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军事记者》2006,(5):72-72
有个函授学员给我们写信倾诉心曲:“我初学新闻采写时胆量十足,信心百倍,可当经历了几番挫折和失败之后,胆子变得越来越小了,这是为什么?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这种“越写胆子越小”的现象,由于学员具体情况的千差万别,我们不便对它的实质和背后掩藏的东西贸然下一个笼统的结论,但根据多数学员的采写实际和心理反应,我们不妨对这种现象谈谈我们的看法,供学员们作为自我调整采写心理的参考。首先应当看到,“越写胆子越小”或许是一种成熟和进步的表现。初学写作时,许多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种“勇敢”,既可能是一种难得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叶健 《记者摇篮》2004,(3):18-18
近年来,无论是新闻工作从业人员还是一般读者。对于专家型记者的呼声越来越高,深度报道越来越受欢迎。与之相比,以往的被视为“样样通”的杂家型记者却有被时代淘汰之势。但笔者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驻站记者,需要既“杂”又“专”.“登得厅堂,下得厨房”。平时遇杂事,拿出杂家的本事,迅速出击,有效扩大新闻报道的涵盖面;关键时刻,还要  相似文献   

3.
李鹏 《视听界》2001,(4):56-56
批评报道节目的始作俑者在中国可能算得上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此后,各地方台也纷纷开办了类似的节目,为普通百姓创建了一个对政府部门实施舆论监督的阵地。与此同时,干扰节目的一些人为性因素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地方发生了批评报道节目的记者遭受打击报复的事件。而且这种恶性的苗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那么,批评报道应该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规律才能够既揭露事件的真相,打击社会丑陋面目,又最大程度地保护记者的自身安全呢?  相似文献   

4.
读过今年第四期《新闻战线》发表的孙友深同志的文章《新闻改革,难!》,颇有同感。文章提出的“新闻改革难,关键在于新闻体制的束缚,总编辑几乎没有自主权。”是一个大胆的、实事求是的披露。孙文谈到:“编辑记者有怨气——埋怨总编辑胆子小。”其实,总编辑胆子小,也是事出有因的.  相似文献   

5.
吃过甘蔗的人都知道,如把甘蔗分成三个部分,无疑是甘蔗下部最甜,中间部分较甜,越往上部则甜度越小。如同吃甘蔗的道理一样,新闻采写也应该“吃”到“最甜”部分。换言之,记者采写新闻应该追求最大值,以“最甜”来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把新闻的最大效应完全释放出来,这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记者挖掘新闻最大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新闻报道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所在媒体美誉度和公信力的高低。笔者试就此话题谈点拙见,权当是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吃过甘蔗的人都知道,如把甘蔗分成三个部分,无疑是甘蔗下部最甜,中间部分较甜,越往上部则甜度越小。如同吃甘蔗的道理一样,新闻采写也应该“吃”到“最甜”部分。换言之,记者采写新闻应该追求最大值,以“最甜”来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把新闻的最大效应完全释放出来,这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记者挖掘新闻最大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新闻报道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所在媒体美誉度和公信力的高低。笔者试就此话题谈点拙见,权当是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7.
读过今年第四期《新闻战线》发表的孙友深同志的文章《新闻改革,难!》,颇有同感。文章提出的“新闻改革难,关键在于新闻体制的束缚,总编辑几乎没有自主权。”是一个大胆的、实事求是的披露。孙文谈到:“编辑记者有怨气——埋怨总编辑胆子小。”其实,总编辑胆子小,也是事出有因的。自1957年反右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左”的乌云长期笼罩着新闻界。在一些总编辑中,由于身处新闻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深度报道这种新闻样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985年,中国一批青年记者开始突破传统的新闻平面化报道模式,首先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尝试。1993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作为深度报道的特定形式也开始“亮相”,引起了新闻界的瞩目。如今,这种报道形式已日臻成熟,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做足、做准、做活、做新--试论教育新闻的推陈出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军 《新闻记者》2002,(11):33-35
教育新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它在所有新闻中的分量和比重有增加的趋势,然而也有其动态少、资源稀、专业强的特点,依然存在着总量不足、题材陈旧、深度学够的突出问题。对教育新闻进行“推陈出新”的改造,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可作为当前发展、深化教育新闻的一条途径。“推式出新”,是教育新闻由少变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此及彼的正确选择,也是在目前教育新闻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扩张的必由之路。捕捉教育新闻,需要记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战略上要有意识,在战术上要有技巧。要把握教育新闻“推陈出新”的时机,掌握“推陈出新”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听到延安时期的一位老广播谈新闻采访工作时,感叹地说过一句话:“江湖跑老了,胆子跑小了”.我当时听到这句话,并不解其深意.但这句话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很深,我经常“玩味”这句话.现在,自己也干了30多年的记者工作,也可谓“江湖跑老了”,对”胆子跑小了”,也慢慢“悟”出了一点味道.记者工作,不像其他行业,一个行业干一辈子,总会积累许多丰富的经验.例如,一位高明的外科医生可以从病人身上的脓疤腐肉的气味,嗅出病人的毛病所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汽车司机,可以从发动机的声音,听出汽车的毛病所在.…  相似文献   

