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蓓露 《收藏》2012,(20):120-123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148件(套)精美瓷器承载着东西方交流历史进程的记忆,也让参观者再一次从中国与英国的"碰瓷"中远眺广阔的海外瓷器市场。在今天内地的收藏市场中,全球化的瓷器收藏趋势已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9)
从20世纪早期,美国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办设立公私博物馆,为扩容馆藏,从世界范围征集收购大量艺术品。在这一历史阶段,位于美国中部的四大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也收藏了大量精妙绝伦、罕见无双的中国陶瓷艺术。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规模和名气、国内相关资料匮乏等多方面原因,这四家博物馆的收藏情况还很少为国内陶瓷收藏爱好者所知。  相似文献   

3.
赵镁 《收藏界》2014,(11):114-120
在即将召开的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之际,我采访了注明收藏家何飞先生。何先生从事收藏20多年,他的收藏经历、经验及对收藏人生的感悟,值得每个收藏爱好者借鉴。采访者:何老师,你好。大象陶瓷博物馆里如此丰富的馆藏是你20多年收藏的积累。你说收藏是一种缘份,从一名转业军人到现在的知名收藏家,你的收藏之路是如何开启的?何:我的家乡邓州并没有博物馆,在我17岁当兵之前从来就没见过博物馆,更不知道博物馆是做什么的。  相似文献   

4.
张庆玉 《收藏》2013,(8):42-45
2009年,首都博物馆举办"青花的记忆——元青花大展",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元青花瓷,73件元青花展品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等收藏机构。2012年10月20日,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从世界各地30余家博物馆等收藏机构商借到90件元青花展品再一次集体亮相,举办"幽蓝神彩——元代青花瓷器大展",又一次实现了元青花的大聚首。只有北京首都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这样有名气的专业收藏机构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信誉,才能调集到这么多件元青花器物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5.
刘江峰 《收藏界》2015,(1):121-128
沧州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专门收藏浅绛彩瓷器的公立博物馆。在这个名为“浅绛瓷韵”的专馆中,分十个专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浅绛彩瓷器超逸、典雅的艺术风采。其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收藏专题叫“瓷绘文心”,集中展示了一批大口径浅绛彩文房笔筒,其藏品之精,数量之众,品位之高,令人过目难忘。笔者近期有幸多次欣赏这批精彩的浅绛文房重器,反复想象这批文雅之作,曾经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3,(12):114-117
记得20多年前我初涉古代瓷器收藏时。正值东瀛的收藏风渐退,港台地区的宋代瓷器收藏投资热方兴未艾。国内的收藏市场刚刚起步,此时香港地区拍卖的一件宋代定窑白釉盘口瓶的高价成交被港台藏界喻为即将到来的宋瓷收藏第二春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19)
正2016年5月6日,纽约佳士得公布了一则令全球中国陶瓷收藏圈为之沸腾的重磅消息:2016年9月15日在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隆重举行一场史无前例的拍卖:"美藏于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珍藏中国瓷器"。(图1)这次经馆方细心甄选释出的501件中国陶瓷,包括拍卖图录封面那6件灿若云霞的康熙豇豆红瓷器,均是大都会博物馆自1880年开馆以来破天荒首次公开拍卖的百年珍藏,很多拍品传承自20世纪美国历史上最显赫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10)
正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瓷器虽然不多,但在造型、装饰上却富有年特色,尤以博山发现出土的元代窖藏龙泉瓷器具有代表性。众所周知,淄博也是当时的北方陶瓷生产重镇,该窖藏的出土,是龙泉瓷畅销全国的重要例证,足见龙泉瓷器在北方地区同样受到欢迎,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方石 《收藏》2010,(11):45-48
西夏瓷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受中原瓷器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瓷器风格。近年来,随着西夏瓷不断发掘出土、西夏瓷的收藏热日益升温,赝品也时有所见。本文将西夏王陵博物馆收藏的几件灵武窑刻花瓷与赝品进行对比,从器形、刻花内容、刀法、釉色、胎质、底部特征等细节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0.
邵颖 《收藏》2013,(7):176-177
2012年11月17日,由《收藏》杂志社与中国禹州钧瓷博物馆主办的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召开。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艺术考古所、中国古陶瓷学会等的众多权威专家云集禹州评鉴重器,一致认为大宋官窑的复烧再现了北宁钧官窑作品的神韵风采,超越了历史的复烧水平,代表了当代钧窑瓷器的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3,(4):176-177
2012年11月17日,由《收藏》杂志社与中国禹州钧瓷博物馆主办的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召开。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艺术考古所、中国古陶瓷学会等的众多权威专家云集禹州评鉴重器,一致认为大宋官窑的复烧再现了北宁钧官窑作品的神韵风采,超越了历史的复烧水平,代表了当代钧窑瓷器的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庆玉 《收藏》2013,(15):42-45
近年来举办的两次元青花专题大展给鉴藏界提供了近距离观摩元青花的良机。2009年,首都博物馆举办"青花的记忆——元青花大展",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元青花瓷,73件元青花展品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等收藏机构。2012年10月20日,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从世界各地30余家博物馆等收藏机构商借到90件元青花展品再一次集体亮相,举办"幽蓝神彩——元代青花瓷器大展",又一次实现了元青花的大聚首。只有北京首都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这样有名气的专业收藏机构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信誉,才能调集到这么多件元青花器物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13.
正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青州为《禹贡》所列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从西汉开始设刺史部到明朝洪武年间,漫长的1400多年间,青州一直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州市博物馆文物数量之大,品种之全,文物之精,名列县级馆之前茅,素有"小大博物馆"之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4万余件,陶瓷收藏更是大项,馆藏瓷器窑口很多,现择其中的10件精品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高功 《收藏界》2014,(12):116-116
初冬季节,西安钟鼓楼博物馆与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西安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在钟楼联合举办"木人石心——西安民间收藏石刻展",共展出60余件从北魏到唐宋的石刻艺术品。展期从11月9日开始,至2015年1月20日结束,展出的60余件石刻作品主要包括石佛造像、石刻人物、石狮等。这些古代石刻艺术品虽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览的石刻艺术品由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西安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提供,充分展示了陕西民间博物馆的实力和民间收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杨得鸿 《收藏界》2014,(3):49-54
2012年10月,上海博物馆为纪念建馆六十周年,举办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大型展览,展览几乎集中了各国博物馆及著名私人收藏家有代表性的元青花瓷器。这次展览的国家及藏品有:中国44件、英国12件、伊朗10件、美国3件、日本5件、俄罗斯1件、土耳其2件,共79件藏品。借展单位分别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蚌埠市博物馆、崇阳县博物馆、繁昌县博物馆、高安市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海南省文物局、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临洮县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萍乡市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上饶市信州区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08,(3)
2008年迎春拍卖会将于3月29日举办预展时间:2008年3月26-28日雅兰古道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香港,2008年迎春艺术品拍卖会将于2008年3月29日在香港(上环干诺道西8-14号嘉安大厦3楼E室)举办。此次拍卖会荟集诸多收藏家的精美藏品,其中包括玉器杂件、瓷器、书画等,届时将奉献给广大收藏爱好者。  相似文献   

