遍北京,追寻圆明园遗散物,探寻圆明园建筑格局,被亲友送雅号“杨疯子”。为了见一眼当年圆明园里的地漏,他大雪天骑了40多里车,还差点让狼狗给“撕”了;为了让拆迁工人不砸碎圆明园大殿里的金砖,他流着泪求让人家住手;为了了解更多圆明园的知识,他慕名到北大请教,老教授被其诚意打动,常邀他到家里共同探讨。只要听说哪里有圆明园遗散物,  相似文献   

18.
刘卫东 《收藏》2010,(11):20-20
圆明园石雕的特点及价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圆明园石雕的价值体现,首先不是说这些石雕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而是说,这些文物是圆明园的.具有其他石雕文物所不具备的特殊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辉 《收藏》2010,(11):12-16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侵略者曾这样描述圆明园中的寺庙和佛教艺术品: 在宝塔里,我们发现有各式各样的佛教祭品:巨大的佛雕,有金的、银的、铜的,其中有一个是铜的,足有70法尺高。  相似文献   

20.
韦力 《收藏》2012,(7):144-147
《随园诗话》曾言:"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此语确否,后世考证者极多,难以一言蔽之。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友人思元主人裕瑞又言:"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先人曾为江宁织造,颇裕,又与平郡王府姻戚往来。"此语简述随园与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