11.
纪执磊 《视听界》2002,(4):86-86
近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扛起摄像机走上了电视记者的岗位。笔者发现地方台的电视记者有“三种镜头”越来越多,应引起同行们的重视。第一种现象是镜头太高。记者的镜头大多是仰视,对着的多是领导和上级,却很少对着群众。笔者对苏北部分县市的电视新  相似文献   

12.
时下报刊上许多文章棱角不多,特别是批评稿“犹抱琵琶”,“某地”、“某人”的,透明度极低。谈及于此,许多读者总是抱怨“编辑、记者胆子太小”。而我,则断定这些读者多半不是编辑。编辑大抵都知道,许多时候,记者的胆子很大,批评起来有名有姓的,甚至喜欢“打老虎”, 而不是“打老鼠”;编辑的胆子也不小,“斧正”时小心翼翼的,生怕大斧伤着这类筋骨。是因为从墨写到铅印必须“过五关”的通例,每过一关磨一磨,到了总编辑那里便磨得平平整整了。  相似文献   

13.
国外新闻界有一种说法,把灾难性事件称为“记者的节日”。的确,今年的非典疫情是全人类的灾难,记者有关非典的报道也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我也对如何过好这一“节日”有了深切的体会。 由于笔者一直担任深圳商报非典报道的主要采写任务,在非典高发的四、五两个月里,笔者采写了  相似文献   

14.
冬城 《传媒》2003,(4):11-11
《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条新闻,题目叫《开会不录像,方便讲真话》,此后有多家媒体转载。说是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与人大代表座谈时向电视台记者建议,现场不要录像,“一录像人家就不敢说真话了”。理由很简单,不录像就使大家免去了不必要的顾虑,就会省去套话讲真话,讲错了也不要紧,自己就能原汁原味地听到真话。记者评论说,不录像也是一条小措施,有点不记账、不装“袋子”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个人博客——记者的又一阵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互联网“博客元年”的2005年之后,博客(Blog或Weblog)已经成为广大网民所熟悉并拥有使用的一种新的网络形式。在国内新闻界,博客不仅作为一种记者表达个人思想的空间,而且成为了他们新闻报道的辅助性手段。今年“两会”报道中也掀起了记者个人博客热。其中央视部分记者“两会”期间在新浪和搜狐网开设个人博客。如王小丫的“小丫跑两会”、柴静的“柴静两会观察”、崔永元的“小崔会客”、马斌的“马斌读两会”和撒贝宁“小撒探会”等,同时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谢亚芳、闾丘露薇也在凤凰网开设了博客,并特别设立两会专题,其中吴小…  相似文献   

16.
聂庆喜 《青年记者》2006,(20):48-49
《山东卫生》杂志创办于2001年,随着杂志编辑记者的编采水平逐步提高,为适当减少报道数量,加大报道分量,突出杂志的报道特色,从2004年第4期开始,杂志开辟了“特别策划”板块,2005年,将“特别策划”改为“关注”,明确6个页码,规定了栏目的“四个一”框架:即一篇3000字左右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闻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比重越来越大,社会热点新闻针砭时弊,时代特点鲜明,和群众生活密切相连,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成为群众和政府沟通的有效桥梁,也为报纸、电台、电视台增加了不少“卖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时期内公众关注的中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背后往往隐含着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甚至反映了某一领域较激烈的矛盾,如果报道不当,很容易引起不良社会效果。因此,记者在对社会热点新闻进行报道时,一定要谨慎、理智,把握好原则。   社会热点新闻的报道要讲政治。记者是舆论引导的排头…  相似文献   

18.
杨荣 《军事记者》2002,(7):29-30
和平时期,战场硝烟散尽。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商场“战火纷飞”,成为吸引人们注意力的“热点”。作为军队报纸唱主角的军事训练报道,其在军外读者(少部分军事爱好者除外)乃至不少的军内读者中都不十分受关注,因为它与读者关注的“热点”相距甚远。笔者作为一名负责军事训练报道的编辑和记者,一直在思索和探索,和平时期军事报道与读者兴趣的“共振点”有哪些?找到了这些“共振点”,也就弄清了和平时期军事训练活动的素材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是读者关注的,哪些是读者不关心的?避免就事论事,努力揭示训练活动的意义,总结规…  相似文献   

19.
孙愈中 《新闻记者》2005,(10):34-35
“有偿新闻”也叫“软广告”,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中上镜头、占版面、出声音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自己做宣传,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的行为。如今,由于媒体对“有偿新闻”的把关越来越严,  相似文献   

20.
会议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电视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服务党政工作的主要方式。但是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常受制于会议议程、内容而陷入程式化的误区,以至空话、套话连篇。部分记者采写回来的新闻等同于广播稿、报纸稿,不能利用先进的电视手段把更多的信息传播给观众,更多的时候画面、解说 “两张皮”,给人一种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感觉。当然,这样的报道实际上既背离了新闻报道的初衷,也产生不了应有的社会效果。 笔者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也常常扛起摄像机深入会场采访报道,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