17.
外销瓷回家     
《收藏》2011,(8):I0034-I0034
南昌大学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将外销瓷藏家余春明及其收藏请到了南昌大学。建立了外销瓷博物馆。这是南昌大学若干人文博物馆规划中的第一个,在全国堪称绝无仅有。按照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的话说,在历史上,中国瓷器就是从这里漂洋过海走向世界的,今天它们又回家了。  相似文献   

18.
吴若明 《收藏》2008,(7):70-71
德国是欧洲陶瓷的起源地,德国人的陶瓷收藏也十分丰富。往德国迈森瓷厂生产出陶瓷之前,欧洲人对于陶瓷已相当热衷,他们对于陶瓷的使用和收藏主要依赖于从中国进口。笔者现就参观、走访法兰克福手工艺博物馆的情况,对其中国瓷器藏品作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4,(4):144-145
香港苏富比2014年春季拍卖会将于4月4日至8日存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举行,拍品包括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书画、当代文人艺术(当代水墨作品及艺珍)、20世纪中国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以至珠宝、钟表及洋酒等,为藏家提供了新的收藏机会。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17)
正瓷器的根在中国,而当它走出国门,被不同国家、民族、文化所接受和改造后,竟实现了一个华丽的转身。300年前,瓷器于美丽的法兰西国度绽放出了绚烂之花。"跨越三个世纪的优雅:1740~2016塞夫尔制造局"特展,由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瓷器之城——塞夫尔与利摩日及杜梦堂联合主办,香港pARTage有限公司协办。通过100余件瓷器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瓷器"东学西渐"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